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学校资料学校名称: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原学校名:桂林电子工业学院
中方简称:桂电
英文名称: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成立时间:1960年
学校地址:中国广西桂林金鸡路1号
邮编:541004
学校概况桂林,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闻名于世。1960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前身----桂林机械专科学校就诞生在这个美丽的城市。学校先后更名为桂林机械工业学校、桂林无线电学校和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先后隶属于第四机械工业部、电子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信息产业部。2000年管理体制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是广西重点建设的5所高校之一。2006年2月,教育部同意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更名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3月,学校成为工业与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建校以来,一代又一代的桂电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学校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办大学以来,学校教育事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了一所以工为主,电子信息类学科优势突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风雨磨砺五十载,继往开来谱华章”。学校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发展机遇难逢的时代,桂电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抓住机遇,奋发图强,为把该校建设成为国内知名、国际上有影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现设有17个教学单位,18个研究所,1所附属中学。
学校目前占地面积216.8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74.5万平方米,分为西校区、东校区、尧山校区和北海校区。尧山校区规划用地6000亩,一期工程已部分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尧山校区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具有桂林山水及桂电学科特色的生态型数字化校园。
学校性质工业与信息化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校训: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学校藏书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151.4万册,电子图书143.4万册。中外文 现刊2800种,中外文电子期刊15320种,学校购买了IEEE/IEE(Ieeexplore)等中外文电子文献数据库39个。
学科门类学校现有45个本科专业,34个硕士学位授予学科,8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博士点
师资力量目前在校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671人。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占79.5%,具有高级职称的占52.5%,有18名教授被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聘为博士生导师。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一批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勇于攻关的学术梯队,他们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4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8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八桂学者”、“广西优秀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等各类高层次人才60余人。
办学特色学校现有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学科;“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广西分中心和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广西高校重点建设研究基地,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已经进入国内先进行列。近五年,学校共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面上项目、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项目,国防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23项;省部级科研基金、科技攻关项目等地方政府项目361项,横向科研项目366项。“十五”以来,学校主持和参研的科技成果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科研成果奖36项。主持和参与制订国家标准43项、行业标准74项;获国家专利授权49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2项。
校内教学单位1、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是本校历史最悠久的骨干学院,经过4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机电结合、强弱结合、计算机与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学科和专业特点,并且形成了较大的办学规模。目前我院在校本科学生1880多人,硕士研究生100多名。教师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人员占50%以上,教授20多名,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40%以上。我院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交通工程和建筑四大学科领域。设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三个硕士点、设有机械工程工程硕士点、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交通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微电子制造工程和机械电子工程等六个本科专业。
我院拥有信息产业部、广西CAD/CAM重点实验室和广西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同时我院的机电一体化研究所设有光机电一体化研究室、微组装与测试研究室、抗恶劣环境研究室和钢筋连接技术研究室、及桂电桂医联合开发中心。近年来我院科研取得了几十项科研成果,取得了较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现正承担国家自然学科基金、国防预研、信息产业部和广西的几十项科研项目。
我院培养的学生具有鲜明的机电结合、强弱电结合和软硬件结合特色,既掌握机械基础知识,又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适应面广、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在国家级、广西区和学院和各类学生科技制作、数学建模、电子大赛等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近两年我院学生分别获得了全国CCTV机器人大赛第五名、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一等奖和“全国青年科技创新百佳”称号。我院毕业生历来以作风踏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
2、信息与通信学院
信息与通信学院(原通信与信息工程系)198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在校本科学生2800多人,研究生300多人。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的专业师资队伍,有教授、副教授30余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近80名。
有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点,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五个硕士点,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四个本科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是广西重点学科,近代通信网络与技术实验室、宽带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是广西重点实验室,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为广西精品专业。
学院坚持"规范要求,严格管理",严抓教风、学风建设 。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和数学建模竞赛中屡获佳绩,其中200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唯一最高奖“索尼杯”,2005年又获得全国一等奖两项 。
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长期承担有国家、国防、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类科研项目,在无线通信、光通信、信息处理、图像处理与传输、计算机通信网以及天线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近三年在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汇刊 、 《电子学报》 、《通信学报》、《移动通信》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国内、国际学术会上发表论文380余篇,被SCI 、EI收录50余篇。
3、计算机与控制学院
简介暂缺
4、设计系
简介暂缺
5、管理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前身为桂林电子工业学院财经与法律系,成立于1993年,2000年改称桂林电子工业学院管理系,2006年学校更名后,改称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院是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现代工商管理、财务与会计、市场营销、工业工程、电子商务、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高级专业人才的摇篮。管理学院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最大的非工科教学单位,现有在校全日制研究生300多人、非全日制各类研究生400多人,本科生近2000人,拥有一支由70多名教授、副教授、讲师、高级实验师、实验师等专家学者和其他系列技术人员(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经济师、律师等)组成的师资队伍,并聘请全国著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学院下设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工商管理系、财务与会计系、公共管理系、商务系、实验中心和继续教育中心等教学单位,建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实验室、企业管理学科实验室、产业经济学学科实验室、管理学综合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和市场营销实验室。
管理学院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产业经济学3个硕士点,以及工业工程领域、物流工程、项目管理领域3个工程硕士点。本科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工业工程、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9个专业。学院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夯实,充分利用电子类院校的依托优势,强化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历年来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都保持在95%以上。至今,学院已为国家输送了数千名管理类专业高级技术人才。
管理学院设有企业管理研究所、市场营销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和财务管理研究所、广西信息产业发展研究基地等研究机构,目前承担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广西区科学基金项目、广西科研三项项目和广西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等一批纵向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承接并完成了一大批企业委托研究的横向科研项目。
6、外语系
外语系于1993年成立以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团队、学术团队建设、以及在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学科建设积极健康的发展,初步建成了结构合理的教学和学术梯队。外语系师资力量雄厚,学历层次合理,其中教授、副教授 19 人,博士、硕士 42 人,留学人员 34人,外籍教师 10 余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桂电特色,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个性发展。毕业生就业率 05届 98.7% , 06届99.08% ,07届近91.67%,就业质量高,24人考上外交学院、传媒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豪尔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研究生,大部分在中心城市、沿海城市的政府机关、部队、企业工作。
英语专业 (本科四年)
本专业背靠学院工科优势和雄厚的电子信息技术资源,以“扎实的语言基础+娴熟的口语口译技能+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特色。外语系教学条件优越,外语专业课程根据需要均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讲授,建有语音实验室和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外语系资料室有千余册外文图书,期刊多种及大量音像资料。
开设的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视听、口语、写作、口译、笔译、语法、语音、词汇学、语言学、语用学、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英美概况、外贸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传媒英语、第二外语(法语、日语、德语、俄语等)、国际贸易、计算机应用、网络知识、经济学等。
7、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ing Science,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前身为计算科学与数学系,计算科学与数学系成立于1998年,现有“信息与计算科学”与“统计学”两个本科专业和“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基础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四个硕士点,在读研究生86人。“应用数学博士点”已列入广西区“十一五”学科建设规划。应用数学学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的学科。
全院现有教职工73人。专任教师66人,来自全国的著名大学或科研院所,其中教授12人,博士19人。
我院承担着全校的从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的数学基础课教学。基础课《高等数学》是广西首批精品课程。
我院现主持三项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研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四项广西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年来,已完成五项国家和自治区科学研究项目。完成六项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学改革项目。获得二项广西区科技进步奖和五项自治区教学成果奖。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300多篇论文,其中有50多篇文章被SCI收录。获得三项国内和国际专利。在算子理论、计算数学、微分方程、最优化理论、信息安全等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具有高水平的成果。
从1999年起,我院开始面向全国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学生,该专业现有学生500多人。我们这个专业是数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融合的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信息工程背景和较强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专业的特点,强调“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建设特色,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一、二年级以数学基础为主,三、四年级以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和技能训练为主,高年级时分信息科学、科学工程计算和算法设计与软件三个方向进行教学。每届学生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主要是在信息行业工作。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升硕率连续几年居全校第一,2004年升硕率为22%,居全国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我院2005届学生中获计算机程序员证书占24%,获高级程序员或软件设计师证书的占8%,由于我们卓有成效的办学,该专业2006年获广西优质专业。
2004年我院开始面向全国招收《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该专业现有学生180多人。《统计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经济背景和较强数据处理能力的统计学高级专门人才,这个专业可以授理学学士学位也可以授经济学学士学位,2008年首届毕业生即将毕业。该专业的学生获得过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二等奖和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8、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现有测控技术与仪器、环境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工程五个本科专业以及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个硕士点,其中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全系在校本科生1378人。研究生100人。本系现有教师70多人,队伍结构合理,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16人,讲师19人。全系教 师中有 博士、硕士(含在读博士、硕士)59人。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7人。
电子工程学院下设8个科室:系办公室、系学生工作办公室、测控技术与仪器教研室、环境工程基础教研室、环境工程专业教研室、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实验中心。
本系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8项,省部级项目28项,科研经费达1300多万元,科研经费连续三年名列学院前列。主要科研成果有:自适应非线形均衡的神经网络分析、基于小波及神经网络的诱发脑电麻醉深度分析、MCM功能测试中的BIST和BST技术研究、VXI综合参数自动测试系统研究、神经网络在MCM测试生成中的应用研究、IVI技术研究、虚拟仪器接口技术研究、单总线技术研究、自动气象站、温湿度检测系统等。
9、法律系
1993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首次招收法学类工业贸易法专业(专科)。经过十年发展,于2003年开始招收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在系别上,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专业曾先后隶属于财经与法律系、社会科学系等。2003年对社会科学系进行了专业调整后正式更名为法律系。迄今为止,我院已有15年的法学专业办学历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师资队伍、教学改革、学科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点与办学特色。
法律系现有法学、行政管理(授予法学学士)两个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系统的法学知识和一定的经济、管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书刊,适于在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适合于在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400多名。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法律系的办学特色。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建有1个校内实训基地和6个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由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案例研究室、微机室和图书阅览室组成,拥有“北大宝典”法律数据库、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主要承担课程实践、实训教学任务。在校外与桂林市七星区法院、桂林市七星区检察院、中伟律师事务所、鑫正律师事务所、嘉合律师事务所和鹏韵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签定有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协议,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承担司法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法律系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师资队伍成长迅速,荟萃了一批以博士、硕士为主的年轻有为、锐意进取的师资队伍。目前全系在编教师有27名,分别来自全国15所重点高校,学缘结构十分合理。90%的专业教师持有律师资格证书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三年以来,法律系承担的科研项目共计28项,其中,国家司法部科研项目、广西区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1项,在《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政治与法律》、《环球法律评论》、《当代法学》、《河北法学》、《法律适用》等学术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43篇,在知识产权法、环境法方向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在教学改革方面,近三年承担广西区、学校教改工程和教育科研立项9项,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3篇,出版专著、教材12部。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法律系倡导“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的办学理念。为了贯彻学校“培养务实、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结合法律系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广泛适应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在四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逐渐形成了严谨务实的作风、严格扎实的教学管理体系、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艰苦奋斗的传统。可以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可以很好地与这些优秀的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并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10、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于2004年3月由原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物理教研室和物理实验室合
并组建。
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拥有一支研究领域广泛、中青年相结合、勇于创新的教学和研究队伍。目
前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名,教授10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4
人,硕士学位的15人。其中一大批是学术造诣较深、担当着教学、科研中坚力量的中青年教师。
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以培养材料科学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
成型及控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
子学四个硕士点。
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科学研究涉及材料物理与化学、金属材料加工、纳米材料、功能材料、
聚合物材料等诸多方面,装备了比较齐全的材料分析测试及加工的专用设备。在纳米陶瓷材料、电
子功能材料、储氢材料、等离子表面合金化、高分子及金属材料成型等方面已取得多项国家级和省
部级科研成果。
近年来我系承担项目67项,其中国家级11项,研究经费近600万元。近三年,获奖和已鉴定的国
家级项目有7项、省部级6项,申请专利22项,成果转化创造经济效益2200多万元。在国内外著名学
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有150多篇被SCI、EI收录。
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将积极进取,为我系的发展和全校的建设贡献力
量。
11、教学实践部
☆教学实践部是2001年成立的系级教学部门,主要教学任务是全校各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计算机类公共基础课和电子类技术基础课实验,金工和电子实习教学.
☆教学实践部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一名、高级工程师两名,高级实验师两名,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19名.
☆ 主要承担的教学任务:
●理论教学:全校各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外语系《计算机应用一》《计算机应用二》《计算机 应用三》《计算机应用四》
●实验教学:全校各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教学逻辑电路》《信号与系统分析》《通信电子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实习教学: 全校各专业:金工实习、电子实习
☆教学实践部的仪器设备1000余万元、3000余套;实验室实习基地总面积4100余平方米。拥有大规模的“联想”机房,六个大面积电路实验室以及金工,电子实习基地.
☆实验室管理模式目前实行计划开放,还努力实现完全开放的功能,现在已有计算机机房和电路第六实验室正实现全天开放.
12、体育部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成立于2003年11月,设有办公室、大球类教研室、综合类教研室。我部认真贯彻和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文件精神,加强体育教育,把全面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力推进学校体育改革。
体育部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23人;硕士研究生9人;运动健将1人;国家级裁判1人;一级裁判12人。
以体育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承担全校大一、大二年级的本科、研究生、应科院、信科院等教学班教学工作量。实行体育选项教学,创造条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开设体育课程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散打、武术、女子防身术、跆拳道、健美操、定向运动等。认真组织全校各年级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测试等工作。
注重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注重提高体育竞赛水平,利用课余和假期组织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啦啦操、定向越野等运动队进行训练,近年来不断取得优异成绩。组织全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比赛项目有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冠军杯”足球赛,网球赛、“桂电杯”足球赛,田径运动会,迎新长跑等。
体育部在校党政领导的领导和关怀指导、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下以及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以提高体育教育质量、正确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有效提高身心素质为目标,以发展科学研究和提高体育竞赛水平为突破口,坚持走内涵发展和跨越式发展之路,提升体育学科综合实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培养新时期高素质有用人才和建设“和谐桂电”而努力奋斗!
13、成人教育学院
本院相关链接
http://www.gl-edu.cn/
14、应用科技学院
(概况暂缺)
15、信息科技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是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申办、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
学院坐落在美丽的桂林,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先进,生活条件完备。学院依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以及优质的管理资源和教育教学资源,已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信息学科突出,机电结合,工、管、文协调发展、有一定特色的普通本科院校。
目前,学院设有信息工程系、电子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管理系、设计系、外语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研部、公共课程教研部等8个教学单位,7个职能管理部门,1个研究中心,有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英语、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动画等17个专业,按国家统一招生计划面向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5012人,专任教师 212人,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0%,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35.8%。经过不断探索,学院逐步形成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化能力发展”、“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训练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满足社会和谐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人格健全,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院有一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一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建有英语自主学习中心、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践教学中心、网络与通信实践教学中心、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人文社会科学实验室、信息服务中心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学院学生管理工作始终贯彻“以人为本、严格管理、积极引导、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实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管理方法。配置专职辅导员,通过“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宿舍”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不同层面进行指导;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基地,成立了电子协会、机电工程协会、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协会等学生社团,制定了第二课堂教学计划,委派专业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2008年学院首届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2.6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将秉承优良传统,全体师生员工积极践行“立志修身,知行合一”校训,立足科学发展,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全国高水平的独立学院。
16、职业技术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
相关链接http://219.159.198.136/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我校培养更多的电子信息类人才提供了良好机遇。北海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之地。2007年底,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我校在美丽的北海市组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主要举办高等专科层次教育。该校区完全由我校投资建设;完全由我校管理;完全沿袭了我校的专业设置特色、教学管理特色、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等特色 。
我校北海校区占地542亩,办学规模10000人。这个校园有着近20年的办学历史。到今年秋季,将完成校舍面积10多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该校区今年19个专科(高职)专业面向全国招生3000多人。在这里,学生毕业后,将获得盖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印章的大专毕业证书。优秀毕业生可以升入我校本部本科继续学习。 我校的专科与国外多所大学开展了合作,学生在我校学习2或3年后,到国外大学学习2年,即可以获得对方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
重点学科1、信号与信息处理
(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研究方向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自适应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图像信号处理、光信号处理、通信信号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智能信息处理等,在自适应信号处理及非电量信息传输与处理等领域研究跨入国内先进行列。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基金、电子科学院预研和预研基金等大量纵向课题以及较多的横向协作与产品研制项目,其中自适应抗噪系统、自适应滤波技术、胎儿心率测试仪等项目获省部级奖励。
2、计算机应用技术
(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数据库及其应用技术、数据融合与信息融合、人工智能、企业信息管理、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近几年来,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项目、国防预研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在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实时数据库可预测调度、数据融合、多媒体应用技术、网络工程、形式化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
3、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在智能控制系统、离散事件系统、智能传感器及自动化仪表、数据融合、非线性系统建模与控制、智能机器人及控制、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故障诊断等领域的研究形成了一定的优势。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跨世纪人才基金、国防预研项目、国防预研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广西青年基金及多项横向科研项目。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十项。在国际权威刊物、国际会议及国内权威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被EI、SCI、ISTP等四大检索收录的学术论文50余篇。
4、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形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光机电工程、机电控制与自动化、产品造型设计等研究方向。该学科近年来承担了SMT产品组装与检测技术研究、数控机床及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电子设备结构设计与加固技术、机械量智能仪表的研制等纵、横向科研项目,取得了一些国内外首创或技术领先的成果。
5、仪器科学与技术
(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从事自动测试总线与系统、虚拟仪器技术、信号处理与信息集成系统、计算机辅助测试、集成电路测试理论与技术、生物医学电子系统、环境监测信息系统诸方面的研究。其中VXI自动测试总线与系统、MCM测试等研究已跨入国内先进行列。近五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多篇,其中EI、ISTP收录20余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项目等科学研究项目20余项,其中面向可测与可靠性的EDA工程技术研究、VXI总线发动机参数自动测试系统、自适应抗噪电话研究等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6、管理科学与工程
(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形成了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工业工程、投资与资本市场研究、价值工程与技术经济、项目管理、金融工程与管理、企业评价理论与实务、管理伦理与管理哲学等学术研究方向,显示出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鲜明特色。近三年来,本学科教师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93篇,SCI、EI、ISTP收录和在国家一级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2部;完成科研项目11项,其中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2项,科技成果转让5项。
7、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形成了超宽带微波通信、光传输与光通信、电磁辐射与散射、天线理论与技术、非线性电路理论等研究方向。尤其是在宽带小型化天线、光通信的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基金等纵向科研课题及横向协作与产品研制项目,其中宽带小型化天线、蓝绿激光通信等项目获省部级奖励。
8、信息与通信工程
(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在自适应信号处理、非电量信息传输与处理、扩频通信、移动通信、无线接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等研究跨入国内先进行列。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信息产业部电子科学院预研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大量纵向课题以及较多的横向协作项目。
9、机械电子工程
(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形成了国内有影响的微电子组装封装技术、电子先进制造技术与设计理论、精密机械与微型机电系统、微电子集成电路及元器件制造技术、交通工程等研究方向。在电子组装与封装等多个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过国家、原电子部和广西区的科技进步奖五项。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行业基金、国防预研基金、自治区科研基金和企事业合作的科研项目多项。
重点实验室
1、通信与信息系统实验室
2、智能综合自动化实验室
3、机械CAD/CAM实验室
4、宽带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
5、近代通信网络与技术实验室
6、虚拟仪器技术实验室
对外交流
学校注重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美、英、法、日、澳等国的近30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招收了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波兰、韩国、越南等国家的留学生,并与英国、爱尔兰、法国3个国家的4所大学开展了“2+2”或“1.5+2.5”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领导学校现任党委书记:唐贵伍
校长:周怀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