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益慰
华益慰(1933.3-2006.8),,男,天津人,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3月入伍,原任北京军区总医院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1998年1月退休后返聘为医院专家组成员。华益慰同志从医50多年来,忠诚履行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模范实践党的先进性要求,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把毕生的智慧和精力都奉献给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全国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认真履行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光荣使命,努力为人民健康服务,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华益慰同志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2006年元月6日,身患晚期胃癌的华益慰因腹部感染而不得不做第二次手术。
这次手术,华益慰的气管被切开。
行医56年的华益慰,十分清楚自己目前的境况和病情的发展情势。病痛中,他长久地沉默。
华益慰出生于天津的一个医学世家。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医家的熏陶,他把敬业爱人、和谐谦恭、淡泊宁静作为人生格言,并操守一生。这也成就了他的人品医德。
3天后,情况稍有好转,华益慰对身边的医生说,能否让妻儿进重症监护室来一下,他有事要交待。爱人张燕容用消毒棉堵住气管切口,儿子儿媳静静地站在病床前,聆听着华老那有气若游丝的话:
“我这个病如果不好,死后处理按照你们爷爷奶奶的办法,不发讣告,不作遗体告别,不保留骨灰,自愿作遗体解剖……”
他还托老伴转告医院领导,不要再用贵重的药品、做昂贵的检查了。
春节快到了,重症监护病房的医护人员没有平日那么忙,大家的心情却不轻松,他们默默祈祷,期盼着令人敬佩的华主任会出现奇迹!
华益慰曾任总医院外一科主任,1998年退休后进了医院的专家组。在大家的心里,这位热爱运动,脸上时时带着微笑的老头,总是那么谦和可亲。
这是一个充满爱心,传递真情的病房。
医护人员争抢着进特护组,想为老主任再尽一份孝心,而不愿回家与家人团圆过春节。病榻上的华益慰却时时为大家着想。第一次手术时,他的整个胃都被切除了,常常向上呕,看到护士为他难过,他还不时地开个玩笑:看,我这变成了螃蟹,老吐沫沫!气管切开后,他说话变得更加艰难了,可每到护士倒班,他仍坚持说上一句:谢谢你,又为我受累了!
春节的前一天,他特地让爱人从家里拿来3000元钱慰问医护人员,让大家过节时买点东西。
这是一位生命垂危老人的胸襟。钱没人要,爱心却感天动地。
患者期盼时,他马上到
华益慰是我国培养出的第一批8年制大学生,又传承了医家心脉,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在普通外科界享有声誉。就是这样一位专家,他时刻等待着出征。
在祖国召唤时,他马上到;在人民需要时,他马上到;在患者期盼时,他马上到。
1960年,华益慰被留在第四军医大学任教。是年,学校组织赴西藏医疗队,华益慰本不在其中,他再三向组织提出要求,坚决参加了援藏医疗队。而这一年,他原本要与相爱多年的恋人张燕容结婚。
在西藏阿里地区,藏北无人区,深札西……强烈的高原反应使他头痛难忍,艰苦的战斗生活练就了他“吃大苦,耐大劳”的品格。
海城、唐山大地震,他在余震频频的抗震一线,一去就是半年之久。
很多人都知道,华益慰是心细的专家。行家称他的手术像是绣花,像在做艺术,手术精巧细腻。患者称他手术高超,美观,疤痕小,愈合快。
华益慰从医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就是这样做。他扎根在临床一线,用手中的刀,为千百名患者解除病痛。
在他眼里,患者就是亲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河北一位农民,在院外做肠梗阻手术,术后严重感染,去过几家医院被拒收,走投无路的他想到了人民解放军的军医们!当这位年近半百的庄稼汉子,揣着皱皱巴巴仅有的几百元钱来到北京军区总医院找到华益慰时,华老正端着饭碗。一看这位农民朋友的情形,他立即安排检查,并很快做了手术。
数天后,患者稍感好转,便要求出院,怕花不起这个钱啊。看到患者将手中钱反复点了又点,一张一张数了又数,华益慰知道,农民挣点钱不容易,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肯上医院的。
华益慰微笑着告诉这位患者:“我问过住院部,没花多少钱。”结果到出院时,患者手中还有剩余百十元。他怀着一片感恩之心说:“是华主任救了我。”
此后,华益慰特别留心那些家境不太宽余的患者,尽可能为他们用一些价廉物美的药,减轻他们的负担。
多年来,华益慰几乎很少吃过一顿完整的晚饭,他常常被前来求诊的患者打断。
治一名患者,交一生朋友
治好一名患者,交上一生朋友。华益慰行医做人浑然一体。
1993年10月,刚刚42岁的克拉玛依油田人刘树河被当地医院确诊为胃癌,油田领导决定安排他去北京进一步检查、治疗。就这样,刘树河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千里迢迢赶到了北京。
靠朋友辗转介绍,找到了华益慰。刘树河既高兴又不安,一个有名的大专家能给普通工人做手术,人家能拿我当回事吗?当诚惶诚恐的他与华益慰见面时,华主任微笑着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慢悠悠地说:“小伙子,别着急,马上给你做手术。”听了这话,刘树河那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望着华主任那慈父般的面容,他想:自己这条命就交给华主任了。
手术非常成功,刘树河的胃被切除了五分之四。逐渐恢复的他,想想术前、术后华主任每一次查房,每一次交待,体验着华主任对病人的爱心与关怀,这位曾经在西藏阿里当过兵的硬汉,萌生了与华主任终生交友的心愿,他想让更多的克拉玛依油田人像他这样幸运。
完全恢复健康的刘树河,1995年被组织调到了克拉玛依油田驻京办事处。这位深深被华主任爱心感染的油田人,实现了他的心愿:负责筹建的医疗协调科,每年将当地医院无法手术的油田人介绍到华主任那里。
于是,华益慰的医术、医德传遍了克拉玛依油田,他成了克拉玛依油田人的好朋友。
一名患者得救了,影响了周围的人。在他们的心中,华益慰树起了一名好医生的形象。
华益慰始终为病人着想。比如,有些手术可用可不用吻合器的,他尽量不用。哪怕自己受些累,耗费体力,也一针一针地坚持用手缝。虽然这样科室的收入减少了,但是能给患者省下吻合器的钱。
一些慕名而来的患者,挂不上他的专家号。华益慰怕误了他们看病,就在家腾出一间房,开设了“家庭门诊”,为患者服务,并且分文不收。这个小小的“家庭门诊”一开就是十几年,这不足10平方米的书房兼门诊里,常常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2006年5月,华益慰搬到院外新居,在布置新家时,老两口商量着将客厅隔开,专门设一间接待室,用以接待前来求诊的群众。
这个计划还没来得及实现,华益慰就病倒了。
有人统计了华益慰退休后的手术,发现95%%以上的是“点名手术”。无论是院内的还是院外的,都愿意找华益慰看病。在他们眼里,华益慰技术好,把生命交给他,心里踏实。
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华益慰始终坚守着“病人以生死相托,责任千钧”的行医理念。
信任,责任。一字之差,却将医患之间的感情紧紧相系。
华益慰纪念馆:http://www.eelove.cn/huayiwei
200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