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黄草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溪黄草

溪黄草 本品为唇形科香茶菜属线纹香茶菜,产于浙江、江西、广东、四川等省。其叶揉之有黄色液汁,故有龙胆草、溪黄草等名。【异名】熊胆草、血风草(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溪沟草、山羊面、台湾延胡索(《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土黄连(《广西中草药》),四方蒿(《全展选编·传染病》),香茶菜(江西《草药手册》)。

【植物形态】线纹香茶菜多年生草本,高60~80厘米.茎直立,四方形,分枝,稍被毛。叶对生,纸质,揉之有黄色液汁;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9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粗锯齿,上面被稀疏的短细毛,下面近无毛,有红褐色的腺点;具柄。花细小,淡紫色,集成聚伞花序再排成腋生圆锥花序;萼钟状,有5齿,2唇形,结果时增大,外面有红褐色腺点和疏短毛;花冠2唇形,上唇短,有裂片4,裂片宽而反折,下唇作船形,全缘,比上唇长;雄蕊4,2长2短,伸出于花冠筒外。果实由4个小坚果组成,藏于萼的基部。花期5~10月。生于溪边、沟旁或山谷湿润处,广州有栽培。分布我国中部、南部和西南部。

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作1.2米宽的畦,于春季按行距5厘米左右条播,成苗后按20×20厘米规格移栽。

(2)扦插繁殖:春季剪取带有2~3个茎节约15厘米长的枝条,扦插于荫蔽度40%~50%的苗床上,行;株距6×4厘米;插后经常淋水、保持苗床湿润,7天内生根发叶,20天左右即可移栽,行、株距20×20厘米。

(3)分株繁殖:采用当年收获后的老头,移植于苗地使其分蘖出新苗后,在翌年春季进行分株移植。 田间管理:移栽后注意淋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成活后每月施稀薄人粪尿1~2次,并经常除草松土,每次收割以后追施氮肥1次。

性味 苦、寒。

功用 清热利湿、凉血散痰,排除肝脏毒素

[急性黄疽型肝炎]

溪黄草、马蹄金、车前草各30克,水煎服。

[急性胆囊炎]

溪黄草30克,山栀子、龙胆草各9克,水煎服。

[急性肠炎痢疾]

溪黄草18克,黄连6克,黄柏9克,水煎服。

[风火赤眼 (包括急性眼结合膜炎)]

溪黄草9克,水煎,去渣过滤后,以药汤洗眼

[2]【别名】山熊胆(潮安、潮州、揭阳)、熊胆草(潮安、潮州、澄海)、风血草(揭阳、澄

海),山羊血、牛血草、血见愁、血路草(潮安、潮州)、山散血草(揭阳〕、银朱红(潮

阳)。

【形态】本品为唇形科香茶菜属台湾延胡索。生于山地坑沟路旁近水处。多年生草本。全

草带茶绿色,茎直立,方形,高二,三尺。叶对生,具叶柄,叶片长椭圆形,长约二寸,先

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粗锯齿,腹面不平,叶脉明显。茎叶汁液深黄色。秋季开花,复

聚繖花序,小花序基部有苞片,合萼五裂,花冠白色微紫,唇形五裂。给小坚果。

性味:味苦甘微涩,性平,无毒。

【来源】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线纹香茶菜Rabdosia lophanthoides (Ham. ex D. Don) Hara,的全草。夏秋采收,晒干;鲜品随时可采。

【性味归经】苦,寒,入口有微甜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肠炎,痢疾,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