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镇

1、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团结镇团结镇地处四川成都市郫县东面,距成都市15公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坐落在府河源头,是比较优良的全国小城镇试点镇和著名的生态镇。
该镇现有耕地28260亩,农户7766户,农业人口24518人,劳动力丰富,水稻种植面积25800亩,小麦种植面积6400亩,年出栏生猪3.0万头,出栏小家禽35万只。粮食以杂交稻和优质小麦为主,每年秋粮主要有秋玉米、秋黄豆、秋洋芋、秋红苕,面积为6865亩。全年种植蔬菜4000亩,经济作物川芎2200亩,大蒜2200亩,花卉、经济林果600亩,优质水生芳莲藕、金水苹、水芹菜100亩,二金条泡椒100亩,美国甜脆豌300亩,秋、冬季普通蔬菜1000亩以上。该镇新发展养猪大户17户,全镇养猪大户共90户,以大户为主带动全镇养猪业。蛋类生产以专业大户为主,全镇专业大户年出栏蛋鸡2.2万只,产鲜蛋680吨以上,以花篱村祥云鸽场为龙头辐射全镇形成美国帝王鸽养殖基地,目前有种鸽2000对,年出售乳鸽15000─20000只。
该镇建有成都高新西区大学城,现驻大学3所,其中著名艺术类高校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等均在该镇。 是著名的大学城,该镇的经济也由大学学子们拉动。团结交通业饮食业发达。交通便利,于08年到09年重新修建了全镇主要道路。
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位于哈尔滨市东郊,天恒山境内,2001年由原全国文明乡镇、全国最佳乡镇团结乡和全省百强乡镇、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乡镇东风镇“强强联合”合并组成。现幅员面积7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000亩,人口67,240人。辖10个行政村,7个实业公司,6个直属企业,18户国有企业,4个社区,10所小学,1所中学,镇内有驻镇企事业单位、各种所有制形式企业1000余家,是工农并举、产业齐全的国家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通过2001年乡镇合并后,原团结乡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原东风镇的广阔发展空间的结合,使团结镇的整体优势显著增强。一是具有得独厚的地缘优势。团结镇位于哈尔滨市东郊,为哈尔滨的东大门,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达,哈同公路穿境而过,并位于天恒山境内,随着市政府启动开恒山风景旅游区开发,团结镇已成为哈尔滨市的新热点,天恒山开发必将极大地促进镇域旅游业、商服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从而将全镇经济推上一个快车道,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招商引资、发展镇域经济的新优势。二是具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团结镇土地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广阔,可利用的企业闲置厂房、设备较多,去年又规划了18.5公里的工业园区,这都为招商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无公害蔬菜、苗木、林果、畜牧基地面积不断壮大,10个村都做到了1村1品,“石人沟”牌果品已成该镇农业的新亮点,这些资源有效地推动了镇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当前,全镇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75%、18%,第三产业比重偏轻,第二产业偏重。
农业以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为主,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采取“政府扶持、协会支持、大户带动,以点带面”的方法,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优先发展畜牧业和无公害农业,在壮大常胜、恒星、石人沟、联胜、团结等棚室菜、养猪、果树、养牛、运输5个专业示范村规模的基础上,又大力发展了勤劳奶牛养殖、百菜、常胜无公害蔬菜、东风苗木、红利蛋鸡肉鸡养殖、东新运输、编织业等特色农业,做到了村村都有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无公害蔬菜、苗木、林果、畜牧已成为该镇农业的四大支柱产业。
工业现已形成以红光锅炉集团、团结锅炉集团为重点的锅炉制造业、以双太电子城为主的电子信息业、以曙光电磁线集团为主导的金属加工业、以雪佳集团、百润集团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业四大优势产业;全镇享誉国内的知名产品品牌已达到60余个,红光、团结牌锅炉已占领国内市场,并远销俄罗斯等国家,目前,全镇年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6个,年产值超五千万元、利税超五百万元企业达到32个,这些企业已成为全镇经济支柱。
第三产业现已形成专业市场、现代汽车、物流业三大支柱产业,禧龙陶瓷批发大市场、红旗家俱装饰材料城、先锋路汽车品牌专营店、一汽森华汽车销售公司等一批三产大户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近年来,团结镇党委以“发展镇域经济,加快城镇建设,提高人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三产为牵动”的经济发展方向,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开放富镇,农业兴镇,环境立镇”四大战略,突出发展优势工业,加快发展步伐,使全镇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年,镇党委被省委授予“六个好”建设先进党委荣誉称号,全镇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2004年上半年,全镇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3,264万元,同比增长26.4%,占年计划56%;税金5,834万元,同比增长43%,占年计划的53%;财政收入2,409万元,同比增长63%,占年计划的61%,超计划570万元,各项指标位居全区首位。
3、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团结镇团结镇位于安定区南部,距城18公里,东邻李家堡镇,南至陇西马河镇,西连香泉镇,北与凤翔镇毗邻。全镇辖10个村,92个村民小组,3728户16179人。其中回族681户2680人,占全镇人口的16.6%,回族主要分布在好地掌、寒树、金花、寒水四村。
团结镇因回汉杂居,体现回汉民族大团结而定名,解放后设唐家堡乡,属通安驿区(通安驿现归陇西)所管,1958年成立团结公社,1983年改为团结乡,2001年撤乡建镇。
该镇交通方便,宝兰二线、定陇公路穿境而过。地势南高北低,山脉南北走向,最高海拔2457米,最低海拔1900米,年平均气温6.2℃,无霜期140天,年均降雨量430毫米,全镇流域面积12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9660亩,人均占有耕地4.92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马铃薯、豆类、糜谷,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药材,企业主要有磷肥厂,建材厂、淀粉厂。2004年全镇生产总值达7058万元,人均产粮574公斤,人均纯收入达1552元。
镇政府所在地设有卫生院,水管所,信用社,粮管所,变电所、供电所、派出所、邮电所等单位,有镇级初中一所,各村均有1所小学,共有教师180人,在校学生351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近年来,团结镇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把马铃薯、畜草、劳务三大产业的培育壮大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加快发展。2005年全镇马铃薯种植面积达32500亩,占耕地的40.6%,总产量达45454吨,马铃薯收入人均达927元。镇上依托退耕还林(草)工程,坚持以畜促草,以草带畜,草畜转化,实施牛羊良种工程,全镇大家畜存栏4605头,猪羊鸡分别达到2820头,3857只,11719只。镇上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积极搜集劳务信息,加大组织输出力度,推动劳务输出由无序型向有序型,由苦力型、体能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年输出劳动力5380人,其中组织输出1218人,劳动力资源潜力巨大。 另外,团结镇与“千年药乡”陇西毗邻,土地适宜种植柴胡、红(黄)芪、板兰根、甘草、红花等多种药材。镇上把中药材种植当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战略措施,大走药材兴镇之路。2005年种植中药材7500亩,户均达2亩,药材人均收入达918元。
近年来,镇上还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狠抓了梯田建设和退耕还林(草)工程,修造梯田68276亩,人均梯田达到4.22亩,基本实现了“梯田化”的目标。完成退耕还林(草)15100亩,丰富的牧草资源,给畜草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团结镇团结镇于2000年正式设镇,位于杭锦后旗东北面,北与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和乌拉特中旗石兰计乡接壤,东面和南面分别与临河区古城镇和白脑包镇为邻,西与联合乡为邻。全镇辖地面积97.80平方公里,居民户数2440户(其中农业产2200户),人口8900人。全镇原有8个行政村,2001年撤并1个,现有红光、红义、巨和桥、立新、民生、民治、团结7个行政村。
团结镇属地多人少的乡镇,土地资源充足,全镇现有耕地70562亩,人均耕地8亩。团结镇大部分耕地属中低产田,土壤盐碱化程度相对严重,适宜种植葵花。葵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一半,农民收入一半来自葵花。团结镇从2000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现退耕面积9775亩,还林16256亩,共计26021亩。水域面积14571亩,未利用土地35081亩,拥有机械动力8695马力。
全镇经济总收入4778万元,年末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47万元。粮食总产量15985吨。年末牲畜总头数46118头(只),其中羊35000只。农民入均收入2416元。
团结镇主要企业有面粉加工厂、制砖厂、养殖厂。
5、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西山区团结镇位于昆明西郊高海拔地区,距离市区17公里。全镇总面积42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37.4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07公顷(以农业人口计算)。
团结镇平均海拔2200米,年平均气温13℃,最冷月平均气温5℃,最热月平均气温19℃,极端最低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28.3℃,气温年较差10.6℃日较差9.4℃。全年无霜期170-180天。年平均日照2200小时,年太阳辐射量123.1千卡/平方米。
团结镇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建制镇,2006年末,总人口3.16万,其中农业人口3.04万,境内主要有彝族、白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千分之3.95。全镇经济总收入10.46亿元,其中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9.31亿元,农业经济总收入1.15亿元。总体财政收入32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48元。全镇农作物播种面积3779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19公顷,经济作物386公顷,蔬菜面积827公顷,其他作物147公顷。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完成2268公顷,其中水果1000公顷、干果及花椒133公顷、商品蔬菜808公顷、油葵13公顷、烤烟314公顷。实现产值3000余万。全镇猪牛羊口蹄疫免疫13.87万头,禽流感免疫19.04万羽。全镇乡镇企业1160个,营业总收入9.31亿元。
6、黑龙江省萝北县团结镇团结镇处于东经130°7′~131°34′,北纬47°12′~48°21′之间,地处三江平原边缘,南邻宝泉岭、普阳、梧桐河农场,东连军川农场、西接共青农场、北靠萝北县政府所在地——凤翔镇,松花江由镇南绕流。国家级湿地保护区—苇场湿地坐落其中,现在的团结镇,是2001年由原萝北县团结镇、苇场乡、莲花乡合并而成的,辖区面积750平方公里,有17个行政村(含24个自然村),耕地面积30余万亩,人口1.67万,其中农业人口1.53万,是全县最大的农业乡镇。镇政府距县城10公里,全长40余公里的凤苇线、团莲线水泥通乡公路贯通全境,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团结镇成为萝北县南部中心乡镇。
团结镇是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农业大镇,农业生产从种到收基本实现机械化。主要作物为水稻、玉米、大豆。依托天蓝、地肥、水净的优越自然环境,全镇水稻生产迅速发展,是鹤岗市政府命名的“水稻生产专业镇”。目前全镇水稻种植面积保持在8万亩,是“添添”、“黑龙岛”牌绿色食品大米原料生产基地。近年来,团结镇党委、政府依托地广、粮多、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带动群众大力实施主辅换位,通过政策拉动、资金扶持、典型引路,兴建了立兴、工农兵两个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和工农兵千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使畜牧业成为群众增收新亮点,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2005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达4638元,2006年实现5206元,增辐12%。全镇住房砖瓦化率、程控电话入户率分别达到73%、65%,半数以上农户购置了手机,部分农户安装了宽带,联上了互联网。
团结镇党委下辖25个党支部,其中农村支部19个。近年来,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开展以来,镇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党员群众,大力发扬“团结拼搏、更新观念、自我加压、敢为人先”的“团结人精神”,明确方向,加快发展,形成聚精会神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将群众的精力集中到勤劳致富构建全面小康上来,全镇社会稳定,农民收入连年增加,分别在2002、2003、2006年被省委授予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先进集体、省级“六个好”乡镇党委、省级“五个好”建设先进乡镇党委等光荣称号,2006年初被确定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百镇千村试点乡镇”。
7、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团结镇团结镇位于花垣县城西部,距县城11公里,东邻花垣镇,西与茶峒镇、大河坪乡接壤,南连龙潭镇、道二乡,北与保靖县毛沟镇隔河相望,总面积48.01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大部分为丘陵平地,平均海拔336米,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420毫米。镇内交通条件优越,319国道贯穿全镇。辖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29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总人口18560人,其中农业人口17069人。现有耕地面积13313亩,其中水田5940亩,旱土7373亩。镇内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采矿、采岩、采沙、浮选等民营企业发展较为成熟。目前已有包括太丰公司在内的民营企业27家,年产值达9200万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98%。农产品“团结干柿”、“洞泉粉丝”久负盛名。2003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8390亩,新开发清见桔橙4300亩、线椒3200亩。拥有州定小康示范村1个,州、县科技示范户6户,种植业、养殖业专业户200多户。全年共投入资金223.2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整修村级公路、机耕道7200米,整修街道2000米,完成峨碧水厂和团结水厂的改建扩容工作,新建水池4个,解决7个村18个村民小组5600人的饮水困难。新修水渠1890米,干渠2560米,斗渠3200米,新建沼气池103口。推行农村合作医疗,100%完成县分任务,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全镇100%的村通电、通话、通播和通视,电话装机总量1210部。计划生育率92%,人口出生率13.48‰。2003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财税总收入844.6万元,粮食总产量612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
8、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团结镇自贡市大安区辖镇。1955年团结、永安乡合并称团结乡,1959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建镇。位于区境西部,距区府7.1公里。面积20.6平方公里,人口1.6万。自华公路南北穿境。辖狮塘、福禄、朝天、申家、楼房、红星、高坎、土柱、莲花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机械、酿造、榨油等厂。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特产有花生、生姜、萝卜。全市著名的团结渠引水工程穿越镇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