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唐
陈光唐,男,汉族,福建省政和县人,1926年12月出生,副研究员职称。195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历史系,同年被分配到河北省邯郸师范学校任教。1961年调入邯郸市文物管理处任处长,直至1992年退休。陈光唐是邯郸市政协委员,曾兼任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考古学会会员,古城学会会员,河北省考古学会理事,邯郸市历史学会副会长,磁州窑学会副会长,是我市文物考古事业上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由于他的积极贡献,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市文博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市劳动模范,1991年作为首批“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参加了国家表彰大会,并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陈光唐在文保战线上工作30年如一日。他曾为保护国家级重点文物赵王城,甘冒生命之危,坚决抵制了一些人的破坏行径,使这座举世闻名的古城遗址免遭夷平之祸。并为古城遗址资料的调查整理辛劳奔波,在全国文化系统表彰大会上,他因此被授予“燕赵护城人”光荣称号。
七十年代初,在市人防工程施工中挖出古陶片,陈光唐如获至宝,早出晚归,配合人防工程,踏遍了近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坑道、筒井和地下线路、反复调查,采集了数以千计的遗物标本,终于发现了丰富的战国和两汉文化遗存,并进一步结合地面钻探,前后历时8年,最终确认这一带是战国时期构建的赵国故城的一部分,因位于赵王城之北,故命名“大北城”它东西宽3200余米,南北长4880米,面积约13.2万平方米,此遗址的发现,纠正了史籍上的一些错误记载,使得赵都古城的原貌得以展露。调查报告发表后,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称赞和好评,为赵文化和邯郸历史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陈光唐在文保工作中一向重视重要文物的发现和及时抢救发掘。他先后主持或配合发掘大中型遗址3处,古墓10多座,小型墓葬20余座,石窟3座。1970年发掘的张庄桥1―2号汉墓,出土重要文物200多件,其中镏金大爵尊等为全国罕见。参与发掘的磁山文化遗址,直接促成了全国磁山文化研讨会在我市的召开。他在1977年从大名万堤农场抢救收集而来的何弘敬(唐末节度史)碑志,系目前发现的我国最大、工艺最好的文物珍品,连同搜集的其他大小古碑志30余块,成为邯郸碑林的建设基础。
陈光唐平时注重收集整理文史资料,建立科学档案150余卷。他曾与友人多次合作,先后编写了《邯郸历史与考古》、《赵都诗词选注》、《邯郸历史人物传》等,还担任《邯郸市文化志》的编辑。在省级以上报刊中发表论文、文章近40篇,在地方报刊上发表的文史资料及文章20余篇,为社会录用的碑文、文物简介等作品22篇。他的论文《试探赵都邯郸古城的形成与兴衰变化》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水浴寺石窟调查报告》(与刘东光合作)获省三等奖。大型调查报告《赵都邯郸故城调查报告》内容充实,备受好评,为有关领导部门采用。《邯郸故城》、《响堂寺石窟》两文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邯郸故城》被收入由香港出版的《中国建筑技术史》一书。《邯郸百家村惨案》、《和村万人坑》两文在日本出版。陈光唐还撰写了《创建邯郸碑林记》、《百家村惨案碑记》、《胡服骑射》等碑文,是邯郸市一位有着重大影响的学者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