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仙花

《植物》名称:海仙花
科目:灌木
季节:5-6月
地区:华东一带
海仙花 Weigela coraeensis Thunb.
科属:忍冬科 锦带花属
形态:灌木,小枝粗壮,无毛或近有毛。叶宽椭圆形或倒卵形,叶子表面深绿,背面淡绿,脉间稍有毛。花数朵组成聚伞花序,腋生;花冠漏斗状钟形,初开时白色、黄色或淡玫瑰红色,后变为深红色,故又名二色锦带。蒴果柱形;种子有翅。花期5-6月。
产地及习性:产于华东一带。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喜光,稍耐荫;北京地区可以陆地越冬;喜湿润肥沃土壤。
繁殖:分株、扦插繁殖。
应用:花色丰富,是江南地区初夏常用的花灌木。适于庭院、湖畔丛植;也可在林缘作花篱、花丛配植;点缀于假山、坡地,景观效果也颇佳。
《中药材》

【药名】海仙花
【别名】三台花、三台红花、楼台草、古木草
【汉语拼音】hai xian hu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rimula poissonii Franch.
【功效】清热解毒
【科属分类】报春花科
【主治】肺热咳嗽;赤痢;便血;砂眼;结膜炎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3100m的山坡草地湿润处和水边。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
【动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无香气,不被粉。根茎极短,向下发出一丛粗长的支根。叶丛冬季不完全枯萎;叶柄极短或与叶片近等长,具阔翅;叶片倒卵状椭圆形至倒披针形,长4-10(-13)cm,宽1.2-5cm,先端圆钝,稀具小骤尖头,基部渐狭下延至叶柄成翅状,边缘具近于整齐的三角形小牙齿,质地厚而无毛。花葶直立,高20-45cm,果时长可达60cm,具伞形花序2-6轮,每轮3-10朵花;苞片线状披针形,长5-10mm;花梗长1-2cm,开花期稍下弯,果时直立;花萼杯状,长约5mm,分裂约达全长的1/3,裂片三角形或长圆形,先端稍钝;花冠深红色或紫红色,冠筒口周围黄色,冠筒长9-11mm,喉部具明显的环状附属物,冠檐平展,直径1.8-3,裂片倒心形,长8-9.5mm,宽6-8mm,先端通常深2裂;长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2mm,花柱长约6.5mm;短花柱花:雄蕊着生处距冠筒基部约6.5mm,花柱长2mm。蒴果长于或稍长于花萼。花期5-7月,果期9-10月。
【性味】苦;性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
【出处】《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