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鸟

解释黄鸟,黄雀。麻雀的一种。
诗词名:黄鸟 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
黄鸟
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
此邦之人,不我肯毂。
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此邦之人,莫可与明。
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
此邦之人,不可于处。
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注释】:
黄鸟,黄雀。麻雀的一种。
榖(gǔ),楮树,叶似桑,树皮有白斑。
毂(gǔ),善。不我肯毂,不肯与我相善。
言,乃。旋,回还。
复,返。这句大意是,返回我原来邦族。今人或谓黄鸟指异国的统治者。
梁,同“粟”。
明,犹言晓,为晓谕之意。不可与明,不可晓谕。
诸兄,兄弟辈。
栩,柞树。
处,犹言相处。
诸父,伯叔父辈。
【出处】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
--------------------------------------------------------------------------------
:黄鸟歌 作者:琉璃明王 朝代:汉朝
--------------------------------------------------------------------------------
《黄鸟歌》琉璃明王
翩翩黄鸟,
雌雄相依。
念我之独,
谁其与归?
《黄鸟歌》相传是类利的继室雉姬与禾姫争宠,雉姬受禾姫之辱忿而出走,类利追之不及,有感而发所作,流传至今。
(《黄鸟歌》) 此诗原载《三国史记•高句丽本记•琉璃王》。作者琉璃明王,姓高氏,讳类利,或云孺留。类利,是高句丽朱蒙王(东明圣王)的长子,母亲为扶余国礼氏夫人。他在东扶余出生长大,后来由于在东扶余受到压力,与母亲一同前往高句丽投奔朱蒙。朱蒙逝世后,类利于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继任为高句丽的第二代君主,称琉璃明王。
鸿嘉四年冬十月,王妃松让氏薨,便娶高句丽人禾姬和汉家女雉姬为继室。二女争宠不和,类利于今五女山城造东西二宫,使两妃分居而缓和矛盾。后来,类利外出狩猎七天未归,于是二妃又争斗起来,禾姬骂雉姬:“汝汉家婢妾,何无礼之甚!”雉姬含恨而离宫出走。类利知道后便策马急追。雉姬性情刚强,百劝不归。类利只身回宫,途中歇息一树下,望天长叹。此时正有一对黄鸟飞来,栖树而鸣,类利甚有感慨,于是咏叹了这首《黄鸟歌》。
【赏析】:
诗中说,黄鸟飞翔得多么轻松愉快,成双成对十分亲近,而我却这样孤独,我心爱的人不能跟我一起回家啊!此诗用比兴手法,作者用自己与黄鸟相比,衬托出了自己的孤独,表达了与爱妃分离的苦楚,抒发了对爱妃雉姬的眷恋之情。 ……
--------------------------------------------------------------------------------
诗词名:黄鸟 作者: 诗经 朝代:先秦
--------------------------------------------------------------------------------
《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注释】:
交交:鸟的叫声。
穆公:秦穆公,名任好。卒于周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21 年),死时以177人殉葬。
子车奄息:人名。子车为姓,奄息为名。
惴惴:恐惧的样子。
针虎:人名。
【赏析】:
《黄鸟》描写秦穆公死时,以大量的活人殉葬,其中子车氏的三兄弟都被殉葬。诗描写三兄弟殉葬时的情景,表现了对三壮士的哀悼和惋惜,也表现了对惨无人道的殉葬制度的无比愤怒和强烈抗议。诗以黄鸟止于棘树不得其所,暗示了子车氏之子殉葬的不得其所,这样的能勇士临穴也“惴惴其栗”,正在控诉殡葬的残酷。诗的写实性很强,《左传》文公六年曾这样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
【其他】:《山海经·大荒南经·巫山黄鸟》:有巫山者,西有黄鸟。帝药,八斋。黄鸟于巫山,司此玄蛇。
另注:帝即天帝,药指神仙药,即长生不死药。
诛仙四大灵兽之一,被鬼王以伏龙鼎所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