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东京城东京城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县

东京城为渤海国上京(龙泉府)故城,又称“忽汗城”,清代称“东京城”。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牡丹江东岸,宁安县渤海镇(原东京城镇)境内,为渤海国都城遗址,通称“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渤海文王大钦茂于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将都城迁至上京龙泉府;785年(唐贞元元年)徙都东京龙原府。794年(唐贞元十年),成王华玙为“中兴国势”,将王都迁回上京龙泉府,直至终国,作为都城长达160余年。
东京城地处东京城盆地中,四面环山,三面水绕,“远山为屏,近水成堑,山河险固”。上京故城规模宏大,由外城(廓城)、内城(皇城)和宫城(紫禁城)组成,是仿照唐都长安模式设计营造的大城,现存城池基本完整。宫城、内城、外城层层环套。外城北墙全长4946米,南墙长4584米,西墙长3500米,东墙长3359米,占地面积16平方公里以上。在外城内的北部筑内城,呈长方形,东西约1052米,南北约470米。它有南、东、西墙垣,北与宫城相接。墙垣为石砌,东、西墙残留部分高约1米左右;南墙已被辟为耕地。宫城在内城北中间,呈长方形,南北约720米,东西约620米,周长2680米,石砌墙垣,残高平均3—4米。宫城中,在一条轴线上从南向北排列有五重殿址,础石大部分尚保存完好。宫城东侧有御花园,园内有池塘、亭榭、假山遗迹。
上京故城是中国中世纪的巨大都城之一,但它兴建年代和营造情况无具体文字记载。据考证,有可能建于公元8世纪上半叶。公元926年(契丹太祖天显元年)契丹灭渤海,建立东丹国,将“忽汗城”改为“天福城”,成为东丹国的首府。公元929年(天显四年),东丹国南迁,都城被毁弃。从此,上京故城被湮没达数百年之久,直至清初史籍始有记述:此地“
有古城焉,土人相传曰东京……”,遂得名“东京城”,亦称“东京屯”。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并多次进行勘察、考证和发掘。1961年3月,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辽宁省辽阳市东京城东京城位于辽阳城东太子河右岸,距城2.5公里,现为新城村址。它是300多年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辽阳时所建的都城,建于后金天命七年(1622年)。城廓建在一面临水的高阜处,为砖石、夯土结构。城周长3510米,东西长890米,南北长886米,四面设有八门,每面各有二门,门的位置,南北相对。原城内西北土岗建有努尔哈赤议政的八角殿,仍有遗址可寻。城廓由于年久失修,多已坍毁。八门之中,仅南面的正门(天佑门)尚存。城中发掘出来的碑石、匾及宫殿遗物,收藏在辽阳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