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带鳞鳍梅鲷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黑带鳞鳍梅鲷

黑带鳞鳍梅鲷Pterocaesio tile

分类学地位 taxonomy

|__真核生物域Eukarya

|__动物界Fauna

|__脊索动物门Chordata

|__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__有颌上纲 Gnathastomata

|__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鱼纲Pisces__硬骨鱼系)

|__幅鳍亚纲 Subclass Neopterygii

|__棘鳍总目Acanthopterygii

|__鲈形目Perciformes

|__鲈亚目Percoidei

|__鲈总科 Percoidea

|__笛鲷科Lutjanidae

体呈长纺锤形;标准体长约为体高之3.8-4.4倍。口小,端位;上颌骨具有伸缩性,且多少被眶前骨所掩盖;前上颌骨具二个指状突起;上下颌前方具一细齿,锄骨无齿。体被中小型栉鳞,背鳍及臀鳍基底上方一半的区域均被鳞;侧线完全且平直,仅于尾柄前稍弯曲,侧线鳞数68-74。背鳍硬棘X-XII,软条20-21;臀鳍硬棘III,软条12。体背蓝绿色,腹面粉红色,体侧沿侧线有一黑褐色纵带直行至尾柄背部,并与尾鳍上叶之黑色纵带相连。各鳍红色;尾鳍下叶亦有黑色纵带。

主要栖息于沿岸泻湖或礁石区陡坡外围清澈海域,性喜大群洄游于礁区之中层水域,游泳速度快且时间持久。属日行性鱼类,昼间在水层间觅食浮游动物,夜间则于礁体间具有遮蔽性的地方休息。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之热带海域,西起非洲东岸,东至马贵斯群岛,北至日本,南迄新加勒多尼亚。

习性:

栖息於1~60公尺海域,常成群于礁盘上方、断崖旁有强劲水流的地区活动,夜晚则於礁石缝隙或依靠于礁石边休息。肉食性,以浮游动物为主。

分布:

印度-太平洋热带海域,包括台湾南部及兰屿、绿岛海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