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O
含义一 最高已占轨道已占有电子的能级最高的轨道称为最高已占轨道,用HOMO表示。未占有电子的能级最低的轨道称为最低未占轨道,用LUMO表示。HOMO、LUMO统称为前线轨道,处在前线轨道上的电子称为前线电子。
HOMO: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LUMO:Lower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前线轨道理论认为:分子中有类似于单个原子的“价电子”的电子存在,分子的价电子就是前线电子,因此在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中,最先作用的分子轨道是前线轨道,起关键作用的电子是前线电子。
这是因为分子的HOMO对其电子的束缚较为松弛,具有电子给予体的性质,而LUMO则对电子的亲和力较强,具有电子接受体的性质,这两种轨道最易互相作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
前线轨道理论由福井谦一提出的,并获1981Nobel奖。
含义二简单的说,homo是同性恋较为正式的叫法,是homosexuality的缩写,多见于报章杂志、医学、心理学文章当中。
欢人是从homo衍生出来的说法,大欢、小欢和林人是对同性恋中角色的称呼。
“大欢”是同性恋中扮演偏男性角色的一方,与其他说法中的“一号”、“1”和耽美文学中的“攻”意思相近。
“小欢”与“大欢”对应,为同性恋中扮演偏女性角色的一方,与“零号”,“0”和耽美文学中的“受”意思相近。
“林人”介于“大欢”和“小欢”之间,在同性恋交往中角色不确定,往往可以根据对象不同转换角色,与“0.5”意思相近。
字源
字源“同性恋”一词是现代概念。据目前所知,这个单词最早出现在匈牙利作家Karl Maria Kertbeny的一篇文章中。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颁布新宪法,规定从事男性同性性行为的行为者判处一年到四年的监禁。Karl Maria Kertbeny撰文抨击并抵制该法令,并首次创出单词“homosexuality”,已用来替代当时广泛使用的带有贬义色彩的“鸡奸者(pederast)”一词。Kertbeny认为许多男同性恋比普通的男人更有男子气概,并且他们比那些由于性欲过盛而犯下诸如强奸、伤害罪行的异性恋更优秀。Kertbeny希望他的新词和对这个词的解释能对废除德意志帝国新宪法第175条有所帮助。但该法条仍于1871年通过并施行,60年后,成为纳粹政府屠杀同性恋的法源。
不过,德国精神病学家,《性精神病态》(Psychopathia Sexualis)一书的作者,理查德·克拉夫特·埃宾(Richard von Krafft-Ebing)和其他的医生接受了这个词,将它作为使用在病理学诊断方法中。
单词“homosexual”直接翻译指“同性的”,来源于希腊语前缀“homo-”(表示“相同的”)和拉丁词根“sex”(表示“性”)。而其他的意指同性恋的词汇,例如homophilia和inversion现在已经不再使用。
随着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homosexual开始成为对医学临床研究中被用来指代一种精神疾病的称呼。在美国精神病学协会于1974年将homosexual从精神疾病列表里删除之前,homosexual一词一直被同性恋者认为是一个带有污蔑性质的词汇。因此,西方同性恋者很少使用homosexual这个词来称呼自己以及同性间的性行为。
所谓的恐同症(Homophobia)也就是对同性恋抱持偏见、歧视,厌恶同性恋的的一种心理。1972年George Weinberg于《Society and the Healthy Homosexual》一书中定义恐同症为“畏惧跟同性恋沾上关系”。恐同症并不是仅发生于异性恋身上,也会出现在同性恋者,如美国的政治人物麦卡锡及胡佛,为掩饰自己的性倾向,反而对同性恋进行大规模肃清。1990年5月17日,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法国学者Louis-Georges Tin遂发起每年5月17日为国际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简称IDAHO)以降低对同性恋的歧视。
后来,gay这个隐讳语开始流行起来,并受到同性恋者的认同,成为称呼同性恋的一个更得体的一个称呼。英文单字gay,本意指“感觉快乐的”,“使人高兴的”。19世纪,妓女开始被戏称为gay women, 与此同时人们把那些游手好闲的花花公子称为gay。20世纪初,美国的部分同性恋开始使用gay这个词作为自己自身的标签,以区别于在病理和临床上被广泛使用的词汇homosexual。到了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同性恋群体强烈要求各个媒体在报道和播放涉及同性恋消息时用gay取代homosexual,作为回应,gay这个词汇开始逐渐被媒体接受和使用。但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直到1989年,美国主流媒体之一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才最终接受gay这个词用以指称同性恋。
Gay/Lesbian
在现代,通常使用gay来指称男性的同性恋者,而使用lesbian来称呼女性的同性恋者。后者来源于古希腊的一个小岛的名称Lesbos(莱斯博斯岛)。这个小岛位于爱琴海中、土耳其西北部沿岸附近,多石山,是伊奥利亚人的一个重要居住地。公元前7世纪时,莱斯博斯岛以其抒情诗人而闻名,在这些诗人中,最著名的是女同性恋诗人萨福(Sappho)。Lesbian 本意指居住在该岛上的人,但自萨福以后,Lesbian这个词汇开始有了新的注解。19世纪末,医学界开始使用lesbian来指称与萨福有同样性倾向的女性。从那时起,lesbian开始包含女性同性恋的含义,并被广泛使用起来。
其他一些称呼同性恋的词语,例如fag、faggot、homo和dyke等,都是具有贬损意义的称呼同性恋者的代称。现在所兴起的称呼性少数社区的单词queer本来也是具有贬损意味的词语,但是随着性少数社区内部的使用,这个单词开始受到性少数社区的认同,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这个称呼。
Homo名人李桂官,清朝戏曲演员,因与毕沅交好而被戏称为“状元夫人”
白先勇,台湾作家
林怀民,台湾云门舞集创办人
蒋勋,台湾作家、艺评人
田启元,台湾剧作家
蔡康永,台湾艺人、作家
邱妙津,台湾作家
陈俊志,台湾纪录片导演
罗文,香港艺人
林弈华,香港文化界人士
张国荣,香港艺人
网络主要活动区王朝HOMO吧.
王朝GAY吧
王朝BL吧
其他含义1法国小说家维克多.雨果在他的著名小说《笑面人》的虚拟了一匹狼,狼的名字源自拉丁文homo,意思是人。引用自《笑面人》第一章:“于苏斯和奥莫是很亲密的朋友。于苏斯是人,而奥莫是狼。他们俩称得上是情投意合的朋友。人给狼取了个名字,也许人的名字也是自己取的;既然他觉得“于苏斯”①对自己挺合适,所以也觉得“奥莫”②对这个畜生很合适了。由于人们喜欢听无聊的废话,喜欢买狗皮膏药,人和狼便在市集上,庙会上,行人集中的街角上合伙做起生意来了。这条狼很驯良,是个恭顺的部下,观众很喜欢它。看见一头驯服的野兽是一件有趣的事。看见各式各样豢养的动物在我们面前走过,是我们莫大的快乐。怪不得御林军开过的时候,有那么多看热闹的人。
①拉丁文ursus(于苏斯),意思是熊。
②拉丁文homo(奥莫),意思是人。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版 ”
其他含义2流动办公室(Home Office Mobile Office):简称HOMO,一班患有“科技恐惧症候群”的白领,得到了操作模式渐趋简易的流动通讯及轻便电子器材的辅助,便可取得资讯并能成功与客户联络。HOMO族是比SOHO族应该更轻松和节俭的一个群体。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白领加入HOMO一族,特别是从事提供个人化服务的行业,例如会计、推销或不同界别的顾问服务等等,因不需大量员工支援,所以有条件建立HOMO。值得注意的是,HOMO一族大多需要独来独往处理业务,建立商业人事网络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因此加入有关商会或多参加研讨会,才会认识到较多“行家”互通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