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镜芙
刘镜芙 (1883~1958),字蓉阁,沂水县沂水镇冯家庄人。山东省文史馆员、省政协委员。自幼聪慧,7岁入沂水县塾就读。1901年毕业于沂州府琅琊书院。1905年毕业于山东高等学堂,赴京会考名列优等,授职七品京官,奖励举人衔,在民政部任职。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弃官从教,先后在吉林依兰中学、济南育英中学任教。1928年日军炮击济南,制造了“五三”惨案,学校停课,刘离职回乡,先后在莒县中学、沂水初级学校任教。1938年2月日军侵占沂水城,莒沂地主豪绅意图拉拢刘去迎接日伪军,遭他严辞拒绝,后经刘惠民介绍,到沂水县西胡家庄抗日小学任教。他支持儿子刘去病参加沂水县抗敌将士后援会,出钱印发了《大公报》上宣传抗日救国的社论《勖中国男儿》数百份。1938~1942年,先后送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参加八路军,全家参加抗战,一时轰动全县。1940年3月刘镜芙当选为沂水县参议会参议员,并在山东党政机关创建的山东公学任教3年,为革命培养了一批人才。新中国建立后,刘镜芙在山东省行政学院图书馆工作。1954年被省政府聘任为山东省文史馆馆员。1956年任山东省政协委员。1958年7月5日,因脑溢血病逝在济南,安葬于济南千佛山西麓干部公墓。刘一生博览群书,知识渊博,涉猎各门学科,对数学造诣尤深。他将一生数学教学之经验,汇集成册,取名《艺末一得录》,惜因战乱,未能公之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