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明

1.三国时期人物三国演义虚构人物,长坂坡被赵云三回合,刺于马下。
2、当代著名诗人晏明,本名郭灿之,1920年12月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郭家墩,我国著名诗人、编辑大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1941年后历任《诗丛》月刊主编,《胜利报》主编,《武汉日报》文艺副刊主编,《新民报》文艺副刊主编,《北京日报》副刊编辑,北京出版社文学编辑,《十月》杂志编辑,北京出版社编审。北京作家协会诗歌散文创作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诗歌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音乐学院特约研究员等职。
40年代初,晏明在重庆积极参与以郭沫若为首的文艺界进步人士及抗敌文协的各种活动,主编《诗丛》,不久到鄂中抗日前线编辑《胜利报》,随后到湖北恩施《武汉日报》任文艺副刊主编。新中国成立后,晏明先后担任北京《新民报》、《大众诗歌》、《北京日报》、北京出版社及《十月》的编辑工作。晏明在他漫长的的编辑之路上,不仅热情扶植了众多的青年作家、诗人,而且从50年代的各地报刊中,收集到十几位著名老作家弥足珍贵的评论、作品,先后为郭沫若、夏衍、巴人、老舍、曹禺、臧克家、周立波、田间、刘白羽、郭小川、徐迟等编辑出版一套《老作家文集》(集外集),丰富了祖国的文学宝库。
在做好编辑工作的同时,晏明在新诗的创作上不断攀登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1979年晏明执着于现代山水诗的创作,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他创作的组诗《黄山,奇美的山》发表后被香港作曲家谱写成大型合唱诗篇,在北京、港台地区、东南亚诸国、日本、美国等公演,引起轰动,影响广泛,曾获台湾两项金鼎奖,中央电视台为此拍摄了《诗乐合璧黄山情》的专题艺术片。晏明从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到最近在病中期间用难以握笔的手写下最后的组诗发表,走完了他充满艰辛而饮誉中外的66年的诗人之路,出版诗集十余种、谈诗集一种。晏明的山水诗淡雅而清新,明丽而绚美,深情而婉约,抒情而凝炼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晏明的诗品和人品像他诗中经常赞美的故乡的栀子花永远散发着芬芳。
2006年9月15日晚8时在北京病逝,享年86岁。
3.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图】1961年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原国立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美术馆学术部策展办副主任、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师从陆俨少等艺术大师、全国山水画200家画家。兼职:美国佐治亚州肯尼索大学艺术系特聘教授;新加坡“星中国际美术”艺术会顾问;台湾国立成功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人美出版社《中国画》杂志特约编辑。入选全国画展及获奖记录:作品《徐霞客游记》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北京 2004年;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北京 2002年(中国美协主办);全国第四届山水画展优秀奖/北京 2001年(中国文联主办);西部大地情全国中国画大展/成都 2002年(中国美协办);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中国画作品展/北京 2002年(中国美协主办);西湖国际美术双年展/杭州 2002年;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成都 2003年;首届江苏省美术节铜奖/南京 1998年;首届江苏省山水画大展铜奖/南京 1998年;新江苏画派七彩世纪中国画大展铜奖/南京2001年;中法文化年——“中国风情”当代中国画作品展/法国 2003年;“现代·都市水墨画大展”铜奖/南京 2003年;作品及论文数十次发表全国重点学术性报刊,有多幅作品被国家级收藏机构收藏。国外、港台举办画展记录:1998年应邀赴香港九龙文化中心举办《晏明水墨画作品展》;1998年应邀赴德国法兰克福举办《晏明绘画艺术展》,德中文化交流协会特授予“杰出艺术家”荣誉奖杯,并赴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进行艺术考察和学术交流;1999年参加江苏书画家代表团赴台湾,在台北举办画展;1999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2001年应邀赴奥地利维也纳举办《超越本土——晏明现代彩墨画大展》。拍卖记录:嘉德、荣宝、翰海均有良好的拍卖成交记录。
4.重庆涌洞乡宣传委员男,土家族,1970年3月出生,大专文化,中共党员,涌洞乡宣传委员。2002年,晏明主动申请到川河盖楠木村驻村,负责川河盖片区日常事务工作。盖上常年雨雾朦朦,雾大能见度低,有时晚上出门办事或者回住地分不清东南西北,连路都找不着;住地是原来川河盖乡政府宿舍,由于长期无钱维修,早已破烂不堪,宿舍内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话,铺盖被雨水淋湿是常有的事。工作期间,晏明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了解农民生产生活情况,并把群众反映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上,想办法一件一件落实。川河盖是煤矿产区,因煤中含氟,盖上受地氟病危害的群众比较普遍,患病群众常常满口黄牙,晏明将这一情况向上级反映,并积极争取支持,2004年就为当地群众改造降氟灶455口。晏明除请病假外,其余时间都在川河盖上度过,有一段时间因为病了没能及时吃到药,他的头发几乎全部脱落。2005年、2006年、2007年晏明连续3年被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