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林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1、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镇富林镇位于大相岭支脉印版山南麓,是四川省汉源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商业的中心。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在750-1150米之间,县城海拔782米。东南接白岩乡,西北连富泉乡,西隔流沙河与市荣乡相望,南临大渡河与大树镇对峙。地理位置在北纬29°20′、东经102°40′,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28699人。辖人民街、文化街、饮泉街3个居民委员会和广源、附城、农政、民建、麦地、鸣鹿6个村民委员会,58个村民小组,17个居民小组。镇人民政府驻和平路。

富林镇,是“古南方丝绸之路”通道,商贸繁荣。流沙河、大渡河穿过境内,在民建村杨四营汇合,沿大渡河一泻直下,峨(眉)富(林)、汉(源)乌(斯河)公路在此与108国道交汇。2000年8月23日,富林镇被省政府列入四川省2000年启动的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之一,境内流沙河新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富林古为笮都地,秦灭蜀后,渐有开发。隋开皇20年(公元600年)始置大渡镇,大业2年(公元606年)改阳山镇;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名通望县割属黎州,川西节度使韦皋曾筑城于此,分上城与下城。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废通望县入汉源县(治在今清溪镇)。元隶属行中书省,明代设九口十三营驻军守卫,富林为其一,称富林营。清以后设乡,民国沿之,建国初称富林乡,辖今市荣、富泉、安乐、白岩、万里。1951年土改建政时置富林乡,1952年将城区析出,置富林镇,镇政府驻人民街至1992年9月。

境内属亚热带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湿,多年平均气温17.7℃,年平均降水量741.8毫米,无霜期30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1475.8小时。适宜两季农作物的生长。2001年全镇耕地面积3990亩,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粮食总产量2793吨。蔬菜以蒜苔、白菜、洋葱、蕃茄、瓜菜等为主。水果有枇杷、核桃、桂圆、柑桔、葡萄、桃、李、梨等,年产蔬菜3411吨,水果207吨,出栏肥猪9331头。多种经营收入1897万地,农民人均纯收入1986元。

镇区内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商贸流通正常运作。全镇个体工商户2305户,从业人员6055人。企业有花岗石板材加工、水泥制品、汽车摩托车修理、建筑、运输、粮食加工、家电维修、饮食服务业等。全镇有企业831个,其中个体企业811个,从业人员1859人,企业总产值12459万元,人平产值9545元,列全县第一位。

2.广东省云安县富林镇富林镇位于广东省云安县的南部,设镇于1986年10月,与罗定市、阳春市和新兴县接壤。行政区域面积164.7平方公里,辖下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镇城总体规划面积6.3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1.29平方公里,是广东省268个中心镇之一,是“三罗武装斗争第一枪”的发源地及革命老区镇。全镇总户数12013户、总人口49976人。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4282万元,工业产值4368万元,实现工商税收232万元,比2005年度增长20.1%。

建有东升小(一)型水库和蛮洞、湖塘、虾公山、响水等四座小(二)型水库。留河线连接324国道,贯穿全镇通阳春河朗,还有富金线、富南线;环市二路经富林通新兴天堂,初步形成东南西北的交通网络。

境内的大云雾林场,是云浮市用材林基地之一,辖30平方公里,有林业用场11.69万亩。矿藏主要有大理石、石灰石、煤、石棉等,其中大理石(凌红、猪脑红等)储量1700万立方,石灰石储量8000多万立方米。

地 理 概 述

富林镇位于广东省云安县南部,东经111°55′,北纬22°39′。与罗定市、阳春市和新兴县接壤。行政区域面积164.7平方公里,辖高一、高二、民主、东路、山草、界石、寨塘、马塘、河邦、庙山、南浦、元眼围、云利、云舍、南洋15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富林圩镇中心一带为盘地,四周群山环抱。境内有云浮市最高山峰——海拔1140米的云雾山主峰,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小云雾山、云舍尖、石狗岭、黄茅顶、白花顶等。河流有马塘河、属漠阳河的源头。境内马塘河,流经东路、高一、高二、寨塘、马塘等村,属漠阳河源头之河。建有东升小(一)型水库和蛮洞、湖塘、虾公山、响水等四座小(二)型水库。留河线连接324国道,贯穿全镇通阳春巿河朗镇,还有富林至罗定金鸡线、富林至南浦凌霄岩线;环市二路经富林通新兴天堂,初步形成东南西北的交通网络。富林镇镇区总体规划面积6.3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1.29平方公里。是广东省268个中心镇之一。累年平均气温21.5℃,降水量1520毫米,霜日7天,属南亚热带季风区。

历 史 沿 革

富林镇辖地,唐德四年(621年)属富林县一部分。宋开宝五年(972年)并入铜陵县。明万历五年(1577年)划入东安县后,清乾隆五年(1740年)设上富林堡、中富林堡。清同治年间设富林堡。民国15年(1926年)改堡为乡,以后分设富林上乡、富林中乡、界石乡。民国36年合并为双富乡。1948年,三罗武装斗争第一枪在富林的关帝庙打响。

1949年4月20日,经粤中分委批准,云浮县人民政府在富林莲塘宣布成立,县长是麦长龙。云浮县人民政府成立时的驻地位于云安县富林镇界石村委会莲塘村,该旧址瓦房青砖建筑,共有房子2栋,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自1949年11月中旬,云浮县人民政府迁往云浮后,这里曾用作公社、粮仓、饭堂等。新中国成立后,乡的设置多次分合。1958年4月设富林乡,9月并入托洞乡,10月成立云雾山人民公社。1961年3月分设富林人民公社。1983年4月设富林区。1986年10月设富林镇。1993年,富林镇被肇庆市划为“解放战争时期游击根据地”,建有烈士纪念碑和三罗武装斗争纪念亭,为云浮市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5年,云浮设地级市后,富林镇隶属云城区,1996年县、区分设,富林镇由云安县管辖。镇政府驻富林圩,辖1个居委会,15个管理区,243条自然村,2006年有人口49976人,其中农业人口39384人,非农业人口10592人。

境 内 资 源

境内的大云雾林场,是云浮市用材林基地之一,辖30平方公里,有林业用场11.69万亩。富林镇的大理石储量为1976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马塘文峰、东路高排、马塘老虎坳、寨塘倒流水、界石禾岔塘、界石马山等地方。其中文峰储量为43.8万立方米,是白色白云大理岩,地表呈卡斯特残山出露,矿体呈北东走向分布,长200米,宽110米,岩层为厚层状,是采取建材石料及饰面石材之重地;高排山储量为25万立方米,为红色白云石大理岩,岩石全部大理岩化,矿体长200米,宽40米,岩层为厚层状及块状,结构完整,为建筑石材及饰面石的理想材料;老虎坳山储量65.2万立方米,为红色白云石大理岩,矿体呈南北走向,长80米,宽13至43米,岩石为厚层状及块状,结构较完整,是建筑及饰面石之材料;倒流水山,储量为51.96万立方米,为杂色角砾状大理石,呈卡斯特残山出露,岩层为厚层至巨厚层及块状,长185米,宽130米;禾岔塘,储量15万立方米,为红色角砾状大理岩,矿体在稻田之中,长500米,宽20米;马山西端,储量0.6万立方米,为白色结晶大理石,岩层为厚层状及块状,长60米,宽20米;新社背山,储量2立方米,为白色结晶大理岩,分布在稻田中。。水资源相当丰富,目前已成规模的水电站有9个,年总发电量350万度,有山塘水库47宗,储水量达627.84万立方米。计有山地面积20万亩,耕地36019.2亩,其中水田18650亩。主要经济作物:荔枝、龙眼、稻谷、木薯、花生、黄豆等。

全镇种植龙眼7000多亩、纸材林7000亩、柑吉10000亩和蚕桑800亩,水稻插植面积34015亩,其中优质杂交稻和优质常规稻面积占95%以上。

富林镇的市政配套设施完善,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完善。设有中学1所及小学17所。建有镇级卫生院,各村委会设有卫生站。15个村委会实现网电到村到户。通信设施完善,实现村村通电,有15个村委会能正常接收移动信号,固定电话用户6050户。建有镇级供水站1个,文化娱乐中心1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