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
分享
 
 
 

荀慧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人物概述

荀慧生

荀慧生(1900~1968)

男,伟大的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家,荀派艺术的创始人。祖籍河北东光,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又改名“词”,字慧声,1925年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名为荀慧生,号留香,艺名白牡丹。一生演出了三百多出戏,其中代表作为《元宵谜》、《玉堂春》、《棋盘山》等,与杨小楼、尚小云、潭小培一起称为“三小一白”。1927年和1931年两次当选“四大名旦”,有“无旦不荀”的美誉。诞辰:1900年1月5日,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二月初五日;逝世:1968年12月26日,农历戊申年十一月初七日。

艺术经历1900年1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东光县(现为阜城县)一个捻售线香的手工业之家。幼年家贫无以生计。(又说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907年随父母到天津谋生,父亲将他与兄荀慧荣卖予小桃红梆子戏班学戏。不久其兄不堪忍受打骂私自逃走,只剩慧生,后被卖给河北梆子花旦庞启发为私房徒弟,自此,荀慧生沦为家奴,吃尽苦头,但他仍以巨大的耐力与毅力坚持每天练功。夏天穿棉袄,冬天穿单衣,头顶大碗,足履冰水,点香火头练转眼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苦功练出了硬本领,唱、念、做、打无一不精。8岁在天津首次登台表演《双官诰》。又随侯俊山学梆子花旦。1909年,荀慧生以“白牡丹”艺名随师常在冀中、冀东一带农村市镇唱庙会和野台子戏。 1910年荀慧生随师进京,得到侯俊山(十三旦)亲传的《辛安驿》、《花田错》等戏。先后搭庆寿和、义顺和、鸿顺和、天庆和等梆子班。辛亥革命前期他去天津曾同革命戏剧家王钟声,同台演出《革命家庭》、《黑奴恨》等戏,在《革命家庭》中扮演一个乡下姑娘。后向陈桐云、李寿山、程继先学习京昆艺术,直到十七岁才独立成班。

1911年入三乐班(后易名正乐)从路三宝、薛兰芬学京剧青衣、花旦,白牡丹与尚小云、赵桐珊有“正乐三杰”之称。曾拜吴菱仙、陈德霖、王瑶卿为师,并受孙怡云、程继先、田桂凤、曹心泉、乔蕙兰、李寿山等名家教益。

1918年加入喜群社,与梅兰芳、程继先合演《虹霓关》,与刘鸿升、侯喜瑞等合作了《胭脂虎》等戏,从此专演京剧。又同余叔岩、王凤卿、高庆奎、朱桂芳等合作,并拜王瑶卿门下学习正工青衣。后自组“留香社”。1919年加入永胜社,同年杨小楼应上海天蟾舞台之邀和谭小培、尚小云赴沪,请荀慧生担任刀马旦,公演引起轰动,人称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和白牡丹为“三小一白”。荀慧生的表演生动活泼,扮相俊俏,使上海观众耳目一新,被赞为“誉满春申”,后又与周信芳、冯子和、盖叫天、小达子等人合作,演出《赵五娘》、《劈山救母》、《九曲桥》、《杨乃武与小白菜》等戏,名震沪上。上海国画大师吴昌硕同知名人士严独鹤、舒舍予也为宣传和扩大荀慧生的艺术影响到处奔走。

荀慧生喜欢作画,1924年正式拜吴昌硕为师,他又向齐白石、陈半丁、傅抱石、李苦禅、王雪涛等名师求教,丰富了他的艺术生活,提高了他的艺术素养。1927年北京报界举办京剧旦行评选,他与梅、尚、程一起被誉为“四大名旦”,这也标志着他艺术走向成熟,得到社会肯定,赢得了观众的赞赏。1931年再次入选“四大名旦”。

建国后,荀慧生遵照周总理签署的戏曲改革指示,为京剧艺术改革做出了大量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备受屈辱,抑郁而死。

代表剧目荀慧生长年与陈墨香、陈水钟合作,编演了大量的新戏,在排演中得到王瑶卿的大力帮助。他演出的剧目有三百多出,大致有以下三类剧目:一是《绣襦记》、《丹青引》、《红娘》、《勘玉剑》、《钗头凤》、《鱼藻宫》、《红楼二尤》、《荀灌娘》等新编演的剧目;二是《贩马记》、《玉堂春》、《十三妹》、《得意缘》等增益首尾的传统剧目;三是从梆子移植为京剧的《花田错》、《元宵谜》、《辛安驿》、《香罗带》等将近四十出戏。其他剧目还有《杜十娘》、《金玉奴》、《卓文君》、《胭脂虎》、《霍小玉》等。

出版著作有《荀慧生演剧散论》、《荀慧生演出剧本选集》、《荀慧生舞台艺术》等书行世。

艺术特色他对唱和念的要求非常严格,认为唱要“以有限的腔调曲表达繁复错综的感情”,而念白在与观众交流时“比歌唱更直接、更有力一些”。为此,他主张唱和念时生活感和艺术性两者结合,协调融洽,并与表情、身段的真实自然相一致,互为表里。这正是荀派表演的特殊风格。

荀慧生
荀先生

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剧本、唱腔、表演、念白、到服饰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的实践与探索。在唱腔艺术方面荀慧生大胆破除传统局限,发挥个人嗓音特长,吸取昆、梆、汉、川等曲调旋律,大胆创新。这不是简单的一曲多用,而是从生活出发,从人物感情与心境出发,字正腔圆,腔随情出,令人着迷。他善于使用上滑下滑的装饰音,听来俏丽、轻盈、谐趣具有特殊的韵味。他还十分注重道白艺术,吐字清晰,声情并貌,他创造出融韵白、京白为一体的念白,韵调别致,具有特殊的表现力。表演方面他强调“演人不演行”,不受行当限制,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突破,他塑造的许多少女、少妇的艺术形象,具有大众化、生活化的特点。娇雅妩媚、清秀俊美、风格各异。

荀慧生的表演熔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表演于一炉,根据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的需要,吸收小生、武小生及其他行当的表演技巧,甚至将外国舞蹈步法融于其中。他根据自己的天赋条件,在唱腔、身段、服装、化妆等方面进行大胆的革新。他表演人物非常注意刻划心理状态,重视角色的动作,提倡旦角动作要美、媚、脆。他强调旦角每个动作都要给人以美感,要求演员把女性的妩媚闪现于喜、怒、哀、乐、言谈举止之中,同时身段动作变化多姿,尤其讲究眼神的运用,角色一举一动、一指一看都要节奏鲜明,使观众醒目,演员一出场就光彩照人,满台生辉。所以他的表演感情细腻,活泼多姿、文武兼备,唱做俱佳。

他的唱腔素以柔媚婉约著称,他有不少精彩的唱段,成为荀派弟子的必修课目。他的唱腔委婉动听,俏丽多姿,声情并茂,感人至深。他敢于标新立异,创造新腔;广采博收,吸取其他剧种唱腔的长处,设计新腔。如《红娘》中那段“反四平调”脍炙人口。他善于使用上滑下滑的装饰音,听来俏丽、轻盈、谐趣,具有特殊的韵味。荀慧生编制新腔坚持三条原则:一是让人喜悦;二是让人听懂;三是让人动情。

荀慧生的念白有独特的风格,柔和圆润,富于韵律美。他不照搬传统的韵白和京白,从人物的感情感出发,富含人物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轻重缓急,恰到好处,流利感人,又声声入耳。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生活美。

获奖情况1952年获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老艺术家表演奖。

任职情况他历任中国戏曲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河北省梆子剧院院长,河北省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戏曲编导委员会主任等职。

艺术传人荀派艺术丰富多彩,流传极广。荀慧生一生收徒之众,不计其数,他指导和亲自传授的后人、学生、徒弟有:吴纪敏、金淑华、李薇华、王紫苓、宋德珠、毛世来、童芷苓、李玉茹、李玉芝、吴素秋、赵燕侠、小王玉蓉、张正芳、尚明珠、厉慧敏、陆正梅、宋长荣、李妙春、许翰英、刘长瑜、孙毓敏等,其长子荀令香工旦,其女荀令莱亦为其传人。

还有许多人虽未拜师,但多得其亲授。

荀慧生纪念馆荀慧生纪念馆奠基仪式2006年11月27日上午在河北省东光县普照公园举行。荀慧生先生的长孙、著名导演荀皓,著名表演艺术家章金莱(六小龄童),荀慧生先生关门弟子、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孙毓敏等,与当地官员一起出席了奠基仪式。

活动年表1916年10月6日,农历丙辰年九月初十日:荀慧生出师

荀慧生
风华正茂荀先生

荀慧生出师。

早在1907年荀慧生被其父买给梆子艺人庞启发为徒,按照常规1915年就应出师,由于荀父与庞启发在荀慧生学艺的契约上没有标明具体的出师时间,荀慧生在学艺后期红极一时,给师傅赚了很多钱,庞启发不让荀慧生出师,威胁并软禁了他。后在李洪春、尚小云的帮助下逃走。由白社及三乐班主李继良出面,以折衷办法达成协议,延长出师时间两年,演出所得与师傅对半分成。

1917年,农历丁巳年:朱幼芬组班

名旦朱幼芬组班,演于中和园,营业不振。后邀入时慧宝、尚小云、荀慧生、龚云甫等人,于是每日满堂。时先生当时嗓音高亢,以《戏迷传》一剧红遍梨园。

1919年9月9日,农历己未年闰七月十六日: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台以《花田错》打炮

荀慧生首次在上海天蟾舞台以《花田错》打炮,当时随杨小楼,谭小培,尚小云同去,有三小一白之称。

1923年,农历癸亥年:荀慧生收叶寿梅为徒

荀慧生收票友叶寿梅为徒,为荀慧生第一个弟子。

1923年4月26日,农历癸亥年三月十一日:程艳秋结婚

程艳秋和果秀英在前门外同兴堂饭庄举行结婚典礼。整个饭庄喜气洋洋,四周挂满了贺喜的祝辞和书画,宾客达四五百人。

因为新郎程艳秋、岳丈果湘林、冰媒梅兰芳以及新郎的师傅荣蝶仙、王瑶卿,新娘的外祖父余紫云等人,都是唱旦角的,因此在京的旦行名角,几乎倾巢出动,前来贺喜助兴。包括:陈德霖、余玉琴、田桂凤、王瑶卿、王琴侬、朱幼芳、阎岚秋、朱桂芬、荀慧生、于连泉、朱琴心、王蕙芳、姚玉芙等,全都在座。报刊称之为“自有伶人办喜事以来,真正巨观之名旦大会也。”

婚后罗瘿公为果秀英改名为果素瑛。

1925年,农历乙丑年:杨宝森留沪在义母处调养

因在沪演出三个月,杨宝森嗓音极度疲劳而倒仓,乃至一字不出。经荀慧生介绍,拜认剧评家郑过宜母亲为义母,即留沪寄居义母处调养。

1925年,农历乙丑年:《梨园外史》单行本出版

北京京华印书局印制的《梨园外史》一册单行本出版,共十二回。封三版权页的著作者署名为“作剧先生”和“观剧道人”。“作剧先生”是江苏吴县的潘镜芙的化名,“观剧道人”是湖北安陆陈墨香的化名,除曹心泉、荀慧生等五人的序外,还有陈墨香的序(却并非以自序形式出现):

“《梨园外史》小说家言也,纪道咸以来伶官故实。其间事迹,询之老伶未尽符合,然其描摹优人之状态,讨论戏曲之源流,至为详细,诚非老于斯事者不能道其只字。纪事小有牴牾,奚足为病!昔太史公传优孟,世且摘其谬误,况此固以稗野自命者乎?施耐庵、曹雪芹之小说,摹绘得神,亦但能得盗贼、儿女之性情耳;至事迹之有无,直同镜花水月。而此书所纪,尚不尽蹈空,欲考梨园掌故者岂可忽诸?方今之世,风俗淫靡,梨园以旦为第一流,读此编‘胡喜禄扫尽铅华’一章,知作者盖有隐痛焉!余出入伶官之家将三十年,于若辈之情伪,知之甚深,只以赋性疏懒,未克独力撰作。是书之成,实为先获我心,故援笔乐为之叙。墨香氏题。”

1925年,农历乙丑年:余叔岩、杨小楼组双胜社

余叔岩与杨小楼第二次合作,班名改为“双胜社”,在香厂新明戏院演出。阵容十分齐整,旦角是荀慧生,架子花武二花是钱金福,丑角是王长林,小生是冯蕙林。在这个时期唱过多次新鲜好戏,如《青石山》中,杨小楼的关平,余叔岩的吕洞宾,钱金福的周仓;《战宛城》,余叔岩饰张绣,杨小楼饰典韦,钱金福饰许褚,荀慧生饰邹氏,王长林饰胡车。又排了一出老戏《摘缨会》,余叔岩的楚庄王,荀慧生的许姬,杨小楼的唐狡,钱金福的先蔑,王长林的襄老。此外,余叔岩与荀慧生还合演了很多生旦对儿戏,如《打鱼杀家》、《南天门》、《梅龙镇》等。

1925年4月26日,农历乙丑年四月初四日:余叔岩首演《摘缨会》

余叔岩在新明戏院首演《摘缨会》。余饰楚庄王,杨小楼饰唐狡,荀慧生饰许姬,钱金福饰先蔑,王长林饰襄老。

1925年10月2日,农历乙丑年八月十五日:荀慧生改艺名“白牡丹”为荀慧生

经杨小楼、余叔岩建议,荀慧生改艺名“白牡丹”为荀慧生。

1927年7月23日,农历丁卯年六月廿五日:《顺天时报》举办的“五大名伶新剧夺魁”结果揭晓

《顺天时报》举办的“五大名伶新剧夺魁”,历时一月终得出结果,五人分别以梅兰芳《太真外传》、程艳秋《红佛传》、尚小云《摩登伽女》、荀慧生《丹青引》、徐碧云《绿珠坠楼》入选夺魁剧目。

1928年1月13日,农历丁卯年十二月廿一日:1928年1月13日第一舞台演出

本日第一舞台“窝窝头会”义务戏。

演出剧目

《大回朝》(裘桂仙)

《马鞍山》(时慧宝)

《收关胜》(尚和玉)

大轴是四大名旦(梅、程、荀、尚)、老生三杰(余、高、马)等名伶合演的全本《红鬃烈马》:

《彩楼配》(王琴侬)

《三击掌》(陈德霖,贯大元)

《母女会》(王幼卿,松介眉)

《投军别窑》(李万春,程玉菁)

《误卯三打》(周瑞安)

《赶三关》(马连良,朱琴心)

《武家坡》(余叔岩,程艳秋)

《算军粮》(荀慧生,高庆奎)

《银空山》(王凤卿,于连泉,朱素云)

《大登殿》(杨小楼,梅兰芳,尚小云,李多奎,侯喜瑞,张春彦)

1929年,农历己巳年:时慧宝搭春生社

1929年至1932年,时慧宝搭入春生社与荀慧生合作,主要演于吉祥和哈尔飞戏院。主要剧目有:《换子》、《金马门》、《摔琴》、《雪杯圆》、《骂王朗》、《朱砂痣》、《七星灯》、《乌盆记》、《上天台》等。

1929年4月,农历己巳年:1929年第一舞台夜戏山西赈灾会募款义演

第一舞台夜戏山西赈灾会募款义演。梅兰芳、余叔岩、杨小楼、高庆奎、荀慧生、程艳秋、王又宸、马连良、尚和玉、侯喜瑞、阎岚秋等名伶参加演出。

演出剧目

压轴《游龙戏凤》(梅兰芳,余叔岩)

大轴《八蜡庙》(杨小楼反串张桂兰,梅兰芳反串黄天霸,余叔岩反串朱光祖,程艳秋反串贺人杰,马连良反串关泰,阎岚秋反串褚彪,朱桂芳反串费德功,姜妙香反串金大力,郝寿臣反串小老妈,侯喜瑞反串秦小姐,李寿山反串丫鬟,诸如香反串秦义成)

其中余叔岩反串朱光祖,扮相、白口、身段活脱脱一位极好的开口跳。特别是在桌子上的椅子上,拿了一个大顶,又直又干净,前后台都服了。后来,谭富英在北京,杨宝森在香港,均按余叔岩的路子反串过朱光祖。

1930年7月10日,农历庚午年六月十五日:马富禄拜傅小山为师

马富禄在两益轩拜傅小山为师,专学武丑。是日,荀慧生、张春彦、金仲仁等均在场。

1931年,农历辛未年:四大名旦合灌唱片《四五花洞》

长城公司请梅兰芳、尚小云、程艳秋、荀慧生四人,合灌唱片《四五花洞》一张,由徐兰沅京胡,王少卿京二胡,何斌奎司鼓,成为稀世绝品,并使“四大名旦”的称谓更深入人心。

“四大名旦”在上海合灌唱片《四五花洞》,为人们留下了一张京剧唱片的稀世珍品,同时也为上海剧坛留下了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促成这件美事的即上海著名评剧家梅花馆主。梅花馆主郑子褒,曾任《半月戏剧》、《十日谈》、《金刚画报》、《戏剧画报》等多种戏剧刊物的主笔,又多年在长城唱片公司当经理,主持灌制过梅兰芳、杨小楼合作的《霸王别姬》,杨小楼、郝寿臣合作的《连环套》等唱片。1931年6月,杜月笙的杜氏祠堂落成,全国京剧名伶云集上海,其中四大名旦加雪艳琴、高庆奎、金少山合演的《五花洞》是杜祠堂会最精彩的节目。堂会结束后,长城唱片公司灵机一动,打算请四大名旦共灌《五花洞》唱片一张,与众多名伶具有深交的梅花馆主遂成关键人物。俗话说好事多磨,只有多磨的好事才显其珍贵难得。《五花洞》的灌制过程也是磨难重重,为剧坛平添几段趣闻轶事。

第一难是词腔的处理。该唱片直径15英寸,每面仅3分15秒,唱西皮慢板,只容纳两句。按台上唱法,真假潘金莲各两名,先由两人合唱一句,再换两人接唱一句,因前后词腔均无变化,在唱片中将难分各人特长。经斟酌,后定为每人独唱一句,唱词各异,唱腔自谱。

第二难是名字之排列。梅兰芳众望所归,居首无疑;程当红极一时可列第二;荀声誉日增可为第三;但尚资格既老难排最后。此事引起梨园界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幸梅花馆主匠心独运,特制一轮轴形名牌,此事方休。

第三难是演唱之先后。梅首先声明唱第一句;程自谓可唱第二句;尚对梅唱第一句不予计较,但称第二句应由他唱;荀则表示若唱第三四句宁可不干,致此好事几乎告吹。梅花馆主再次斡旋。先对程说您是饱学之士,若和梅作神龙首尾相应,将受人嘉许;又对荀说,您的噪音低柔,第二句须翻高,如有逊色,反为不美,而第三句婉转低腔更显荀腔特色。程、荀皆允,尚便如愿以偿。以后伴奏和丑角人选问题也经一番周折终获圆满解决,《五花洞》遂成《四五花洞》。

稀世珍品来之不易,万事惧备后,荀、尚、梅、程自右而左并立于收音机前,四人同声念白∶“咳,这是从哪里说起……”接拉过门,梅、尚、苟、程依次各唱一句,最后合唱。“十三咳”。这样《四五花洞》之佳音终得永存。

1931年5月,农历辛未年:言菊朋四次赴沪演出

言菊朋第四次赴沪,与荀慧生同行,出演于上海大舞台。此次莅沪,言菊朋所演剧目有《卧龙吊孝》、《兴汉灭莽》、《楚庄王》等。此次言氏每月包银三千元,演期二月,除去开支,近乎白唱。一应收入端赖堂会。

1931年5月20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初四日:言菊朋四次赴沪演出第一天

言菊朋第四次赴沪,与荀慧生同行,出演于上海大舞台。当日打泡,言菊朋《捉放宿店》,荀慧生《荀灌娘》。

1931年6月9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四日,15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一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一天。

下午三时开演

《天官赐福》天蟾全班

《金榜乐》(徐碧云,言菊朋,芙蓉草,姜妙香)

《鸿鸾禧》(荀慧生,马富禄,金仲仁,张春彦)

休息

七时开演

《百花亭》(雪艳琴)

《汾河湾》(张藻辰,尚小云)

《打花鼓》(华慧麟,萧长华,马富禄)

《落马湖》(李吉瑞)

《芦花河》(程艳秋,王少楼)

《龙凤呈祥》(梅兰芳饰孙尚香,杨小楼饰赵云,马连良饰乔玄,高庆奎饰前刘备,谭小培饰后刘备,谭富英饰鲁肃,龚云甫饰国太,金少山饰张飞,萧长华饰乔福,姜妙香饰周瑜,曹毛宝饰孙权)

1931年6月10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五日,12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二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二天。

中午十二时开演

《富贵长春》(麒麟童,赵如泉)

《八百八年》(袁履登,王晓籁)

《空城计》(郭继云)

《宇宙锋》(季小姐)

《群臣宴》(孙化成)

《庆顶珠》(王庾生,小杨月楼)

《安天会》(刘宗杨)

《北湖州》(郑永泉)

荀慧生
荀慧生在《玉堂春》里饰演苏三

《状元谱》(张藻辰,金仲仁)

《玉堂春》(芝英夫人,高庆奎,姜妙香,张春彦)

《定军山》(谭富英)

《坐宫》(王少楼,华慧麟)

《两将军》(李万春,蓝月春)

《骂殿》(程艳秋,贯大元)

《独木关》(李吉瑞,小桂元,苗胜春)

《卖马》(王又宸)

《长坂坡》(杨小楼饰赵云,高庆奎饰刘备,雪艳琴饰糜夫人,雪艳舫饰甘夫人,刘砚亭饰张郃,刘奎官饰张飞,蒋宝印饰曹操,刘斌昆饰夏侯恩)

《全部红鬃烈马》:

《彩楼配》(徐碧云)

《三击掌》(尚小云,贯大元)

《别窑》(麒麟童,王芸芳)

《探寒窑》(程艳秋,龚云甫)

《赶三关》(郭仲衡,芙蓉草)

《武家坡》(梅兰芳,谭富英饰前薛平贵,言菊朋饰后薛平贵)

《算粮》(谭小培,雪艳琴)

《银空山》(谭小培,荀慧生,姜妙香)

《大登殿》(梅兰芳,荀慧生,马连良,龚云甫)

1931年6月11日,农历辛未年四月廿六日,12时: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三天

上海杜氏祠堂落成会演第三天。

中午十二时开演

《满堂红》(杨鼐侬,金碧玉)

《岳家庄》(小杨月楼,小奎官)

《琼林宴》(言菊朋)

《战宛城》(麒麟童饰张绣,荀慧生饰邹氏,刘奎官饰典韦,金仲仁饰曹昂,曹毛包饰曹操,陈鹤峰饰贾诩,马富禄饰曹安氏,蒋宝印饰许褚)

《取荥阳》(马连良,金少山)

《取帅印》(高庆奎)

《花木兰》(徐碧云)

休息

七时开演

《马蹄金》(尚小云,贯大元,龚云甫)

《挑滑车》(刘宗杨)

《二进宫》(梅兰芳,谭小培,金少山)

《林冲夜奔》(李万春)

《弓砚缘》(雪艳琴,姜妙香,雪艳舫)

《卧虎沟》(李吉瑞)

《忠义节》(程艳秋,谭富英,王少楼)

《八大锤》(杨小楼饰陆文龙,马连良饰王佐,刘汉臣饰岳云,刘砚亭饰金兀术,刘奎官饰狄雷,高雪樵饰何元庆,马富禄饰乳娘,张质彬饰严成方,张国斌饰岳飞)

《五花洞》(梅兰芳、程艳秋、尚小云、荀慧生饰四潘金莲,高庆奎饰张天师,金少山饰包公)

《庆贺黄马褂》(麒麟童,王英武,赵如泉,刘汉臣,金素琴,刘奎官)

1932年3月11日,农历壬申年十二月初六日:荀慧生首演《红楼二尤》

荀慧生于北京哈尔飞剧院首演《红楼二尤》成功。

1933年1月9日,农历壬申年十二月十四日:荀慧生收丁云兰为徒

荀慧生在丰泽园收坤伶丁云兰为徒。

1935年5月20日,农历乙亥年四月十八日:荀慧生首次赴武汉演出

荀慧生应邀首次赴武汉演出,演于汉口大舞台。配演的有老生王文源、武生吴彦衡、老旦李多奎、花脸蒋少奎、小丑马富禄。剧目有荀慧生独创的《元宵谜》、《香罗带》、《钗头凤》、《丹青引》、《荀灌娘》等,也有别具荀派风味的《十三妹》、《大英杰烈》、《玉堂春》、《战宛城》等传统戏。头两天上座八、九成,第三天满座,加售站票。

1936年10月10日,农历丙子年八月廿五日:1936年怀仁堂庆祝双十节堂会

北京军政当局首领宋哲元在中南海怀仁堂办堂会戏,庆祝双十节。

演出剧目

《大登殿》(程砚秋,荀慧生,王凤卿,李多奎)

1936年10月22日,农历丙子年九月初八日:荀慧生首演《红娘》

荀慧生于北京哈尔飞剧院首演《红娘》成功。

1938年2月16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十七日:杨小楼接三

杨小楼于前日入殓,本日接三。

杨小楼生前就留有遗嘱,说他曾在白云观出家为道,大名已上了玉皇大帝的《登真箓》,其身命,神魂均已不属于十殿阎君管辖,而是属于“三官”掌握了。所以,“羽化”之后,一定要身穿道装到“道国三千金世界,天京十二玉楼台”去仙游。他的后人照办,他的装裹(殓衣)是一整套道装:贴身的是一套对襟大领的白裤褂,大领的蓝面黄里的小棉袄、棉裤,外面是大领蓝大棉袍。一律以宝剑头形的飘带扎系。最外边加披了一领深紫色,绣着八卦太极图图案的法衣。头顶上因为没有长发,自然无法挽成道冠,所以没有用元形的混元巾,只好戴了一顶门楼式的庄子中,正中镶上一块美玉,作为“帽正儿”。脚下穿了一双白袜子,将裤脚放进袜筒里,再配上一双紫色镶青云头的“云履”。双手捧着一柄玉如意。完全是一付道家焚修功圆果满“朝真”的装束。身上身下,当是“铺金盖银”。不过,身上盖的有说是绣着八仙庆寿图案的白色衾单;还有的说是加盖了黄绫、红色梵文经字的“陀罗经被”。后者的说法,当然与道装的殓衣不配套。但是很可能是受清代崇佛遗风的熏染,因而佛道相融。

盛殓杨小楼的棺材更是讲究,乃是一口精选的金丝楠“四独板”(即两帮、底、盖,均为四块整板)的“重材”,这是最上品的殓具了。系购自骡马市大街鹤年长寿材铺,价值2400元。至于棺内装的殉葬物其说不一。从当年各报披露的杨墓被盗的通讯报导来看,其殉葬品既精且多,除了宝剑、牙笏(朝简)、拂尘等道教法物之外,古陶瓷、烟壶、金银珠宝,无所不有。但招来了后患,俗云“家贼难防”,不期让松柏庵义地看坟的董四及其勾结的盗匪们挖了去。

杨小楼的丧事最大特点有两个:一是在总的排场上突出一个“奢”字;二是在礼仪上处处突出一个“道”字。杨氏刚刚咽气,院内就搭起了巍峨壮观的起脊大棚,棚顶上按照古典建筑形式,做出了五脊六兽,而且还是古钱形状的“花脊”,从远处望去,俨然是一座高大的殿堂。棚内三面都搭了“经托子”(搭在房上的经台)。这样,可以不占院内的有效面积。其整个布局是:正面是灵堂,对面是宝盖式的番(喇嘛)经经台,台的对面,即灵堂上方,挂了黄缎绣花的幡门、幡条。棚顶中间挂了四幢与幡门、幡条配套的黄缎绣花经幡。棚的上首为楼阁式的道经经台,挂了蓝缎绣花的幡门、幡条,棚顶挂了四幢蓝缎绣花的经幡。棚的下首为佛龛式的禅(和尚)经经台,挂了红缎绣花的幡门、幡条,棚顶挂了四幢红缎绣花的经幡。一眼望去,有如神、佛圣境。杨氏的灵堂前搭了一座四围均为一丈二尺的大月台。台的四角各有绿漆金纹的明柱,以支撑上顶,顶上安装了彩绘团鹤图案的天花板,象征亡音“驾鹤仙去”。以符合杨氏的平生信仰,月台内外上端挂满了社会名流、商会、慈联会、梨园公会的题匾。

灵堂上扎了大型毗卢帽式的灵龛,正面挂着曹锟送的大匾“阆苑归真”,匾下,装饰着一个素彩花圈,中间以小白花组成一个大“奠”字。杨氏的灵榇被扣在一个红云缎绣着八仙庆寿图案的堂罩里。罩外竖立着杨氏大幅遗像,像前的灵桌上是一堂景泰蓝的五供,外加一盏宝塔式的“闷灯”(即长明灯,民间盛传冥路幽暗,须燃灯给亡人照明);花筒内插着金银五彩的细灵花;两旁的蜡扦上燃点着一对白色蓝字的素蜡;中间是鼎式的大香炉。灵桌前面挂了青缎绣着青云白鹤图案的桌围子。供桌前还设了一个小几,上设檀香炉一尊,香碗一对,是供来吊者上香用的。月台上,陈放着两对灵人;紧靠灵帏立着一对引路的“童儿”(即金童玉女),金童执幡,玉女提炉。

月台下边两侧,陈放着四对纸扎的尺头桌子,一对金山银山的小盆景;一对五彩锦缎的尺头(衣料),这是固定套路。但另外的两对桌子则带有杨氏丧礼的特色了。一桌糊的全套道装:缀有剑头飘带的豆青面,青大领的道袍;深蓝色青大领道袍各一领;马蹄形的混元中、门楼式的庄子中各一顶;彩绣青云白鹤、八仙法物的大红法衣、百寿图配万字不到头图案的橙黄色法衣、八卦太极图图案紫色法衣各一件;白袜、云头履各两双。一桌糊的是道家法物:勅令架上插着令旗、令剑、令牌、天篷尺(量天尺)、朝简(笏板)、震坛木、米碟、净水碗、杨枝、朱砂砚、朱笔、黄表奏章匣、《天师符》、《天师玉匣记》、《天师万年历》、《天师神魂执照》各一册。一桌糊的是文房四宝:万历青花笔筒、山字形笔架、铜笔架各一;中插大抓笔、“一品文章”小楷狼毫;雕花石砚一块;大铜墨盒一具,上刻唐朝贾岛五言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铜镇纸一对;“龙门”盖金墨锭一匣、彩笺一匣,上绘松涛水月图案,并有双钩隶书:“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另有纱罩桌灯一具。另一桌糊的是古玩陈设:裱有紫红绫缎槽囊的硬木锦匣两对,内放炉、鼎、瓶、罐,另有陶瓦银釉古装歌妓人一堂,窑变紫红色“聚宝盆”(内叠金室、银室)一具;粉彩磁盆,插以大红珊瑚枝挂金银的“摇钱树”一具;玉器一匣;烟壶一匣。。这些纸制冥物精细异常,足可乱真。乃是出于和平门外延寿寺街衡记、高记两家冥衣铺。

本日迎三送路,杨氏丧居笤帚胡同提前搭就了蓝布的过街棚,两边棚口及丧居门前,各搭了一座素彩牌坊。一对红底金纹双花篮图案的大鼓、锣架设于棚内,为来宾们传报不暇。延至午后,西至延寿寺街、琉璃厂,东至南火扇胡同、煤市街一带,车水马龙,以梨园界为主的各界人士,纷纷前往杨宅吊唁。仅戏剧内外行人,计300余人,名伶尚小云、高庆奎、沈曼华、李洪春、刘砚亭、王福山等,均亲临挂孝。伶界如余叔岩、玉瑶卿、王凤卿、俞振庭、蔡荣贵、谭小培、谭富英、程砚秋、马富禄、叶龙章、叶盛章、萧长华、郭春山、阎岚亭、李永利、荀慧生、王松龄、丁水利、于连泉、于永利、迟月亭、杨春龙、王又荃、金仲仁、赵砚奎、陈椿龄、郝寿臣、杨宝忠、侯海林、徐霖甫、迟绍峰、万子和、梁华庭、杨主生、王敬五、金廷荪、金少山等,及戏剧评论家汪侠公、戴兰生、齐如山、吴幻荪、景孤血等,均亲临致祭,或具联轴挽幛、或送香帛冥楮。诚为素车白马,会吊龟年,灵棚内,参灵的鼓乐,经声佛号与哭声混成一片。

午后6时,依丧礼送三。走在最前边的是官鼓大乐,官吹官打24个响器及清音“九福班”的细乐,后面便是以彩纸精糊细表的转轮大轿车一辆,以翻毛骏马驾辕,前加顶马;后配跟骡。车厢左窗外,贴一黄纸条,上书“杨府老太爷显考嘉训之灵车孝女杨荣桂、嗣孙续潜、婿刘砚芳、外孙宗杨、宗华等全宅孝属叩祭”字样。另有大翻毛双马驾辕的四面大玻璃百叶窗四轮马车一辆;8人抬绿帏官轿一乘;杠箱4抬;墩箱4只;大白仙鹤一只(一楼二库已于事前送往焚化场等候)。

纸活两旁为8盏大白气死风灯和12对六角形的手罩子为之照明。纸扎刍灵后边为雍和宫的喇嘛13人,以大鼓、长号等轻重蒙藏法器吹奏。白云观的道士身披云缎刺绣的对儿衣,打着铛、铪、鼓,白全一为高功,捧着如意殿行。所有参加送三的来宾(多数是名伶)分别执香提灯,排成双行步送,成为一条大火龙。后为铁山寺的和尚以笙管笛吹着佛曲梵乐,音韵凄惨,使人呜咽欲绝。杨氏之女荣桂打着挑钱纸,女婿刘砚芳以铜茶盘捧着喇嘛用巴拉面捏成的灯塔;嗣孙等分别棒着道经大疏、禅经大疏,均痛哭失声,被近亲们一一搀行。最后是龙泉寺的13人大德高僧。以素打“七星”点殿后。整个送三行列蜿蜒约一里多地。观者如云。尾随不舍者数百人不止。送三行列由笤帚胡同20号本宅出发,出延寿寺街南口,经琉璃厂、厂甸、南新华街,至虎坊桥焚烧冥物车马,尽礼而散。

接三之日,业经丧礼处与孝属讨论决定,杨氏灵柩在家停灵受吊15天,从即日正式开坛起经,每天均有度亡法事,除本家自请的经忏以外,包括梨园界同仁送的计有番经7棚;道经8棚;禅经10棚。共25棚。所有诵经、礼忏、燃灯、施食,悉皆周隆。定于2月27日家奠、开吊、伴宿送库;28日辰刻发引。因堪舆家勘测认为永定门外茔地因“方向不利”,当年不宜下葬,故暂厝陶然亭龙泉寺庙内,俟明年再卜吉告窆。

1938年9月14日,农历戊寅年闰七月廿一日:北京伶界救济黄河水灾义务戏

为救济黄河水灾的灾民,北京伶界演出义务戏。

演出剧目

《朱痕记》(程砚秋,谭富英)

《樊江关》(尚小云,筱翠花)

《战宛城》(李万春,荀慧生,郝寿臣)

《开山府》(李盛藻,袁世海)

《艳阳楼》(周瑞安)

《钓金龟》(李多奎)

1939年2月9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廿一日:吴素秋拜荀慧生义父

吴素秋拜荀慧生义父。

1939年5月3日,农历己卯年三月十四日:童芷苓拜荀慧生为师

童芷苓拜荀慧生为师。

1939年6月14日,农历己卯年四月廿七日:荀慧生收徐东霞为徒

荀慧生收徐东霞为徒。

1939年8月8日,农历己卯年六月廿三日:毛世来拜荀慧生为师

毛世来拜荀慧生为师。

1958年2月,农历丁酉年:戏曲界人士研究在大跃进中戏曲界如何创作更多的新剧目

由老舍、张季纯出面召集戏曲界人士研究在大跃进中戏曲界如何创作更多的新剧目为第二年国庆十周年献礼的问题。荀慧生、张君秋、裘盛戎等30多人出席。

1959年5月25日,农历己亥年四月十八日:京剧《金玉奴》座谈会召开

北京市文联召开京剧《金玉奴》座谈会。《金玉奴》是荀慧生60高龄时重新加工整理的剧目,且自编自导自演,与会者一致予以肯定,同时也指出了一些不足。

1959年7月,农历己亥年:孙毓敏参加荀慧生京剧团

孙毓敏本年从北京市戏曲学校毕业,7月分配到北京荀慧生京剧团工作。

1961年6月,农历辛丑年:荀慧生京剧团赴江浙与上海等地演出

荀慧生京剧团赴江浙与上海等地演出。在沪期间,上海广播电台播放了孙毓敏的《荀灌娘》与《蝴蝶杯》的选场,她在《解放日报》撰文《看荀慧生老师演出杜十娘有感》。

1961年6月3日,农历辛丑年四月二十日:荀慧生京剧团赴上海演出第一天

荀慧生京剧团在上海中国戏院(牛庄路)公演第一天。

演出剧目

《白蛇传》(孙毓敏饰白蛇,别永德饰许仙,吴纪敏饰青蛇,赵炳啸饰法海,赵慧英饰“水斗”之白蛇)

1961年6月4日,农历辛丑年四月廿一日:荀慧生京剧团赴上海演出第二天

荀慧生京剧团在上海中国戏院(牛庄路)公演第二天。

演出剧目

日场

《荀灌娘》(孙毓敏,黄文俊,刘永贵,茹绍瑞,李薇华、赵慧英饰女兵)

1961年6月6日,农历辛丑年四月廿三日:荀慧生京剧团赴上海演出第四天

荀慧生京剧团在上海中国戏院(牛庄路)公演第四天。

演出剧目

《蝴蝶杯》(孙毓敏,徐和才)

1961年6月17日,农历辛丑年五月初五日:荀慧生京剧团赴上海演出第十五天

荀慧生京剧团在上海中国戏院(牛庄路)公演第十五天。

演出剧目

《花田八错》(荀慧生)

1961年6月18日,农历辛丑年五月初六日:荀慧生京剧团赴上海演出第十六天

荀慧生京剧团在上海中国戏院(牛庄路)公演第十六天。

演出剧目

《金玉奴》(荀慧生)

荀慧生
荀慧生饰演的红娘

1961年6月19日,农历辛丑年五月初七日:荀慧生京剧团赴上海演出第十七天

荀慧生京剧团在上海中国戏院(牛庄路)公演第十七天。

演出剧目

《红娘》(荀慧生)

1961年6月20日,农历辛丑年五月初八日:荀慧生京剧团赴上海演出第十九天

荀慧生京剧团在上海中国戏院(牛庄路)公演第十九天。

演出剧目

《杜十娘》(荀慧生饰杜十娘,孙毓敏饰丫鬟)

1962年3月26日,农历壬寅年二月廿一日,上午:高盛麟收杨少春为徒

高盛麟收杨少春为徒拜师会在北京工人俱乐部大厅举行。文化部.中国剧协.文化局及北京戏曲界知名人士.各剧团的领导及代表三百多人前来祝贺,会上在行罢鞠躬礼后,师徒双方、有关领导及来宾如荀慧生、马连良等,都发表了热情讲话。

拜师会前的专场考察中,杨少春演出了《挑华车》。

1966年8月23日,农历丙午年七月初八日:北京市文化局和“文学艺术家联合会”的作家、艺术家和干部被批斗

北京市文化局和“文学艺术家联合会”的作家、艺术家和干部老舍被拖到文庙批斗毒打,共29人,包括老舍、骆宾基、荀慧生、白云生、侯喜瑞、顾森柏、方华、郝成、陈天戈、王诚可、赵鼎新、张孟庚、曾伯融、苏辛群、季明、张国础、商白苇、金紫光、王松生、张增年、宋海波、张治、张季纯、端木蕻良、田兰、江风、肖军等。

当天上午,北京大学和北京第八女子中学的红卫兵学生闯到文化局和文联机关,对那里的“牛鬼蛇神”动手施暴。几个女红卫兵用铜头皮带劈面抽打肖军,给他挂上了“反动文人肖军”、“反革命份子肖军”等几块大黑牌子,还在他的名字上画了红色的大叉子,并且把他的头发剪掉。

下午3点,在烈日下,这29人被一个一个叫出来,排成一排站在院子里。每叫出来一个人,就在这个人的头上套上一块写着他的名字和罪名的牌子,4点多,这29人被用两辆大卡车,从他们在西城区的机关被运到东城区国子监“文庙”的院子里。那里曾是皇帝时代的最高学术和教育机构,后来成为首都图书馆。

红卫兵在院子里架起了一个大火堆,焚烧戏剧服装和书籍等等,烈焰熊熊。口号声震天响:“打倒反革命黑帮!”“打倒反党份子某某某!”“某某某不投降,就叫他灭亡!”“谁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

这29人被强迫在火堆前围成一个圈子,跪下来,以头触地。站在他们身后的有数百名红卫兵。有的红卫兵拿来了舞台道具木刀、长枪和金瓜锤,对他们劈头盖脸地乱打。有的红卫兵解下腰间的军用铜头皮带,狠狠地抽打他们。当时正值盛夏,人们身穿单衣,铜头皮带打下去,一下一块血渍,打得衣服的布丝都深深嵌进肉里。这29人前有大火堆,后有红卫兵,无处躲闪。

肖军说,当他跪在烧书的火堆前,被身后的红卫兵用棍棒和铜头皮带毒打的时候,心中真是愤怒至极。肖军年轻的时候练过武功,他心里想,如果他动手反抗,凭他的功夫,可以打倒十几个人。但是,他看到老舍先生就跪在旁边,脸色煞白,额头有血流下来。他想,如果他反抗,寡不敌众,他会被打死,其他28个“牛鬼蛇神”,包括文弱的老舍先生,一定会跟他一道统统被打死在现场。他不应该连累别人。不要连累老舍先生被打死的念头使肖军压下反抗的冲动,忍受了三个小时的毒打和折磨。

在这三个小时里,没有人出来制止暴行,也没有人打电话报告市里和中央的领导请求制止暴行。因为当时的人都知道,类似的事情正在整个北京城里轰轰烈烈地发生,而这一切都是文革的领导人正在热烈支持的,不可能有上级或者警察来制止这场殴打。

在“文庙”被毒打过之后,这29人被拖上卡车回到文化局机关。老舍被带回到机关,继续遭打。当时在场的女作家杨沫,在三个月后的日记中当日的情景道:“在文联楼门前的台阶上,有几个女学生紧围他,询问他,不时还用皮带抽打两下。我们都被迫围绕在这个会场边。当时,我不敢走开,站在旁边,心如火燎。我们中的一位作家还当场站出来,义愤填膺地批判老舍拿了美金。”

老舍当晚又被揪到公安局,半夜才获准回家,并被命令第二日仍去机关接受“批斗”。

荀慧生与吴昌硕来源: 博宝网

吴昌硕爱好京戏,并与京剧大师梅兰芳之间有诗画之交,此已有人着文谈起过,但他与另一位京剧大师荀慧生也有着不少交往,却从无专文谈起,此处略作补述。

荀慧生是京戏中“荀派”艺术的创始人,与梅兰芳创“梅派”、程砚秋创“程派”、尙小云创“尙派”,合称京戏“四大名旦”。昔时唱戏名角多通诗赋,喜好书画,如梅兰芳、程砚秋、兪振飞等均擅此道。

荀慧生在一九二一年秋到沪献艺,因仰慕吴昌硕的书画艺术,拿着自己所绘的书画册页,在书法家刘山农的介绍引荐下,向吴昌硕请敎。吴昌硕本来就喜欢京戏,见廿一岁的荀慧生不仅擅长京戏,而且有意于书画艺术,十分重视,欣然阅毕册页,并满心欢喜地予以指导点拨,使荀慧生得到许多启发。从此他便对吴昌硕行弟子之礼,甚为恭谨。

过了两年,一九二三年农历八月初一,是吴昌硕八十岁寿诞,许多朋友和及门弟子借上海山西北路海宁路口的华商别墅祝嘏,一时嘉宾云集,气氛热烈,亲友纷纷以诗画相赠。当晩进行京剧演出,荀慧生、梅兰芳等均到场,荀慧生除演唱《麻姑献寿》外,还与袁寒云合演梅派唱腔《审头刺汤》,而梅兰芳则反串演唱荀慧生的拿手戏《拾玉镯》。此外,戎伯铭演唱《贵妃醉酒》,画家熊松泉演唱《华容道》,给吴昌硕的八十岁大寿带来了许多快乐与笑声。

一九二七年春三月,荀慧生从北京赴沪献艺,在一品香向吴昌硕补行拜师礼,当时也有不少名家在场。吴昌硕见荀慧生年纪轻轻而有意于书画,满心欢喜,于同年十月诗赠一额,文曰——仙乐风飘。至此,荀慧生就正式被列为吴门弟子。

不料,荀慧生入门仅一个多月,同年十一月廿九日,吴昌硕便溘然长世,终年八十四岁。荀慧生闻知噩耗,特从北平赴沪,扑在吴昌硕身上大哭不止。吴昌硕虽去世,但荀慧生与吴师后人却往来不断,友情延绵。

大约在一九六○至一九六二年间,荀慧生赴沪又到吴家,与吴昌硕三子吴东迈寒暄交谈时,忽而进来两个小女孩,大的十岁刚出头,小的也只十岁左右,皮肤白晰而眼目清秀,长得很是活泼可爱,原来是吴东迈的两个孙女,大的叫吴冬梅,小的叫吴有雯。荀慧生非常喜欢她们,当即便与吴冬梅说:“戏曲也应从小孩时学演唱。走,跟我到北京去。”

两个女孩不知所措。吴东迈望望两个天眞可爱的小孙女,终究舍不得放她们去。

不过,她们的父亲吴长邺却时常赴京。每次到京,也必到荀慧生家拜访,并住他家。许多年过去了,吴长邺谈起荀慧生,仍仿如昨日,他说:“荀慧生的太太姓张,是北京大学的学生。文化大革命中,荀被批斗,她雪夜逃生,结果因年老体迈,被雪盖住。等被挖出来,人已死了,很惨的。”(孙琴安)

同名电视剧《荀慧生》主创人员

首播时间:2007年1月24日

荀慧生
青年荀慧生(娄宇健饰)

导演:夏钢

执行导演:荀皓

主创人员:

首播时间:2007年1月24日

导演:夏钢

执行导演:荀皓

摄影:王明杰 王宗德

美术:崔勇

作曲:常馨内

化妆:姚钥

戏曲指导:李丽

友情演出:唐禾香常秋月李萌 杨莉萍等

总顾问:赵勇

总策划:杨国钧

总制片:冯刚

剧本策划:荀令香 荀皓 刘纪宏 孙毓敏

编剧:刘纪宏

艺术顾问:孙毓敏

制片人:孟朱 粟玉宽

演员表

荀慧生——娄宇健(饰)

荀慧生
《铁弓缘》中的陈秀英

(童年)—谢皓(饰)

杨小楼——张光北(饰)

王瑶卿——六小龄童(饰)

吴春生——白荟(饰)

梅兰芳——尹治(饰)

尚小云——张晓龙(饰)

吴小霞——马境(饰)

庞艳云——谢园(饰)

庞妻———方子春(饰)

侯俊山——石维坚(饰)

程砚秋——温海江(饰)

兰馨———郑萍(饰)

黄金荣——张鸿胜(饰)

陈墨香——刘纪宏(饰)

庞三秃——刘潇潇(饰)

老舍———王洋(饰)

吴昌硕——宋戈(饰)

吴夫人——王丽媛(饰)

欧阳予倩—彭波(饰)

郑振铎——杜剑(饰)

王钟声——刘红雨(饰)

荀爱喜——谢莹(饰)

吴梅魂——丁柳元(饰)

剧情简介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先生是一位值得中华民族骄傲,值得后人敬仰的艺术大师。

荀慧生即非梨园世家,又无权贵支撑,他从一个一字不识的农村的穷孩子六岁被卖到戏班学唱梆子,在二十七岁就荣获京剧“四大名旦”的桂冠,成为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并驾齐驱,独领风骚几十年的艺术大师!二十八集电视连续剧《荀慧生》以大量祥实的史料,以鲜为人知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令人信服的荀慧生;一个历尽坎坷,令人荡气廻肠的荀慧生;一个被金钱、权势、美女包围却自强不息的荀慧生;一个深受民众喜爱而也深爱民众的荀慧生;一个不畏强暴有民族气节的荀慧生;一个为京剧艺术孜孜不倦追求,勇于改革创新,奋斗了一生的荀慧生!

1906年六岁的荀慧生和父母逃荒来到天津。被生活所迫,父母把他和哥哥卖给了梆子艺人小艳红学艺。哥哥慧荣由于不堪小艳红的变态蹂躏只身逃走。小艳红恼羞成怒向荀家讨要卖身钱,荀父无奈欲自尽身亡,七岁的荀慧生跪在父亲面前:“爹,你把我卖了吧,我学戏养活您!”在邻居的帮助下,荀慧生又被卖给了河北梆子名旦庞艳云,开始了他的学艺生涯。

荀慧生
荀慧生与吴小霞

一年之后荀慧生以“白牡丹”为艺名登台演戏。荀慧生在天津,河北唱红了。他来到北京加入“正乐班”,结识了同龄的尚小云,二人一见如故,结为金兰之交。“倒苍”之后荀慧生改学京剧,他的才华深得一代京剧宗师杨小楼的赏识,他亲自做媒把师弟吴彩霞的女儿吴小霞许配荀慧生。吴小霞深爱荀慧生的人品才艺,荀慧生也深爱这个活泼俊秀的姑娘。可是吴彩霞觉得荀慧生是唱梆子出身,与京剧有“文野”之别。他又不好驳杨小楼的面子,于是让自己的六妹吴春生代替女儿出嫁。洞房之夜,荀慧生发现新娘不是自己心爱的姑娘,他冲出洞房去找吴小霞,可是吴彩霞已经带着女儿离开了京城。

上海天蟾舞台进京邀杨小楼到上海演出。杨小楼为提携荀慧生,组成“三小一白”(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白牡丹)的阵容来到上海。荀慧生出众的“跷” 功,生活化的表演倾倒了上海观众。一期下来,天蟾舞台再三挽留荀慧生。临别之时杨小楼提醒荀慧生:“上海花花世界,你要好自为之。”荀慧生谨记恩师教诲,不畏权势,金钱,美女的诱惑,虚心学习海派艺术,广泛汲取电影话剧的营养。同时向吴昌硕学习绘画,向老舍学习文化,荀派艺术初步形成。

荀慧生
荀慧生表演《丹青引》

荀慧生潜心艺术却不谙世故,加上小人从中挑拨,无意中得罪了青红帮头子黄金荣,虽然他在上海滩大红大紫,却受尽了青红帮流氓势力的欺侮。荀慧生在“南国白社”的朋友吴昌硕、老舍、欧阳予倩等人的帮助和鼓励下,咬牙坚持,四年后载誉回到了北京。

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选举四大名旦。荀慧生以一出《丹青引》参赛,他在八句唱中当场绘出一幅绝妙的山水画令全场叫绝!荀慧生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一起荣获四大名旦之称。他荣获桂冠之后的第一件事是去看望落魄天津的师傅庞艳云。庞艳云非常感动:“慧生,当初我那么打你,你不恨师傅吗?”荀慧生跪地叩头:“没有师傅的皮鞭,哪有今天的荀慧生。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您的晚年由我抚养……”一句话令庞艳云老泪纵横。

成名之后的荀慧生更加刻苦钻研,对古老的京剧艺术改革创新,礼聘陈墨香为他编写剧本。短短几年他就创演了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剧目。《红娘》,《金玉奴》,《红楼二尤》在百姓中广为传唱,荀派艺术深入人心。

荀慧生
荀慧生访问战地将士

1937年芦沟桥事变爆发,荀慧生前往前线慰问29路军抗日将士,他一曲《荀灌娘》令全军振奋。敌机袭来,一战士身负重伤。战士临死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听一段荀慧生的《红娘》。荀慧生抱着他为他演唱,战士与荀慧生合唱着:“叫张生隐藏在棋盘之下……”战士在荀慧生的怀抱中离开了人世。当荀慧生得知我们没有飞机抵抗不了日军的空袭,他激动了。回到北京他义演七天,将全部收入捐献给29路军,他要尽一个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

荀慧生的爱女得了急病,正当北平沦丧,国难当头。日本军强占医院,逼迫大夫赶走病人。女儿不治而死,荀慧生悲痛欲绝。

溥仪做寿,满洲国派人请荀慧生到长春庆贺演出,荀慧生大义凛然拒绝参演,连夜逃到天津,从此有家不能回。荀慧生的宅子被日伪汉奸霸占,荀母气急身亡。荀慧生也受到日伪的通缉。

几年后荀慧生才得知母亲故去的消息,悄悄潜回北平为母亲扫墓,荀慧生得知梅兰芳蓄须明志,程砚秋青龙桥务农,尚小云办学传艺。三位名旦已不演出,荀慧生说:“我演!”他不演喜剧,专演悲剧,他借剧中人之口大骂汉奸丧权辱国。观众听懂了弦外之音,报以热烈掌声。汉奸、伪官员对荀慧生恨之入骨。

日本投降了,汉奸们摇身一变,又成了接收大员。他们软硬兼施,要把荀慧生变成他们的掌中玩物,荀慧生只得又一次踏上了逃亡之路。

全国解放了,荀慧生回到久别的北京。吴春生已经辞世,对着妻子的遗像,荀慧生悄悄倾吐着对新社会未来的憧憬和自己为新中国的戏剧事业做出贡献的渴望。

获奖经历

2007年荣获第2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二等奖

2008年荣获第24届中国电视金鹰奖长篇电视剧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何用java替换看不见的字符比如零宽空格​十六进制U+200B
 干货   2023-09-10
网页字号不能单数吗,网页字体大小为什么一般都是偶数
 干货   2023-09-06
java.lang.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4096
 干货   2023-09-06
Noto Sans CJK SC字体下载地址
 干货   2023-08-30
window.navigator和navigator的区别是什么?
 干货   2023-08-23
js获取referer、useragent、浏览器语言
 干货   2023-08-23
oscache遇到404时会不会缓存?
 干货   2023-08-23
linux下用rm -rf *删除大量文件太慢怎么解决?
 干货   2023-08-08
刀郎新歌破世界纪录!
 娱乐   2023-08-01
js实现放大缩小页面
 干货   2023-07-31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百态   2023-07-31
英语学习:过去完成时The Past Perfect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31
Mysql常用sql命令语句整理
 干货   2023-07-30
科学家复活了46000年前的虫子
 探索   2023-07-29
英语学习:过去进行时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举例说明
 干货   2023-07-28
meta name="applicable-device"告知页面适合哪种终端设备:PC端、移动端还是自适应
 干货   2023-07-28
只用css如何实现打字机特效?
 百态   2023-07-15
css怎么实现上下滚动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三角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椭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圆形?
 干货   2023-06-28
canvas怎么画一个正方形?
 干货   2023-06-28
中国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蜘蛛爬虫ip大全
 干货   2023-06-22
javascript简易动态时间代码
 干货   2023-06-20
感谢员工的付出和激励的话怎么说?
 干货   2023-06-18
 
>>返回首页<<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