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桥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横山桥镇

横山桥镇横山桥镇位于武进市东北部。坐落于镇区内的横山原名芳茂山,晋右将军散骑常侍曹横葬于此,得今名。山上名胜古迹颇多,为常州附近著名风景区。横山桥镇,镇以桥名,桥以山名,山以人名,明末清初已是“烟火千家,商贾四集”的一方巨镇。1926年,武进县第一个中共支部——横山桥支部建立于此。1987年,全境总面积25.1平方公里,有14个行政村、182个村民小组、2.2万人。1999年11月,与相邻的新安镇合并,仍用横山桥镇名,面积扩大到37.21平方公里,有21个行政村、2个居民委员会、3.5万人。2000年,完成社会总产值38.76亿元,国民生产总值10.36亿元,人均收入6028元。

解放前夕,镇上有作坊及手工业者40户。到1985年,有县属工厂2家,乡、村办厂27家,其中县乡联办的毛纺厂规模较大,工业产值跨入武进市亿元乡镇行列。1986年,被江苏省第二批宣布为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之一。1987年,全镇有集体工业企业88家、工业产品300多个,实现工业产值1.307亿元,其中化工企业16家,占工业产值的30%以上,有6个化工产品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并被确定为精细化工技术密集“星火地区”,成为闻名的“化工之乡”。同年,横山桥镇人民政府获“工业振兴杯”奖,第三毛纺厂和防腐材料厂被评为省“明星企业”。至2000年底,全镇拥有纺织、化工、机械、电子、建材、冶金、灯具、电缆、医疗器材、生物医学等10大门类、600多种主要产品,拥有200余家镇村企业和个私企业、46家骨干企业、6个企业集团。其中的江南实业集团,年产值9亿多元,拥有出口创汇企业52家、“三资”企业18家,实际利用外资165万美元。全镇已建成吨粮田666.7公顷,小麦耕作全部机械化,水稻耕作大部分机械化,全年粮食总产量1355.7万公斤;实现多种经营产值38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7%。

1958年起进行市镇建设,到1977年镇西地段商业区街道已拓宽。1985年,镇上有商店117家、摊贩55家;有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在全县最先建成乡文化中心。2000年,集镇建成区由原来0.28平方公里扩大到4.28平方公里,建有3万门程控电话终端局、万吨级自来水厂、10万千瓦机组热电厂和11万伏变电所。全镇自来水、液化气普及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86%,电话入户率75%以上,为江苏省首批电话镇之一。集镇拥有公共绿地人均5.2平方米,拥有住房建筑面积人均80平方米以上,并建成小康型别墅住宅小区5个。镇区内建有新安市场、横山市场和道口批发市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亿元。现正规划建设占地105公顷的横山风景旅游区,其中有大林寺、白龙观等人文景观。

近些年来,镇政府每年投入精神文明建设资金300万元,实施“民心工程”,开展争创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公民活动以及相应的各种文娱体育活动。镇里开展的“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有98.2%的家庭达标。全镇现有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单位(镇)3个、常州市级文明单位8个、武进市级文明单位(村)21个。

改革开放以来,先后被国家科委认定为全国精细化工“星火”技术密集区(1987年);被国家体改委等11个部委确定为首批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1996年);被命名为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乡镇、全国绿化造林百佳镇;还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科技示范镇、综合实力“百强乡镇”、省文明乡镇、省教育工作先进乡镇、省卫生镇;镇党委获江苏省先进党组织称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