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大藏经

高丽八万大藏经=高丽大藏经
高丽大藏经,又称八万大藏经是13世纪高宗用16年时间雕刻成的世界上最重要和最全面的大藏经之一。高丽大藏经内容全面,准确无误,做工精美,为韩国第32号国宝。其保存地韩国海印寺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的世界遗产。
高丽大藏经共有1496章,6568卷,52382960汉字,雕刻于81340块木板上。每块木板长24厘米,宽60厘米,高2.6-4.0厘米,重量在3到4公斤。高丽大藏经涵括北宋,契丹和高丽的大藏经版本,并有高丽高尚的添加,对了解古代中国和契丹的大藏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版本古老的高丽大藏经
中国的《开宝藏》 [即宋版大藏经]始雕刻于开宝年间[968-975年],它是我国最早雕刻印刷的一部佛典总集,其成书不论是在佛教史还是印刷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开宝藏》成书之后,不仅在国内广为流传,还作为传播友谊的使者传入了高丽、日本等国,也成为了海内外各种大藏经的祖本,其影响极为深远。《开宝藏》早在元代就已散佚,国内今存者,仅有两种宋本残卷。《高丽大藏经》即在开宝藏基础上雕刻而成。
《高丽大藏经》的烽火奇缘
高丽朝显宗二年(1011年),为抵抗契丹军的入侵,显宗发大誓愿刻造大藏经。在《东国李相国集》所录《大藏刻版君臣祈告文》中,说到:“昔显宗二年,契丹主大举兵征……于是乃与群臣发无上大愿,誓刻成大藏经板本,然后丹自退。”此时所刻大藏经板本也即高丽大藏经初刻本,内容完全是《开宝藏》初雕本的覆刻。在高丽显宗朝完成初雕本之后,在文宗朝及宣宗年间,高丽王朝还曾两次请印过《开宝藏》。续刻《高丽藏》基本内容较之初刻更为全面完备在原来5048卷的基本上又加入了文宗朝续雕的开元录未入藏经等内容,共计6000余卷。再雕《高丽藏》与蒙古兵之入侵有极大的关系,在《李相国集》题为《大藏刻版君臣祈告文》中指出,显宗二年因契丹大举兵来征,于是君臣发愿誓刻大藏经,之后丹兵自退,而今达旦之为患也,为了使达旦兵敛纵远遁,无复蹈我封疆,君臣等再度发愿刻蒇,以报佛恩之万一耳,此即再雕《高丽藏》。至李氏朝鲜王朝时代,由文天寺移藏于庆尚北道的伽耶山海印寺至今。
最精审的汉文大藏经
《高丽大藏经》再雕版是由高丽著名的学僧守其法师主持,将《高丽大藏经》初雕本、《开宝藏》与《契丹藏》之本文一一校勘,又参考了《开元释教录》,及以后的诸佛教典籍加以考证原文之脱误、讹字、异译等。尤为甚者,连经名、译者名、卷数、帙次之差异也加以校正。再雕《高丽大藏经》将校对中发现的前后倒错的经文加以更正,将校对中国本与他本的缺文补足,并录其文;将校对中发现的文义迥异者依正确的经文更正,将校对中发现同本异议而被收录者,则补录于《别录》中;校对中发现同本同译经,诸本译文有错有正,如卷11之《摩逆经》;认为宋本错乱,故“去宋,取国丹本为真”,而录其文于别录中;校对中发现同本同译经,诸本译文有错有正,则录其错者于《别录》中,如卷18的《佛说受岁经》;校对中发现重出者,如卷30的《佛名经》,则以《释摩诃衍论》、《大宗地玄文本论》替之等;国本所录《一切经源品次录》30卷,以为于阅经者所益无几,故删之,以《校正别录》30卷替之。等等……总之,在历代汉文大藏经中,再雕《高丽大藏经》有着严密的组织,并经过精心的校勘,《高丽大藏经》再雕本为现存汉文大藏经中最精审的大藏经。
新版高丽大藏经完美再现
对于再雕《高丽大藏经》的原版影印,让更多的学者及佛教界人士有机会观摩此大藏经,更是一种功德。本书编委会依照《高丽大藏经》再雕本进行整理,此次再版在编纂上忠于原本,又校正了海外刊行影印本的错误,进而连海印寺所藏的补版也予以收录,完成了新编增补工作,故其就是最完备的《高丽大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