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峰
一、山东籍厅级离休干部孙晓峰(1921年5月-- ) 原名孙凤山,曾化名张天兴、孙笑峰,阳信县温店镇宁王村人。惠民县立乡村师范学校肄业后,在本地任教。因接受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颇深,多次深入到国民党统占区,宣传抗日主张。
1938年6月,满怀抗日救国热情,弃教离乡,参加了八路军东进冀鲁边区的抗日先遣队,在司令部任参谋干事。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庆云县抗日民主政府机关党支部书记、庆云县战委会宣传部副部长、二区区委书记、鲁北地委秘书长等职。1939年12月,任中共陵县县委书记。1940年12月被捕,越狱脱险后,与党组织中断了联系。两年余,又与党组织接通关系。抗战期间,积极参与和领导抗日宣传、教育民众和建党建政工作,为开辟和巩固抗日根据地做出了贡献,使陵县一度成为二地委重要的活动基点。
解放战争初期到1958年期间,主要从事商贸经济工作。历任阳信县政府股长、渤海行署南下支前司令部第一兵站站长、徐州市贸易公司业务部副主任、华东局外贸局计划处副处长、上海市外贸局业务处副处长、上海市丝绸进出口公司业务研究室主任等职,为商贸经济恢复和建设事业做了许多工作。1958年底,在全党整风时,被离职下放到安徽广德县劳动。1975年回乡,被安置在阳信县农业局林业苗圃工作。
1980年5月,按照党的有关政策予其复审后,将其安排回原单位,同时批准其离职休养,享受厅(司)级待遇。
二、东北财经大学团委副书记孙晓峰 男 博士,讲师。 1977年5月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
1999年7月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 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2002年7月 获东北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经济学硕士学位。
2001年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005年6月获东北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
现任东北财经大学团委副书记。
研究方向 财政理论与政策
主讲课程 财政学、国有资产重组
代表性研究成果 《支持科技进步的政府行为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1月。
《研究与开发活动中的财政支持》,《经济学家》2005年第4期。
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孙晓峰,男,1962年8月出生,1978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并在该校获学士、硕士学位。1988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并于1993年3月晋升为北航动力系教授、1994年任博士生导师。一直从事气动声学、叶轮机非定常空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叶轮机三维可压缩旋转失速稳定性理论、叶轮机亚/超音速叶片气动弹性稳定性的主/被动控制、航空发动机声学设计技术等方面做出了有意义的学术贡献,其主要研究成果均发表在Physics of Fluids, AIAA Journal,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of Propulsion and Power以及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等本领域的国际著名杂志上。此外,自九十年代以来,作为访问科学家或访问教授,曾先后应邀在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德国宇航院柏林流体所,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美国宾州州立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合作研究。孙晓峰现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总干事,日本燃气轮机学会(GTSJ)国际顾问委员会(IAC)成员。此外,他于1996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同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并从2005年度始,担任美国AIAA Journal of Propulsion and Power 顾问编委(Editorial Advisory Board)。 孙晓峰教授现任 我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总干事,日本燃气轮机学会 (GTSJ)国际顾问委员会(IAC)成员。此外,他于1996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同年 批准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
四、安庆师范学院副教授男,1963年10月生,安徽怀宁人,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在读博士。1985年7月参加工作,现为安庆师范学院高级政工师、副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在职博士,安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安徽省精品课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组成员、安庆师范学院重点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成员。2000年当选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2002年当选安徽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发展战略研究会理事。
主讲《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成才学》、《邓小平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课程。
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扶贫开发与经济发展等研究。
先后参加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世界银行贷款师范项目《高校后勤社会化途径研究》、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江泽民德育思想与高校德育建设》、省委宣传部委托重大项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安徽的实践(政治卷)》等课题的研究。
主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近现代安徽名人与皖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中小学德育衔接问题研究》、省教育厅重点教研项目《高校德育与专业教育融通的途径和方法研究》、省社科规划项目《科教扶贫与安徽新农村建设》等课题的研究工作,撰写并在《精神文明导刊》、《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中国高教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等报刊发表有关论文30多篇(其中有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著作《高校领导体制与干部管理》、《大学生党建工作新论》,即将出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扶贫开发管理创新与安徽新农村建设》;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案例解析》、《现代秘书理论与实务》、《高职大学生科学人文艺术知识读本》,参编《当代大学生党课教程》、《高校德育创新与和谐校园构建》等。
曾获 《“以德治国”思想与高校德育建设》一文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奖;《新形势下加强官德建设的意义与途径》一文获安徽省高校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奖;《试论多党合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一文获安徽省统战理论研究论文三等奖。《高校领导体制与干部管理》获第五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著作奖。
1986年被安庆师范学院工会授予“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称号;1992年被安庆师范学院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被安庆师范学院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00年与爱人方晓珍(人文与社会学院副教授)一道被安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授予“全省教育系统比翼双飞好夫妻”称号;2002、2007年先后被安庆师范学院评为教学评建先进个人2005年获安庆师范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2006年被省委组织部、宣传部、教育工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