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埠镇
乡镇概况长埠镇地处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东南部,系安义“金三角”中心地带,距县城9公里,距省会南昌50公里,距昌北国际机场25公里。地势东高西低,东北与湾里区太平、红星2乡交界,西

与鼎湖镇接壤,南与石鼻镇毗邻,北与万埠、东阳两镇相连。全镇占地面积62.5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截止到2006年约2.2万人。
长埠镇山清水秀,资源丰富,境内有绵延十华里的西山生态保护区、川流不息的南潦水;有丰富的花岗岩、高岭土、钟长石、石英石等矿产资源;有丰富林木资源和农产品资源。
长埠是一个旅游新镇,境内有逍遥观、南坛狮、北坛庙等名胜古迹,有千年古樟、古井、世大夫弟、闺秀楼、民俗馆、古祠堂、仿古一条街、停车场等旅游景点。特别是罗田古村群旅游资源,以其厚重的赣商文化底蕴尽展千年古村的风采。2006年后,镇政府在继续完善已开发景点的基础上,着重搞好逍遥观山水开发和水南一佛园建设,真正把长埠建设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安居购物的理想场所。
邮编代码[邮编]330507
[代码]360123104:~200长埠村 ~201罗田村(2007年划出,此代码作废) ~202义基村 ~203云庄村 ~204大路村 ~205车田村 ~206江下村 ~207老下村 ~208上桥村 ~209下桥村
历史沿革1951年设第五区,1956年设长埠乡,1959年改长埠公社,1984年复改乡,1995年设镇。1997年,辖长埠、车田、江下、大路、云庄、罗田、义基、上桥、下桥、老下10个行政村。
2007年5月22日,江西省民政厅《关于同意调整安义县长埠镇石鼻镇行政区划的批复》: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将安义县长埠镇罗田村划归石鼻镇管辖。[1]
交通地理集镇所在地距县城10公里,距省城南昌50公里,距昌北国际机场25公里。省道万赤线与县道安长线纵横交织贯穿其境,各条村级道路遍布全镇(路面硬化率达95%),并与国道105线、省道万赤线、县道安长线连成网络。
经济建设长埠镇物华天宝,境内富含大量的名、优、特产品。有该地土生土长的土黄鸡、瓦灰鸡、此鸡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道醇正,年产量2万余只;以青草为食的有当地羊,肉鲜味美,营养价值极高,年产量在2000只以上;有楷杷果、雨化露桃、红金李等果品,肉质饱满,品质优良,富含各种维生素,年产量1.2万公斤。
进入21世纪以来,该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小镇要做大文章的雄心壮志,大气魄攻招商,大眼光调农业,大手笔建集镇,大力度抓旅游,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向前发展。以雄鹰实业为重点的开放型经济强势推进;以千年古村为龙头的三产旅游精彩纷呈;以木马村为示范点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以“三支队伍”为亮点的党建工作扎实开展,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人民安康的可喜局面。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3374.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095万元,农业总产值5279.5万元;财政收入50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18元。
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长埠镇社会文化事业发展良好。镇政府设有文化广播电视站,并进一步健全了镇、村、组3级文化广播电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配套。长埠民间传统文化有唢呐吹奏、洋鼓洋号、龙灯、狮灯、秧歌等。镇区有歌舞厅、溜冰场、游戏室、录像室和桌球室等娱乐场所。
招商政策长埠镇作为南昌“后花园”的“园中园”,105国道与省道万赤线连网直达,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随着中国加入WTO,新一届镇党委政府牢固树立“人人都是环境”的思想,按照“商不分内外,资不分多少,项目不分大小”的原则以及“只要来长埠,一切都最优”的宗旨,充分发挥人缘、地缘、商缘、网缘等一切积极因素,着力营造一个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信誉最优的投资环境,使长埠真正成为投资者的热土。
获得荣誉1999年荣获市先进基层党委;
2000年荣获市“爱心献功区行动”先进单位;2001荣获市征兵先进单位;
2001年全县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连续多次获县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在“十·一五”建设之初,该镇将紧扣县委、县政府建设“三县一园”、塑造“四大品牌”、打造“三个一流”的目标定位,立足该镇得天独厚的生态人文资源,围绕“工业强镇、旅游兴镇、文化建镇、生态亮镇、农业稳镇”的发展思路,突出一条主线(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抓住两个关键(即开放型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主攻三个板块(即旅游景区、集镇新区、农村社区三大板块),实现四大提升(即经济实力、开放水平、文明程度和发展后劲都有明显提升),加速把长埠建设成为生态型经济实力强镇。[2]
廉政建设为加强镇、村两级干部作风建设,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其工作创新意识、一流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2009年来,该镇结合“机关效能年”活动,利用2个月的时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比业务水平,争当勤奋学习的表率;比进取精神,争当团结协作的表率;比工作作风,争当服务群众的表率;比工作能力,争当促进发展的表率;比工作实绩,争当爱岗敬业的表率;比廉洁奉公,争当勤政为民的表率”,等“六比六争”活动。该活动大力促进了基层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融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