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而忘私
词目公而忘私
发音gōng ér wàng sī
释义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注释
①俱:都。
②牙将:副将。
③不想能:互相看不起。
④贷:宽恕。
⑤妻子:妻子儿女。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示例这两位同学破釜沉舟,公而忘私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文言文:郭子仪初与李光弼俱①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⑤。”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仪岂怀私心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
解释: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同为安思顺的麾下将领时,二人(关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后来子仪代替思顺当上将军后,光弼恐怕被诛杀,于是(对子仪)下跪请罪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放过我的妻子和儿子。”子仪走下堂来,握住他的手说:“如今国家动乱,君主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仪又怎能心怀私怨呢!”于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对李光弼)用忠义之道加以勉励,并立即推荐他为节度使,两人一起攻破乱贼,没有丝毫猜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