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智天皇

天智天皇
天智天皇,日本第38代天皇(668.1.3—671.12.3在位)。父为舒明天皇,母为皇极天皇(重祚为齐明天皇)。亦称葛城皇子、中大兄皇子。645年(大化元年),与中臣镰足计划讨平苏我氏。继而以孝德、齐明两天皇之皇太子身份,从事对大化革新各项政策的拟定和实行。其间,依百济之请,派援军支援朝鲜,但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于唐朝与新罗的联军。660年,齐明天皇死后,从事内政的整顿,迁都于近江的大泮。662年奉皇令与中臣镰足制订《近江令》。668年即位。669年10月15日,派东宫皇太弟大海人皇子至内大臣中臣镰足府,赐姓藤原,次日藤原镰足卒。670年2月制成《庚午年籍》,是为日本最早的全国性户籍。陵墓在京都名山科陵。
中大兄取得政权的过程得到其弟大海人皇子的帮助甚大,也因此封大海人皇子为皇太弟,但即位天皇之后仍难以避免政权斗争与猜忌,与大海人皇子逐渐疏远。
他的影响主要发生在他未即位之前。他在南渊清安等海归的“遣唐使”的影响下,成为立志学习中国唐朝革新旧制度的改革派。645年发动政变,清除了专权半个多世纪的苏我氏势力,拥立孝德天皇,实际掌握了权柄,开始了改革,史称“大化改新”,主要内容有:将土地收归国有,使所有部民成为国有公民,建立户籍制度;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新税法;废除世袭氏姓统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权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等。大化改新是日本由落后的部民奴隶制国家向中世纪封建国家的质变的最关键一步,是日本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中大兄王子661年起摄政,668年正式即天皇位,成为天智天皇。671年,颁布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近江令》,将大化改新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663年,他曾派军队援助百济,进攻新罗,但在白村江一战中完败于中国唐朝军队。晚年思想渐趋向于保守。他死后,他的弟弟、激进的改革派大海人王子击败他的儿子,夺取了天皇位(成为天武天皇),使改革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大化改新对世界史的影响无法与明治维新相比,但与推古天皇改革当不相上下,考虑到推古朝改革的开创作用和文化精神信念层次的影响更为持久,以及推古本人在天皇制发展史上的作用,天智天皇在本排行榜中屈居于他的曾祖母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