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目】:即席

【拼音】:jíxí

【词意探源】:

(1)指就坐入席。《礼记·曲礼上》:“将即席,容毋怍。”

(2)指当坐;当席。《南史·萧解传》:“初,武帝总延后进二十余人,置酒赋诗。帝两美之曰:‘臧盾之饮,萧解之文,皆即席之美也。’”

【基本解释】

1. [extemporaneous;impromptu]∶当场;当座

臧盾之饮,肖解之文,皆即席之美也。——《南史·肖解传》

一次出色的即席演说

2. [take one's seat]∶就席;入席

来宾陆续即席

【详细解释】

1. 就席;入座。

《仪礼·士冠礼》:“筮人许诺,右还,即席,坐西面。”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夫人》:“少顷即席,歌舞鞺鞳, 伍 亦赐筵外舍,尽醉方归。”

2. 当座;当场。

《梁书·萧介传》:“初, 高祖 招延后进二十馀人,置酒赋诗。 臧盾 以诗不成,罚酒一斗, 盾 饮尽,颜色不变,言笑自若; 介 染翰便成,文无加点。 高祖 两美之曰:‘ 臧盾 之饮, 萧介 之文,即席之美也。’” 明何景明《过寺中饮赠张元德侍御》诗:“即席花偏艳,开尊月不孤。”鲁迅《三闲集·述香港恭祝圣诞》:“今年圣诞,尤为热闹,文人雅士,则在 陶园 雅集,即席挥毫,表示国粹。”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