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势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2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语】:地势

【拼音】:dì shì

【释义】:

(1)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状态;也指地理上的形势。(2)指地位。

【解释】: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不同地势往往由不同条件下内、外动力组合作用形成。人类对地势的利用表现在工程水利、建筑和军事等许多方面。

中国西部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

从中国地势阶级示意图看,从青藏高原向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渐降低,可以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雄踞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的北边和东边,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以东的地形,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在这里众多东流入海的江河,将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依山傍海,纵贯南北的冲积平原。广阔的近海大陆区,这里水深一般不足200米,岛屿星罗棋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