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号航空母舰
目录 [隐藏] 1 简介 2 基本数据 3 武器装备 4 技术 5 发展简史 6 搭载飞机 7 退役 8 评价 9 肯尼迪简介
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简介logo
该舰是小鹰系列航母的改进型。最初计划设计成核动力,后来由于价格的因素而取消。纽波纽斯船厂建造,开工于1964年10月22日,1967年5月27日下水,1968年9月7日服役。1993年到1995年9月13日进行了COH延寿改装。计划服役到2018年,将会被CVN 79取代。五角大楼节约开支的计划是在白宫下令所有联邦政府机构减少2006财年预算开支的背景下出台的。目前美军正对这份需要经过国会批准的方案进行最后调整。根据五角大楼的方案,空军F/A-22“猛禽”战机的产量将大幅缩减。美军工业专家推测,美军可能将产量从277架减到160架;1968年开始部署的海军“肯尼迪”号航空母舰将退出现役12艘航母战斗群。这将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军首次减少现役航母的数量。海军还将减少每艘价值12亿美元的LPD-17“圣安东尼奥”级船坞运输舰以及 DD(X)未来驱逐舰的采购数量; 陆军将推迟部署旨在实现士兵之间以及士兵与武器平台之间实时共享信息的“未来作战系统”,该系统耗资可能高达1200亿美元。 报道认为,美军要大幅削减尖端武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打赢目前的战争比应付未来高科技敌人更加重要。举例来说,如果明年美军在伊拉克或者阿富汗受重挫,那么赢得20年后的一场战争也没什么意义。因此,五角大楼目前的首要任务是保障驻伊拉克和阿富汗的15万美军有充足经费把战争打下去,而不是把钱花在暂时没有实际价值的尖端武器上。自2001年拉姆斯菲尔德执掌五角大楼以来,他已经数次向被认为是冷战古董的昂贵武器系统开刀。例如陆军被迫砍掉了110亿美元的“十字军”火炮系统和380亿美元的“科曼奇”直升机项目。拉姆斯菲尔德更看重的是支持“网络中心战”的太空间谍卫星网络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
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基本数据开始建造日期:1964年10月22日
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
下水日期:1967年5月27日
开始服役日期:1968年9月7日
载员:舰员3045名,航空人员2500名
排水量:标准60700吨,满载82650吨
船体:长327米,宽39.2米
飞行甲板:长326.7米,宽76.8米
吃水深度:11.3米
动力装置:8台锅炉,4台蒸汽轮机
推进功率:20.9万千瓦
最大航速:30节
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武器装备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
3座8联装“海麻雀”舰对空导弹发射装置,3座“密集阵”近战武器系统,4座SRBOC电子对抗诱饵发射装置,1台SLQ-36“女水妖”拖曳式诱饵,SPS-49对空搜索雷达,SPS-67水面搜索雷达,SPS-64导航雷达,SPS-43作战系统,3座Mk-91导弹控制系统,SLQ-29雷达电子对抗系统,WLR-1雷达电子监视系统,WLR-11雷达电子监视系统,Mk-95火力控制系统一般来说,除少量自卫武器外,航空母舰的武器就是它所运载的各种军用飞机。航空母舰的战斗逻辑是用飞机直接把敌人消灭在距离航母数百公里之外的领域,没有一种舰载雷达的扫描范围能超过预警机,没有一种舰载反舰导弹的射程能超过飞机的航程,没有任何一种舰载反潜设备的反潜能力能超过反潜飞机或直升机,飞机就是最好的进攻和防御武器,所以无需再安装其它进攻性武器。但是前苏联的航母同时装备有远程舰对舰导弹,从这一点来说前苏联的航母是航母与巡洋舰的混合体。舰队:航空母舰从来不单独行动,它总是由其它船只陪同下行动,合称为舰队,又称为航空母舰战斗群。这些陪同船只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等,它们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和对其它舰只以及潜艇的保护。此外舰队中还有潜艇做侦察和反潜任务。供给舰只和油轮扩大整个舰队的活动范围。此外这些舰艇本身也可以携带进攻武器,比如巡航导弹。
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技术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
固定翼飞行器从航空母舰起飞的方式可以分三种。第一种是蒸汽弹射起飞,使用一个平的甲板作为飞机跑道。起飞时一个蒸汽驱动的弹射装置带动飞机在两秒钟内达到起飞速度。目前只有美国具备生产这种蒸气弹射器的成熟技术。蒸汽弹射有两种弹射方式,一种是前轮弹射,由美国海军于1964年试验成功,弹射时由滑块直接拉着飞机前轮起飞。这样不用8~10人来为飞机挂拖索和减拖索了,弹射时间减短,飞机安全性好。美国现役航母都采用这种方式。第二种是拖索式弹射,顾名思义,就是用钢质拖索牵引飞机加速起飞,这种弹射方式比较老,各方面都不如前者好,目前只有法国的“克莱蒙梭”级航母使用。第二种是斜板滑跳起飞。有些航空母舰在其甲板前端有一个“跳台”帮助飞机起飞。飞机在起飞的时候以自己的动力经由跳台的协助跳上空中。这种起飞方式不需要复杂的弹射装置,但是飞机起飞时的重量以及起飞的效率不如弹射。英国、意大利、印度和俄罗斯的一些航空母舰便采用这种技术。在两种情况下航空母舰都必须以20节(36公里/小时)以上的速度逆风航行,来帮助飞机起飞。除此以外,电磁弹射器是正在研究中的下一代飞机弹射装置,与传统的蒸汽式弹射器相比,电磁弹射具有容积小、对舰上辅助系统要求低、效率高、重量轻、运行和维护费用低廉的好处。
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发展简史启蒙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个从一条停泊的船只上起飞的飞行员是美国人尤金•埃利(Eugene Ely),他于1910年11月14日从美国海军伯明翰号轻巡洋舰(USS Birmingham CS-2)上起飞。1911年1月18日,他成功地降落在宾夕法尼亚号装甲巡洋舰(USS Pennsylvania ACR-4)上长31公尺、宽10公尺的木制改装滑行台上,成为第一个在一艘停泊的船只上降落的飞行员。英国人查尔斯•萨姆森是第一个从一艘航行的船只上起飞的飞行员。1912年5月2日他从一艘战列舰上起飞。第一艘为飞机同时进行起降作业提供跑道的船只是英国“暴怒”号巡洋舰,它的改造1918年4月完成。在舰体中部上层建筑前半部铺设70米长的飞行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加装了87米长的飞行甲板,安装简单的降落拦阻装置用于飞机降落。第一艘安装全通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是由一艘客轮改建的英国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它的改造1918年9月完成。 1918年7月19日七架飞机从暴怒号航空母舰上起飞,攻击德国停泊在同德恩的飞艇基地,这是第一次从母舰上起飞进行的攻击。1917年,英国按照航空母舰标准全新设计建造了竞技神号航空母舰,第一次使用了在飞行甲板右舷的岛状上层建筑。第一艘服役的从一开始就作为航空母舰设计的船只是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它1922年12月开始服役。从此,全通式飞行甲板、上层建筑岛式结构的航空母舰,成为各国航空母舰的样版。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是1922年3月22日正式启用的兰利号(USS Langley CV-1)。兰利号航空母舰并不是一开始就以航空母舰为用途所建造的舰艇,其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号补给舰(USS Jupiter AC-3),美国海军看上它载运煤炭用的腹舱容量充足,因此将其改装为航空母舰。
第一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2年各海军强国签署的《华盛顿海军条约》严格控制了战列舰建造,但条约准许各缔约国利用部分停建的战舰改建航空母舰,例如:美国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日本的赤城号航空母舰和加贺号航空母舰。在航空母舰上装备重型火炮是这一阶段航空母舰发展的特色。30年代英国建造的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采用了全封闭式机库、一体化的岛式上层建筑、强力飞行甲板、液压式弹射器,被誉为“现代航母的原型”。1936年《华盛顿海军条约》期满失效,海军列强又展开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美国的约克城级航空母舰、日本的翔鹤级航空母舰、英国光辉级航空母舰,是这一时期的杰作。航空母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度被广泛的运用。它是一座浮动式的小航空站,携带着战斗机以及轰炸机远离国土,来执行攻击敌人目标的任务。这使得航空母舰可以由空中来攻击陆地以及海上的目标,尤其是那些远远超过一般射程之外的目标。由航空母舰上起飞飞机的战斗半径一直不断地在改变海军的战斗理论,敌对的舰队现在必须在看不到对方舰船的情况下,互相进行远距离的战斗。这彻底终结了战列舰为海上最强军舰的优势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航空母舰在太平洋战争战场上起了决定性作用,从日本海军航空母舰编队偷袭珍珠港,到双方舰队自始至终没有见面的珊瑚海海战,再到运用航空母舰编队进行海上决战的中途岛海战,从此航空母舰取代战列舰成为现代远洋舰队的主干。美国建造了大批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组成庞大的航空母舰编队,成为海战的主角。战争期间廉价的小型护航航空母舰被大量建造,投入到反潜护航作战中。
“肯尼迪”号航空母舰(CV-67)以美国第35任总统肯尼迪的名字命名。1967年5月,肯尼迪9岁的女儿卡罗莱娜参加了命名仪式并剪彩。1968年9月7日,“肯尼迪”号开始正式服役,当时它是一艘攻击型航空母舰,编号为CVA-67,到了70年代初期,它的编号改为CV-67,这就意味着它将负起包括反潜功能在内的全面海上作战任务。 1989年1月4日,从“肯尼迪”号上起飞的F-14战斗机击落两架接近航空母舰战斗群的利比亚米格-23战斗机。 1991年1月16日,“肯尼迪”号投入海湾战争,共向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发起114次攻击,出动飞机2895架次,飞行11263小时,投入1587吨炸弹。 “肯尼迪”号预计将服役到2018年。
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搭载飞机85架F-14“雄猫”战斗机,F/A-18“大黄蜂”战斗/攻击机,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E-2C“鹰眼”预警机,S-3“海盗”反潜飞机
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退役2007年3月22日,美国海军举行“约翰·肯尼迪”号号航母退役仪式2007年3月22日,美国海军举行“约翰·肯尼 迪”号号航母退役仪式
“约翰·肯尼迪”号号航母国旗被水兵收回
美国退役航母“约翰·肯尼迪”号(CV67)已于3月17日离开弗吉尼亚州诺福克海军站,被拖往美国海军在费城的舰艇封存场。
该舰计划2008年3月20日抵达该封存场,在美国海军部长作出该舰最终处理决定之前,将在此进行封存。
“肯尼迪”号的封存意味着该航母虽然退出现役,但处于安全保存的状态,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需要航母,该航母可以随时重新入役。
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评价“肯尼迪号”航母的“足迹”遍及全世界,曾参与两次伊拉克战争。母舰长320米,可以载负70架战机及4,600名船员。曾两次随“肯尼迪号”出征的后勤部队指挥官韦伯斯特,也被邀请出席航母的荣休仪式。“感觉苦乐参半。喜的是各位船员可以踏上另一段事业之路,悲的是这艘伟大的战舰不再出航。”
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肯尼迪简介在他总统任期内的主要事件包括:猪湾入侵、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的建立、太空竞赛、越南战争的早期活动以及美国民权运动。 在针对美国总统功绩的排名中,肯尼迪通常被历史学家列在排名的中部偏上的位置,但他却一直被大多数美国民众视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肯尼迪于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官方在随后的调查报告中公布的结果表明,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是杀害总统的凶手。他的遇刺被视为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决定性影响的事件之一,因为这一事件在其后数十年中一直影响了美国政治的发展方向。
美国
美国乔治·布什号航空母舰|美国企业号航空母舰| 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 |美国尼米兹号航空母舰| 美国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 |美国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 美国西奥多·罗斯福号航空母舰 | 美国林肯号航空母舰 | 美国华盛顿号航空母舰 | 美国约翰·斯坦尼斯号航空母舰 | 美国杜鲁门号航空母舰 | 美国里根号航空母舰
俄罗斯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
西班牙
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航空母舰 | 西班牙胡安·卡洛斯一世号航空母舰
法国
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
意大利
意大利凯沃尔号航空母舰 |意大利加里波第号航空母舰
英国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空母舰和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分别计划于2014年和2016年服役。
泰国
泰国差克吕·纳努贝特号航空母舰 | 泰国皇家公主号航空母舰
日本
日本日向号航空母舰
阿根廷
阿根廷5月25日号航空母舰
巴西
巴西圣保罗号航空母舰
印度
印度维拉特号航空母舰
韩国
韩国独岛号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