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土刻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风土刻应]

指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对人的性情、形相的影响和作用。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山川风土颇不相同,人们世代生活其间,受到濡染感化,形相、性情诸方面也自然会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古人在很早以前就开始注意到了这个方面的问题。如汉《淮南子·坠形》对此作过精辟的论述。古代相学亦同样注意到了这方面的内容。如《照胆经·论风土刻应》就清楚地论述了山川风物导致不同地域之人的容貌特点。其曰:"山川粗秀,百里不同,此人生形性所以有厚薄重轻清浊之异也。故闽山清耸,人俗于骨;浙水平而土薄,人俗于清;胡土厚重,人俗于鼻;淮水泛,人俗于重;若宋人俗于口,蜀人俗于眼,鲁人俗于轩昂,江西人俗于色。如此类者,皆风土之异故也。论相而及此,其几乎神乎!"《相理衡真》则进一步指出山川风貌影响到人的性情声相及命运。其曰: "相貌性情,又本于山川风土形势而出,按九州水土各异,故民生长息亦殊。青州其气舒迟,其人声缓。荆扬其气傈轻,其人声急。梁州其气刚勇,其人声塞。兖豫其气平静,其人声端。雍冀其气驮烈,其人声捷。徐州其气悍劲,其人声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