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是上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领导下的事业单位,其宗旨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致力于老龄化社会的老龄问题和老年学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探索人口老龄化出现的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老龄化对策措施和深入开展老龄工作提出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根据新世纪上海老龄事业发展的需要,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职能定位为三个中心:即老龄问题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问题的综合信息中心和老龄科研的联络和研修中心。
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任务
(一) 调查研究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时了解老年人口的状况,做好老年人口变化趋势的测报工作,为老龄问题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
(二) 研究人口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提出适合上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文化传统的老龄问题战略对策和建议;
(三) 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老年人口学、老年经济学、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老年医学等调查研究工作;
(四) 加强老龄科学研究人才队伍的建设;
(五) 制定老龄科学研究的近期和长期规划;
(六) 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
(七) 收集和编译国内外研究成果、资料和信息,编辑发行老龄科研学术刊物;
(八) 根据老龄科学发展的需要和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开发、经营、咨询、服务活动。
五年来,"中心"组织召开的国内外大型研讨会
1994年10月,举办"'94上海家庭与老人研讨会";
1996年 6月,举办"迈向21世纪老龄问题研讨会";
1997年10月,举办"迈向21世纪老龄问题国际研讨会";
1998年11月,举办"老人与发展"全国性研讨会;
1999年10月,承办"'99亚太地区老年消费研讨会";
2000年11月,承办"99上海老年人照料体系国际研讨会";
2001年10月,主办"第二届华裔老人国际研讨会";
2002年 3月,举办"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养老模式暨中外比较研讨会"。
"中心"组织的主要大型调查
1992年,中国老年人供养体系上海地区调查(1911样本);
1994年,中法比较代际关系和家庭互助上海调查(1800样本);
1995年,上海市区老年人口综合调查(3000样本);
1996年,全国百岁老人及长寿政策上海调查(163样本);
1998年,全国高龄老人健康监测服务网上海调查(396样本);
1998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和意愿综合调查(3524样本);
1999年,中美高龄老人比较研究上海调查(350样本);
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上海调查(1000样本);
2001年,新世纪初上海老年人口居住条件和养老意愿调查(1800样本)
"中心"编辑出版的老年学专著
1994年,编辑出版《上海市老年人口资料汇编》;
1997年,编辑出版《上海市老年人供养体系调查数据汇编》;
1997年,编辑出版《上海市代际关系和家庭互助数据汇编》;
1997年,编辑出版《上海市老年人口地图集》;
1998年,编辑出版《上海市老年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1986年至今,编辑出版《老年学文集》一至八集;
1993年至今,编辑内部学术刊物《上海老龄科学》季刊32期。
"中心"及六个研究所科研力量和研究方向
单位名称及科研力量 主要研究方向
实践与政策研究室研究人员9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 调查研究上海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问题,为市领导及有关部门坦步开展老龄工作提出科学依据和对策建议。
老年人口学研究所研究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 中国和上海人口老龄化趋势;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社会养老体系的变革与重建
老年社会学研究所研究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 老年个体和群体与社会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互动规律;老年人的婚姻家庭、参与社会发展;老年社会问题和社会政策。
老年经济学研究所研究人员10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 老年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老年心理学研究所研究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 老年心理保健。
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人员35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老年保健模式研究;延缓衰老方法的探索。
老年中风防治研究所研究人员24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风的基础理论;流行病学及其预防药物和群体防治研究。
上海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机构设置
1、老年人口学研究所
2、老年经济学研究所
3、老年医学研究所
4、老年社会学研究所
5、老年心理学研究所
6、老年中风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