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角
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是用兽角做成的,故称角,它是东汉时由边地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的。由于它发声高亢凌厉,在战场上用于发号施令或振气壮威,如“鸣角收兵”,后来角也用于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随着角被广泛使用,制角材料也改用轻易获得的竹木,皮革,铜角,螺角。其型号也长短大小有别,以适应不同需要。
元明以后,竹木,皮革制作的角消失,铜角广泛使用,到清末新军创建,洋式军号盛行,角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词语解释【名称】:号角
【拼音】:hào jiǎo
【注音】:ㄏㄠˋ ㄐㄧㄠˇ
[词语解释]
◎ 号角 hàojiǎo
(1) [bugle]∶指用兽角做的信号
(2) [horn]∶用动物角做的一种管乐器
(3) [bugle call]∶号角声
战斗的号角响彻云霄
[详细解释]
释义:(1).原为军队中传令用的吹奏乐器,后成为一般喇叭的泛称。
【出处】:巴金《新生·五月十九日》:“一群号兵在凉亭里挣红了脸吹着铜的号角,吹出不和谐的声音。”
释义:(2).指号角声。
【出处】:袁鹰《悲欢》:“阵阵号角,声声战鼓,在耳边震响。”
【示例】:柯岩《奇异的书简·我们这支队伍》:“在这大军集结的时刻,我不但听见了进军的号角,而且还听见了同志们跑步前进的脚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