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三族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汉语大词典对三族的解释有几种说法。

(1)谓父、子、孙。《周礼.春官.小宗伯》:掌三族之别,以辨亲疏。郑玄注:三族,谓父、子、孙。《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郑玄注:三族,谓父昆弟、己昆弟、子昆弟。按,前注据父言之,故云子、孙后注据子言之,故云己与子,二注义同。参阅孙诒让《周礼正义》

(2)谓父族、母族、妻族。《大戴礼记.保傅》:三族辅之。卢辩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庄子.徐无鬼》:夫与国君同食,泽及三族,而况父母乎!成玄英疏:三族,谓父母族、妻族也。《后汉书.杨终传》:秦政酷烈,违啎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族。李贤注引《汉书音义》:父族、母族、妻族也。

(3)谓父母、兄弟、妻子。《史记.秦本纪》:法初有三族之罪。裴骃集解引张晏曰:父母、兄弟、妻子也。

若是说法二,那么夷三族好像重一些。

三族

历史上的解释有几种:

1.三族指的是父族、母族、子族;

2.三族指的是父、兄、子三族

史上最早出现在商代,而后出现了五族、七族、九族,明成祖时代曾有过登峰造极的十族。常见于中国古代的刑法中,作为一种极为严酷的刑罚,叫做:“诛三族”,即族诛。

秦代的诛三族主要步骤有:

1.在额头上刺字;

2.剜掉鼻子;

3.割掉手指脚趾;

4.乱棍打死;

5.将死尸的头割掉;

6.剁成肉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