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理工学院
学校概况南昌理工学院是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的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学院位于八一军旗升起的地方——英雄城南昌。

学院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日臻完善。“航天科教,兴我中华”是学院办学宗旨。“科学、务实、厚德、创新”为校训。 “以教学质量求生存,靠科研创新促发展”为学院办学理念。学院法人代表邱小林博士倡导知识创新才是力量。
学院占地面积340.1万平方米,已建校舍11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51万册,各种教育资产总计达16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68亿元。现有在校生近3万人,教职工180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800余人,其中有9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大批名师和教育专家凝聚校园,形成良好的科技人文氛围。
学院设有15个院系5个部9个基地,开设81个学科专业。学院特别注重内涵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我院计算机科学技术

应用本科专业获准教育部一类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3个本科专业获准省级特色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团队获准省级教学团队。机电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仿真和控制应用基础中心被授予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响应省政府、省教育厅号召,加大太阳能光伏材料专业及研究中心的建设力度,引进了全国高校第一台太阳能多晶硅教学科研铸碇设备。
学院党委被中共江西省教育厅社会力量举办学院委员会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院团委曾被团省委评为“全省五四红旗团委”。 学院2007年为江西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院校。2007年获得江西省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优秀等级院校、江西省优秀考点、先进助学单位。2008年荣获江西省教育系统“规范管理年”活动先进集体,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称号。

主要领导名誉院长:王仲才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常委、曾任日本的东京工艺大学名誉顾问、中德联合研究院院长,中美特殊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董事长,江西省教委副主任、江西大学校长(现南昌大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书多部,入选英、美等多国世界名人录。
法人代表:邱小林。江西省政协常委、省青联副主席、省青科协副会长,曾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省十大杰出青年”、“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十大爱心人士”、“省高校优秀骨干教师”、“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
党委书记、督导专员:周绍森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纽约的州立大学荣誉科学博士,曾任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常委、省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江西省教委副主任和南昌大学党委书记。
院长:李贤瑜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教文卫体委副主任、江西高校人事管理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曾任江西师范大学校长.江西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发表学术论著多部、论文多篇、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常务副院长:张云林高级政工师。南昌航天科技集团党委书记、原航空兵某部参谋长、政委、江西省民政学校党委书记,中共江西省教育厅社会力量举办高校党委委员、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论文《科教报国、美丽神奇》获全国理论创新学术研究成果一等奖。
副院长:刘岳雄正军级教授。江西省科普大使,航天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原南昌陆军学院军级教授;全军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全军学习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大学生科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心理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江西省高校军事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江西省电子电脑科技活动中心顾问。主持完成国家级“八五”、“九五”重点课题4项,获全军优秀教学成果奖。编著《某型战略弹道导弹自动控制系统》、《防空导弹陀螺仪表》、《大学物理学习引论》、《军事高技术基础》、《军校学员学习素质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程》等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副院长:章克昌硕士生导师。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西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理事,江西高校“两课”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曾任江西农大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社会科学组副主任、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80余篇,著书4部。
副院长:王桂林高级工程师。早年在铁道兵工程技术学院学习和铁道某部任技术员、秘书。1979年后在基层人民政府任副镇长、副书记。1999年到学院工作,历任董事长助理、基建办主任、总务基建处长、学院副院长。现主管学院基建与后勤工作,是学院建设规划总工程师。
院系设置学院现设十三院系六部九个基地,即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院、光信息机电工程院、电子信息科学院、经济管理院、外语院、艺术院、航天航空院、生物与环境工程院、传媒院、体育院、建筑工程院、心理学院、政法院;五年高职部、公共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职业技术部、远程与成人教育部、科研开发部;教育部计算机NIT证培训基地、教育部英语等级证考试基地、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职业鉴定所和培训基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控机床工艺员培训基地、国家人事部培训网公务员培训基地、大学生电脑竞赛基地、江西省大学生勤工俭学见习培训基地、中国电子学会工程师进修基地、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共开设四个办学层次,70多个学科专业。各类教学实训设备共投资2.3亿元。
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院
南昌理工学院计算机分院成立于2000年,由于专业设置合理、管理机制健全,计算机系成为南昌理工学院第一大系。现有师生员工10800人,设18个专业,分为七个教学部,158个教学班,师资队伍健全,系领导均由博士、教授组成,学术委员会均由国家和省内著名博士生导师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授组成。其中博士1人,硕士13人,正副教授50人,讲师以上职称98人。计算机系坚持“以升本成功为契机、以提高质量为标准、以荟萃名师为重点、以发展内涵为主线、以强化管理为抓手、以全面加强党建为动力”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出大批综合性实用型人才。计算机系已输送毕业生3061人,就业率达98.6%,其余毕业生参加专升本,继续深造。现在正在开辟一条全新的就业理念,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迎合社会用人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技能,并与新和软件、长运高科、江西华正三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用人以及建立校外实训协议,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实训空间。挖掘学生专业潜质,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为社会输送更多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光信息机电工程院
光信息机电工程院始终贯彻以教学质量求生存,靠科研创新求发展的思想,实施市场订单教育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1999年成立以来,共招收学生6316人,1999级毕业的126名学生就业率高达98%,2000级的毕业生就业率达98。8%,2001级的毕业生就业率火暴,供不应求,其中学院与华硕企业、联想集团、索尼公司、中信集团、汉华光电、金城科技、富士施乐、长城科技、龙记公司就联合办学、就业保障这一事达成协议,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院
电子信息科学院正式成立于2005年4月,在副院长兼系主任陈志龙博士后的带领下,通过全系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目前拥有本科和专科两个办学层次,自1999年原有的应用电子技术(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示范性专业)、电子通讯两个专科专业发展成为现具有电子信息工程和电气自动化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八个专科专业,分为2个部,55个教学班,现有3200余名师生员工,是学院重点系部,被誉为“电子工程师的摇篮”。电子信息科学系荟萃名师、集聚英才,师资力量雄厚。“专家治学、名师执教”是电子信息科学系的基本办学方针,先后聘请了大批专家学者充实到教学、管理第一线。目前已有博导2人、硕士生3人、正、副教授数20人、双师型人才50余人,学科带头人5人,专职班主任及管理人员40人。
航天航空院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南昌理工学院在2004年8月18日正式成立了南昌理工学院航天航空系。系部创建以来一直受到学院领导和社会各界人事的关怀。无论从硬件设施和教学的软件设施上都基本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现在航天航空系航空安全管理专业与乘务专业的学生已经达到了800人。系部以“准军校化”的方针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为这个特殊的团体打造坚实的基础。系部拥有一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管理人才是我们的师资保证。学院张云林常务副院长、刘岳雄副院长、教学顾问童惠泉、航天航空系主任纪闯等人,对航天航空系专业具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功底。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教学宗旨学院集中了优秀的师资力量进行重点培训,力争在学生毕业后能够全力回报社会。学院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全国各大民航公司(如上海东方航空公司、北京北方航空公司、海南航空公司等)考察并为学员联系实习地点和就业保障。并以上海东方民航公司的培训实习基地为蓝本全力打造具有南昌理工学院特色的教学培训基地,在近几年学院准备陆续修建飞机模拟舱、体能训练房、游泳池、整个建设正以最快的速度与国内先进水平接轨。
其他强势分院系(具体分院详情请见学校首页):
建筑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艺术学院
外国语学
政法学院
传媒学院
体育学院
五大校区南昌校区(三个校区):英雄校区(主校区)、昌北经开南区(南院)、昌北经开北区(北院),另外就是共青校区、樟树校区 。
专业推荐: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城镇规划、房屋建筑工程、建筑工程、工程测量技术、工程造价与管理等。
乘车路线:
从火车站、汽车站乘2路外线公交车到南昌市青山路口换乘210路车直达英雄校区(主校区) ,再乘坐校车抵达。
在南昌火车站乘坐232路无人售票车直达南昌理工学院的南、北校区。
英雄校区现在有两万余人,周围环境优美,新建体育场、篮球场,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