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街

迪化街初建于1850年代,19世纪末以来,一直是台北重要的南北货、茶叶、中药材及布匹的集散中心。「迪化」一名,是1947年中华民国政府投射中国行政区域所制定的街道名。该街实际包含战前的南街,中街,中北街(北段、北街),普愿街以及杜厝街,而现今当地民众通常把民生西路以北的迪化街称北街,以南称南街。
经过1980年代的废存争议之后,1996年开始,保存原状的迪化街除了成为台北最古老街道外,也于每年农历春节前夕,扩展成规模盛大的台北年货大街。不仅此,该街也同样维持相同的批发商业功能。据统计,2005年的迪化街附近共有100多家的纺织公司、300多家布行、200多家中药材铺,年产值则超过30亿美金。(金额统计来自人民网,《台湾迪化街百年剪影》)
人们口中的迪化街,就是指台北大桥以南方向的迪化街一段,昔日的迪化街是指大稻埕的中心地,也前海运来的货品都要经过大稻埕码头,再从迪化街运到其它地点,所以迪化街曾经是繁华的货品集散地,也是北部的商品交易中心,在政府的规划下,迪化街以变成年货大街,过年时总是涌入大量的人潮购买年货,光是在此试吃就快要吃到饱了。
其中含有茶瓷,丝绸,中药的贩卖店面,听起来相当有传统的风味。但其实迪化街除了红磁砖,红灯笼的摆设之外,还有一座巴洛克式的年货大楼,促进了中西并合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