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桃花江
近照

1、桃花江(原名陈敏)(1973-------)

桃花江原名陈敏,字若愚,号出新,笔名桃花江。1973年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高桥乡。1993年应征入伍,在北京装甲兵工程学院服役三年,坦克一级驾驶员。1996年考入解放军张家口通信学院深造,主修移动通信专业。其后南下,定居广州。现为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文学学士,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萝岗区作家协会秘书长。已出版个人专著2部,散文集《无韵》、杂文集《无声》。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文艺》《清远日报》等。现致力创作长篇军旅小说《是爷们就别趴下》,是一位极具创作潜力的青年军旅作家。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zuojiachenmin

同名电影 1956 香港外文名称 Tao hua jiang

更多外文片名:Songs of the Peach Blossom River.....(Hong Kong: English title)

导演:

王天林 Tian-lin Wang

张善琨 Shankun Zhang

编剧: 陈蝶衣 Dieyi Chen

主演:

陈厚 Chen Ho

罗维 Wei Lo ....Li Ming

唐若青 Rhoqing Tang

吴家骧Wu Chia Hsiang

马笑侬 Xiaonong Ma

秦沛Paul Chun

陈又新Youxin Chen

制作人 Produced by:张善琨 Shankun Zhang ....监制

摄影 Cinematography:何鹿影 Luying He

影片类型:音乐

国家/地区:香港

上映日期: 1956年2月21日 香港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黑白

制作公司:新华影业公司[香港]

发行公司:中国联合影业公司

剧情

黎明在桃花江畔采集民歌,深被外号“野猫”的村姑金丽蓉的歌声吸引。后战事爆发,蓉逃难到香港,得明提携登台演唱,一鸣惊人。

桃花江背景资料及现状描述桂林的桃花江,古名义江、阳江或称潦塘河发源于公平乡沿口村(原名孔里村)北,海拨756米,南流经界底至中间江纳大勒里水, 西流受山口水,转南流经田洞至案底村出临桂县板屋;续南流,经江背底,下西山,途受寨底、岩山、汤家、下空、新寨、马安诸水后,经新建,潮田纳留村水,折乐流经白因、莫边、受木叶寨水续东流经潦塘,龙头纳金陵水,至桥头村变入灵川境。沿塘东、日、榄头,纳南村水,出桂林市,经财贸干校,折北流至庭江洞,又入灵川境石巷村,至般埠头纳法源河水,再流入桂林市水南村,受社塘水折东流至燕水 ,受道光水,折南流经白塘、穿工农村至敦睦村北弯向东流,穿湘桂铁路,西门桥南门桥,一支向象鼻山流入漓江,另一支南下 山麓流入漓江。

干流长65公里,流域面积298平方公里。流域地形西北商东南低,平均商程255米,干流平均坡降0.92%。流域年平均降雨里1900~2000毫米,调查最大流量840立方米每秒(1885年),实测最小流量0.66立方米每秒(1972年),年平均流量11.6立方米每秒。流域内有水库6处,总库容2.48亿立方米。沿河谷两侧多为石山,除局部为砂岩外,大部地区属灰岩。地面标商在148.0~151.0米之间,洪水时易受淹没,河宽一般在50~60米之间,河床深5~6米,河床坡降五仙坝至飞鸾桥为0.5%,飞鸾桥至面门桥为0.4%,洪水水面比降为0.22 ~0.33 。历年来沿江河床上筑坝拦水,仅在城区河段上就有堆砌石坝28处,成为桃花江上一种特殊景观。明代以前,江水是流过宁远桥(今南门桥)后折而南流,在雉山下汇入漓江的,直至明洪武八年(1375)桂林城南拓至西门桥、象鼻山一带,为导阳江水为南城壕,在江水南流转折处筑虹桥坝,从而在桃花江距离最近的南门桥处开凿了至象山一段的城壕。该段人工河道现长1200米,最大宽度30余米,最窄处为23米,成为桃花江水汇入漓江的常年河道。而南流阳江故道易名宁远河。沿河桥坝甚多,共20余桃花江沿岸风景优美,蕴藏着极大的开发前景。桃花江河道弯曲迂回,在城区地段形成一个大“S”形和两个小“S”形共3个明显的弯曲,从而形成了几段景致佳美的地方,尤以城区胜利桥(白岩山)至飞鸾桥(芦笛岩)地段景致最美。

桃花江流经临桂、灵川和桂林市城区,在象山区面门桥下游分别从象山和萝卜洲尾汇入漓江。宋时阳江因其景色秀美而成为水路游览的一个主要航道。明清时期,江上画舫彩舟来往穿梭,集一时之盛。近10余年来在桃花江沿岸建设有芦笛公园、狮子园岩公园、桃洒宾馆、甲山饭店、华侨宾馆、桂林市政府住宅、篦子园住宅区、西山公园、九岗岭住宅区、丹桂饭店及安新洲住宅区等。

桃花江流经的都是石灰岩地区,江水澄澈,飞鸾桥至胜利桥一带,水流平缓,明净如镜,夹岸峰林,影落水中,分不清是景是影,辨不清影孰胜。桃花江两岸,夹竹桃如火,田畴如绣,中隐、狮子、清秀、甲山矗立。月夜景色更美,“阳江秋月”是古代桂林八景中颇具特色的一景。有人赞桃花江:“不似漓江,胜似漓江”,实非虚妄。

明代诗人俞安期的《泛舟阳江》诗云:

放舸遵阳水,牵江上石梁。气冲微雨白,影入众山苍。

雁急弦移柱,龙闲笛卧床。还歌彩菱曲,月出下回塘。

阳江在象鼻山处汇入漓江,每当明月高挂,山中岚气蒸腾,月色如银泻于江上,清代桂林画家朱树德叙其“秋夜,月明江流,照澈大桥。闲步一望,秋光如画,月色皎洁,波影澄清,兼之漓江特起水滨,若瞻蓬岛。极目风景,爽气扑人眉宇之间,此景题为阳江秋月。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