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德县

概 况化德县是一片富庶而迷人的热土,地处内蒙古中部,全县总面积2568平方公里,是一个蒙、汉、回、满、朝鲜、达翰尔等多民族居住的农牧结合县。总人口16万,境内平均海拔1500米,平均气温2.2℃,年降雨量330㎜左右。化德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首都北京、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北疆口岸二连浩特、港口天津均在500公里的半径之内。境内铁路、公路四通八达、集(宁)通(辽)铁路、呼(市)满(洲里)省际大通道、天津港口—蒙古乌兰巴托国际通道在这里交汇,成为连接京津、华北、东北和北部边疆的交通枢纽。闻名全国的年产近千万件羊驼绒絮片服装和出口休闲服装为化德戴上了“塞上服装城”的桂冠。年产60万吨的硅铁、硅锰为化德赢得了“北方硅铁县”的美誉。
文 物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历史上化德曾是一个游牧民族活动的地方。远在三万年前,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1932年设立化德设治局。1934年置县,曾先后隶属察哈尔省、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盟、锡林郭勒盟。1972年归属乌兰察布盟。2004年属乌兰察布市。
矿 产化德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以探明的有金、银、铁、铜、钨、石英、萤石等。特别是已经开采的硅藻土,其品位与云南腾冲,吉林梅河口并称“硅藻土”国内三杰。石英石储量在2亿吨以上,为发展硅铁生产储备了丰富的资源。
工 业化德县工业经济按照“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突飞猛进,“一软一硬”(服装、硅铁)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年产500万件的絮片服装走遍大江南北,销售网点遍布全国二十八个省市区的200个大中城市。2003年建成的服装工业园区,年产500万件休闲服装全部出口外销。以硅铁锰为主的工业园区,已吸引外资2亿多元,三年内生产规模可达100万吨。此外,白酒、晶体、絮片加工、硅藻土等骨干企业也在稳步发展。
农 业化德县的农业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两大生态工程的历史机遇,把生态建设列入全县国民经济的总体规划。全县治理面积达到106万亩。围绕“两养(寒羊、奶牛)一种(马铃薯和反季节蔬菜)”,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蔬菜和马铃薯年产量稳定在3亿公斤左右。油料、豆类总产达3000万公斤以上。
畜牧业畜牧业是化德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全县家畜存栏在五十万头(只)左右。同时也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皮毛肉周转之地。全县年产羊毛1000吨,各类皮张20多万张,肉食2000吨。通过人工种草和草场改造,全县草产业迅速发展,草产业收入已达到农牧业总收入的1/4。近年来,围绕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奶牛、寒羊座上正席。全县奶牛饲养量已达万头,逐步成为“蒙牛”等大型乳品企业的奶源基地。寒羊存栏16万只,三年内,寒羊饲养量可达到100万只。
交通电力化德县300多年前就是内地通往蒙古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的重要通商驿站之一。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化德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境内已形成“二线”(集通铁路、省际通道)“五大出口”(通往锡林郭勒盟、河北张家口市及市内邻近旗县)的交通网络。境内建有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四座变压站、邮电通讯、科技卫生、文化教育、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蒸蒸日上。2004年开通的化德网站当属全市首家旗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