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白

1.历史人物(1869-1934)原名闻韶,后改名白,字少白,号夔石,广东新会人。1886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门市郊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 陈少白六岁人私垫,天资聪敏,勤啻好学,习字、念书、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使使者。到少白步人青年时,适产美国教会哈巴牧师来广东开办广州格致书院(即岭南大学前身)。1888年开始招生,少白第一个报考,并被录取人学。读书期间,陈少白的三叔陈麦南常携多种西文译本给他阅读。少白从中看到世界局势的变化,并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启蒙。他常与人说:“革命思想,多得于季父。”
1888年入广州格致书院。1890年入香港西医书院,与孙中山拜盟为兄弟。每于学课余暇,与孙中山、尤列、杨鹤龄聚会于杨耀记,畅谈革命,无所忌讳。1895年参与组织香港兴中会,筹备广州起义,事败与孙中山、郑士良逃亡日本,成立兴中会横滨分会。1897年去台湾设立兴中会分会。1899年奉孙命回香港创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与保皇会刊论战。同时联络三合会、哥老会,与毕永年等组织兴汉会,推孙为总会长。
1900年在香港策应惠州起义。1905年任中国同盟会香港分会会长。1911年任广东军政府外交司司长。不久辞职,成立粤航公司,任总司理。1915年与李煜堂设立上海保险公司,任主席。1921年任中华民国总统府顾问、大本营参议。次年1月任国立中华国民银行监督。陈炯明叛变后辞职回故里,致力家乡建设。1934年12月23日在北平病逝。著由《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
陈少白故居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占地面积约2余亩。陈少白(1869-1934年),名白,幼名闻绍,号夔石,江门外海人。清末期间,陈少白追随孙中山先生策动辛亥革命,被清政府列为“四大寇”之一。
故居分两处,隔河相望,以自桥连为一体。桥的一边是“白园”,另一边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居所。始建于1929年,自少白逝世后,其家居多旅居外地,楼宇日久失修,渐显颓败。1991年春,外海镇政府对“白园”和园内的“莎萝坪”、“粥锅亭”、“瞻云台”等建筑,以及“三合院”和院内的“亚字楼”等都一一进行了修复,并在故居内设立“陈少白事迹陈列馆”,陈列大量名人字画及历史文物。使故居还其原貌,焕发青春。
陈少白事迹一次梁启超追随康有为逃日本避难,恰孙中山也在日,中山以康梁亦为满清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但康有为等人却坚持以“大清子民”为念,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是乱党,拒绝合作,但随着孙中山的反满主张在日本华人中影响日益壮大,康为拉拢孙中山的部下派梁启超等人前去协商合作,但梁等人竟无耻地要求孙中山放弃原来主张加入他们所谓的勤王运动,梁将孙中山、陈少白等人诓骗到他们的巢穴,忽然摆出香案祭出所谓光绪的衣带诏要孙中山等人叩拜,孙当然拒绝,梁却指使众人不让他们走,陈少白大怒,一把抓住梁启超的衣领轮起左臂就是一记耳光,打得梁踉跄几步几乎摔倒,接着一脚踢翻香案扯碎衣带,曰“我乃堂堂炎黄子孙,岂做奴才拜此小丑,尔辈甘为满洲奴者,可鄙!”吓得康党众人皆退.
2.武汉科技大学 教授性 别 男
民 族 汉族
工作单位 理学院
职 称 教授
最终学历 博士研究生
最终学位 博士
研究方向 微分方程与控制理论 随机分析 最优化理论及其应用
研究生培养
1.信息技术(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信息安全)
2.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智能控制系统)
六岁起在家读经书。稍长,常读三叔陈梦南带回来的西学翻译新书,接受西方民主思想。光绪十四年(1888)入广州格致书院读书。擅长文学,能歌赋,善诗画,在校内有"才子"之称。光绪十五年在广州受洗礼入基督教,经区凤墀介绍,结识孙中山。翌年1月,由孙中山推荐入香港丽雅英文医学书院。二人从此成为挚友,后与孙中山、尤烈、杨鹤龄一起共商革命大计,自称为反清"四大寇"。光绪十八年辍学追随孙中山,先后到香港、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和开设药局。光绪十九年春,孙中山在广州西关冼基开设东西药局,陈少白帮助料理店务。翌年,孙中山奔走革命无暇顾及医务,陈负责处理股本,结束药局。光绪二十一年参与在香港创设兴中会总部,研究攻取广州计划。广州起义失败后辗转英、日、新加坡、越南和港、澳、台地区宣传革命,筹措经费,全力辅助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光绪二十五年奉孙中山之命到香港筹资创办.《中国日报》,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创刊,任报社首任社长和总编辑。该社成为策划起义的大本营。光绪二十六年惠州起义失败后,对走避香港的义士给予安置。光绪二十九年在《中国日报》并入文裕堂印务公司后,任公司经理,仍负责报务。与此同时曾与程子仪、李纪堂等创办天演公司,开办彩南歌戏班,排演《文天祥殉国》、《六国朝宗》、《儿女英雄》等新戏,宣传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光绪三十一年香港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被选为分会会长,支持并组织粤路股东成立维护路权会。光绪三十二年辞去《中国日报》社长之职。光绪三十四年,帮助广州西关的振天声剧社赴南洋演出爱国剧目,受到侨胞的欢迎。辛亥革命后广东独立,任广东都督府外交司长,数月后辞职,首先提出由华人自组航运公司。粤航公司成立,被推举为总司理,购买法商公司哈德安、播宝两轮,航行于广州、香港间,在收回外国人租赁的西堤联兴码头泊靠轮船。1919年粤航公司停办,陈把公司的船只卖给英国,返还本息。出资购下联兴码头,并在码头旁(今沿江西路)建一楼宇,取名为"塔影楼",作为事务所及家居。1921年5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受聘为总统顾问,协助孙中山督师北伐。1922年因陈炯明叛变辞职回故里,从此专心家乡建设,在新会外海乡曾任民团保甲局长,乡事委员会主席、新会第四区区长兼外海乡乡长等职,热心整理乡政,禁烟禁赌,兴修公路,筹办中小学等,有暇并撰文吟诗。1930年被任命为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晚年著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别录》等。后为谢绝陈济棠邀请重返政坛而常避居北平(今北京市)。
1934年12月21日病逝于北平,国民政府下令为其国葬,现葬于家乡外海乡茶庵后的五马归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