鸠摩智

简介鸠摩智,金庸先生小说《天龙八部》当中的虚构人物。在小说中,鸠摩智是北宋时代吐蕃国国师,于大雪山大轮寺为僧,人称「大轮明王」。在佛学、武学方面均有深湛的造诣,为“天龙四绝”之一。
所会武功:雪山火焰刀(无形掌力,有如刀般锋利。新修版提及,火焰刀乃密教宁玛派上师传予鸠摩智,能将内力凝于掌缘送出)
少林七十二绝技(少林寺的绝学,《天龙八部》旧版及二版中鸠摩智精通少林七十二绝技,新修版作出修订,鸠摩智仅练得当中二三十种的表面招式)
小无相功(逍遥派绝学,二版并无交代为何鸠摩智会学得此功,新修版作出修订,鸠摩智是由蔓陀山庄中盗得此功秘笈,但欠了第七册,故此只练就小无相功中十二正经和奇经四脉,尚有四脉未练。)
易筋经(二版内容,新修版已经删去此节)
六脉神剑—少泽剑(此为TVB电视剧杜撰的部份,鸠摩智从段誉身上学得少泽剑)
《天龙八部》的八部配搭

关于《天龙八部》中的人物,读者总喜欢与天龙八部这八种神道相互对照,有种说法是鸠摩智对应的是迦楼罗,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旧说部中说岳飞是“大鹏金翅鸟”投胎转世,迦楼罗就是大鹏金翅鸟,它每天要吃一个龙及五百条小龙。到它命终时,诸龙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后只余一心,作纯青琉璃色。这一切和鸠摩智都非常吻合,“以龙为食”对应着他与段誉(一般共认段誉对应的是龙)之间的恩恩怨怨;“在金刚轮山顶上命终”既反衬他在枯井底得道,也对应着他后来在大雪山大轮寺圆寂;“临死时毒发自焚”对应着他误修少林七十二绝技后走火入魔;“肉身烧去只余一心,作纯青琉璃色”对应他舍弃旧我,重拾本心。
大轮明王“大轮明王”鸠摩智是吐蕃国的护国法王,既然为法王,地位自是尊贵无比,他的尊贵,是以很具体的方法表现出来的,首先,他的随身用具,无一不是极尽华贵,到天龙寺去要胁人交出《六脉神剑图谱》,书信竟是银字金笺,精工镶嵌,本身就是珍贵的工艺品一件。他用来装慕容博抄录的少林绝技抄本的盒子,又是黄金打造的小箱,这人的金子未免太多了。
用具奢华,他个人亦词藻华丽,吐属高雅,配合尊贵身份。最重要的是,他既是法王,必定懂得高深佛法才相称。鸠摩智果然“宝相庄严”,他“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明珠宝玉,自然生辉”,使人看不一会,便生出“钦仰亲近之意”。
他表演少林绝学“拈花指”,“只见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鲜花一般,脸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轻弹……但见他出指轻柔无比,左手每一次弹出,都像是要弹去右手鲜花上的露珠,却又生怕震落了花瓣,脸上则始终慈和微笑,显得深有会心。”暗含“拈花微笑”之意,何其情雅柔和。
他对佛法,博学精深,一进门便道出了枯荣大师所参枯禅的来历;其实他不但博学精深,根本就是聪明之极,领悟力奇高。
但是金庸先生越把他的外表谈吐学识描述得如何令人敬服,就越能衬托出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切富丽堂煌的包装之下,鸠摩智是个不折不扣的贪婪卑鄙的人。他口口声声说要讨到“六脉神剑”的图谱,完全是为了忆故人情,但事实上,他的目标是以这本图谱,去换取到“还施水阁”阅览更多武功书籍的利益。他已得到了少林七十二绝技,还贪图更多,金庸小说之中,对武功最贪心的人非他莫属。鸠摩智是《神雕侠侣》的金轮法王的前身,但鸠摩智比他更金玉其外,因此也显得更虚伪。
正如他的本门武功“火焰刀”,虽然无色无相,貌似不着痕迹,而那如火的欲望却无时无刻地侵蚀着他。身为方外高士,却托名“国师”,涉足政治,目的还是名利二字。他去天龙寺暗骗明夺六脉神剑未遂,就凭着一点蛛丝马迹,发现了“天龙六脉”高僧中的本尘就是大理国君保定帝段正明,于是立刻改变计划,挟持保定帝“赴吐蕃一叙”,这明显是为了在吐蕃可汗驾前邀功。后来又帮着他徒弟,吐蕃的宗赞王子到西夏求亲。为了这个所谓的徒弟(从宗赞的表现看,连鸠摩智半成的功夫都没学到),鸠摩智彻底撕破的面皮,连伏击这种不要脸的事也干出来了,可见他对于名利是多么热衷。
而他的结局也非常有戏剧情,在枯井底,他的一切资本都被段誉收了去,成了废人。这时他能活下去的惟一方式就是恢复以前高僧的身份,他,“大轮明法王”,成功了。
(见金庸《天龙八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