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际学院

【学校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简称UIC
Bei Jing Normal University -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 UIC
【创办机构】香港浸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成立时间】2005年5月获国家教育部特批以中外合作办学形式成立。
2005年7月以第二批本科补录形式招收第一批新生270余人。
2005年10月正式授课。
【地理位置】学校位于广东省珠海市,坐落在人杰地灵的唐家湾畔,凤凰山下,占地133,000平
方米,可为4,000多名学生提供理想的学习和居住环境。
【历史使命】被誉为“教育界的一国两制”。
作为大陆及香港两地合作办学模式的试点,若试点成功,UIC将有机会影响整个广
东省乃至全国的教育改革,并将为两地以及国内外高校合作办学提供经验。
“港校能否进一步开拓香港与内地之间的大学合作,特别是让香港院校可到内地办
学。教育部则指两地合作办学的模式是否可以进一步拓展,要视UIC模式是否成功
而定。”(新华社)
【历任领导】第一届 2005-2008年
校长:香港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
常务副校长: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院长郭少棠
教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家永
【组织结构】采用国际惯用的“校董会制度”,免除大学须由党委主导的限制,现为中国大陆唯一
一所没有设立党委的大学。
校董会成员分别由香港浸会大学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主要领导出任。
首届校董会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香港浸会大学荣誉博士许嘉璐
首届董事会成员: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教授钟秉林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史培军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校长、教授苗中正
北京师范大学外事处处长 洪成文博士
香港浸会大学校长、教授,联合国际学院校长 吴清辉
香港浸会大学校董会暨咨议会主席 王英伟
香港浸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何顺文
香港浸会大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汤涛
香港浸会大学持续教育学院院长 黄志汉
【学院学部及专业】(截至2009年7月)
=工商及管理学部=
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方向)
工商管理(财务学方向)
工商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方向)
会计学
人力资源管理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
国际政治(政治与国际关系学方向)
新闻学(国际新闻学方向)
新闻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方向)
英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方向)
影视学
=理工科技学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统计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营养学方向)
环境科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师资队伍】在创立第一年仅有270名学生便汇聚了诸如郭少棠(KWOK Siu Tong)、龚鹏程、方开泰、HOCKINGS Paul 、ASPALTER Christian、SARKER, Profulla C.、黎凤娟(Eva LAI)、关品方(Vincent KWAN)、TOWEY Dave、徐是雄(ZEE, Sze-Yong) 等教育名士及知名学者。
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比例为86.5%,远高于清华大学的 42.62% 及北京大学的 38.25%。
师资构成比例
45%来自国外
36%来自港澳台
19%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内地学者
【教学模式】采用4年制全英文教育,课程设计沿用香港浸会大学模式,推行被称为“精英教育”的美式博雅大学(Liberal Arts College)路线,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所博雅大学。
【学位授予】授予与香港浸会大学完全等同的荣誉学士学位。
【学校校徽】UIC标识由香港工业设计师协会设计。专责设计师经过了长达近一年的构思与创作,其中广泛收集了UIC师生和各方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参考,三易其稿。最终上述图案获得广泛的认同和董事会的通过,被确定为UIC的标识。
UIC徽标由字母U、I、C组成。"UIC"为United International College(联合国际学院)的英文简称,同时也分别代表:Universality(博览世界,开阔眼界)、Integrity和Intellect(忠于知识和智慧的增长,忠于个人高尚品格)、College和Continuity(群学,终身学习),寓意UIC贯彻的博雅教育的理念。徽标采用纯青色和蓝色相间,寓意UIC兼有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的背景和优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同时,UIC徽标构成了木棉花的形状,木棉花为珠海市市花,寓意博雅教育扎根于珠海,同时也象征着UIC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
【全人教育】全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上世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系列报告中早有体现。自上世纪 80年代以来,在国外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越来越受到重视。 UIC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把博雅教育 (Liberal Education)和全人教育 (Whole Person Education)等先进教育理念引入内地,力求发展出既符合国际潮流和时代需求,又能兼顾中国传统和现实情况的独具特色的素质教育方法,培养既具国际视野、又有中国本土根基的创造性人才,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UIC的创新博雅教育,包括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专业教育和全人教育几个主要部分。全人教育是 UIC创新博雅教育的核心,旨在培养具广博的知识背景、能独立思考、能解决实际问题、具社会责任感、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的完整、健康的人。
UIC为全体学生提供了八大全人教育板块。在四年八个学期内,学生将依次在以下八个方面得到训练:语言文化、体验拓展、体育文化、义工服务、艺术体验、环境意识、情绪健康和逆境求存。这八个课程为所有学生必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