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贞

1.上海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医院(1899~1991)
女,出生于上海。20岁时以同等学历考取清华大学中美庚款奖学金赴美留学,获医学博士学位。民国15年(1926年)回国,任职于上海西门妇孺学院,并兼任女子医学院教授。由于王淑贞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医疗技术,在妇产科方面做出的成绩很快得到社会承认。民国21年任上海女子医学院院长,这是学院第一位中国籍院长。1951年在王淑贞等人请求下,政府接管了西门妇孺医院并改组成上海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医院,王淑贞任院长。
王淑贞将毕生精力献给妇产科事业。解放前,她就组织医生学习分泌学,并设立内分泌门诊及实验室。解放初期,她又开展妇科恶性肿瘤的根治手术,开设肿瘤门诊及病房,开展妇科肿瘤的普查普治。她在国内首先开展腹膜外剖腹产新技术的研究。1956年发表《90例腹膜外剖腹产术》一文,受医药界关注。同年,王淑贞又从事产道异常的研究,并取得中国妇女骨盆外测量的正常数据,引起国内妇产科学者的重视。60年代初,王淑贞首先在国内进行宫内节育器的研究,并在全国推广应用。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王淑贞担任全国计划生育临床组负责人,探索有效的避孕方法。
王淑贞主编的《妇产科学》、《妇产科理论与实践》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及建国30周年献礼科研奖。她主编的《实用妇产科学》于1988年出版,深受妇科学者欢迎。
王淑贞1984年获中华医学会授予的“表彰奖”,1985年获首届中国福利基金会妇幼儿童工作“樟树奖”。
2.北京市十佳营业员199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7年成为北太平庄副食商场水产组的一名普通售货员。她身体不好,曾因患前斜角肌劲胁综合症取出三根肋骨,阑尾炎开刀后造成肠粘连;她的右手残疾,手指不能合拢,不能弯曲、写字,左手的食指因工伤又截去一段,她的身子右侧麻木,并时时作痛。可她把疾病置之度外,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火一样的服务热情,坚持在柜台一线工作。卖水产是商场最脏、最累的活,整天与冰、水打交道。为了让顾客一开门就能买到商品,她每天来得很早,从冷库里搬货、冲水,样样都抢着干,有的鱼和虾都是冻成盘的,就得用水一点一点的冲,本来麻木和疼痛的病根,被冷水一扎又犯了,有时痛得钻心,但看到顾客及时买上新鲜鱼虾时,她甜甜地笑了。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她记录了500多个单位的情况,自费安装了电话,并利用业余时间走访、打电话联系客户。一年中她几乎每天都在柜台里,平均每年只休息四天,就连奶奶病危、孩子住院她都没顾上休息一天。她曾荣获北京市十佳营业员、全国十佳营业员等光荣称号。《北京日报》、《北京工人报》、《中国食品报》、《经济参考报》、《北京晚报》对她的事迹都进行了报道。
3.教师王淑贞 女,汉族,山东省莱 州人,1944年出生,青岛市第十六 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二十 年来,教书育人,积极探索教学改 革的新思路,在培养学生多向思维 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做出了 突出成绩。先后被评为铁道部工业 总公司优秀教师、大同机车厂劳动模范,并被授予青岛市劳动模范称号。[1]
4.山东大学副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高压氧科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山东分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1984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预防医学系,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工作在医疗、教学、研究第一线,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高尚的医德医风。主要擅长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显像与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有害气体中毒、颅脑外伤、突发耳聋、气栓症、脊髓损伤等各种缺血缺氧性疾病的诊治。
在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著作2部,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参加全国学术会议十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