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露脊鲸
俗称脊美鲸 黑露背鲸 直背鲸 比斯开鲸 瘤头鲸
分类鲸目露脊鲸科。
拉丁学名Eubalaena,glacialis,
英文名black right whale。
外形特征体长17米左右,体重47~69吨。体色蓝黑色或黑色。头部长度约为体长四分之一,且具有形状奇特的角质瘤,所以得名“瘤头鲸”。下唇的上缘凹凸不平,舌小而厚,略呈蓝灰色。鲸须每侧约250枚,须长可达2.9米。无褶沟。无背鳍。鳍肢宽大,具5指,尾鳍较宽,宽度约为体长的35%,尾鳍、鳍肢都很柔软。有两个喷气孔,喷出高度为4~8米的雾状水柱。
生活习性黑露脊鲸是大洋冷温性稀有须鲸类。游速缓慢,洄游时速2~3海里,逃跑时也仅5海里左右。潜水深度不超过50米,持续时间10~20分钟。咽部的宽度只有6~7厘米,无法吞入大型鱼类,食性很窄,几乎仅限于挠足类小型浮游生物和小型软体动物。
生长繁殖交配、产仔期均为冬季,妊娠期约为一年,每年一胎。初生仔鲸体长4.5-6米,哺乳期6-7个月,离乳时体长达10米左右。性成熟时的体长,雌鲸为15.8米,雄鲸15.2米。 雌鲸每两年或更多时间产仔一次。以浮游性甲壳类为食,尤以桡足类中的蜇水蚤、长腹剑水蚤等为多。在黄海区主食太平洋磷虾。该种动物的食物选择和摄食方式同其鲸须结构有关, 摄食时它张开大口,将食物同海水一起吞入庞大的口腔内,然后闭嘴,用舌把海水从鲸须板间挤压出去,大量的小生物被筛留在须毛上,再用舌把这些滤下的食物塞入食道。
资源量目前鲸类学家估计在南半球约有3000头,在北大西洋数量尚少, 在北太平洋的数量也只有200余头。
分布范围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等海域,在中国见于南海、东海、黄海、台湾海域。
保护级别由于经济价值很高,且行动缓慢,性情温顺,所以易遭捕杀,是最早被猎捕的鲸种之一。现数量极稀少,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
研究保护
北卡罗莱纳州杜克大学的博士后罗伯•施克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对脊美鲸的巡游数据进行了研究。2000年两头雌性脊美鲸沿着美国东海岸迁移的过程被卫星全程监控,监测数据显示这两头鲸鱼有时会游出离岸20海里的海域。这个研究小组通过一个数据模型算出鲸鱼更喜欢在多深多广的水域活动。结论是:“脊美鲸的栖息地范围比以往设想的要大。”施克的这项研究成果已经于2009年8月14日在《加拿大渔业和水产科学杂志》网站上发表。
“这项研究证实脊美鲸的迁移走廊范围比以前设想的更广”,波士顿新英格兰水族馆的艾米•诺顿说到,她并没有参与施克项目的研究,“我以前一直提倡限速范围应当设为30海里,施克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为限速区应扩大提供了证据。”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鲸类保护协调员格雷格•修伯说该机构已经准备面对可能出现的变化,因为这项规定已经受到不同寻常的警告:该规定已经施行几年,除非能证明该规定在保护鲸类方面切实有效,否则其应当改变。限速区的范围可以根据研究结论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