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

兰州石化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是集炼油、化工、机械仪表制造、工程技术、工程建设、检维修及矿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炼化企业,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炼化生产基地,能源战略地位非常突出。公司地处甘肃省兰州市,拥有权属土地总面积27.84平方公里,全民在职员工2.74万人,集体及其他用工0.96万人,总资产340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620亿元。

兰州石化公司的前身——兰炼、兰化(简称“两兰”)均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是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炼化生产企业,历来以出产品、出技术、出人才、出经验著称。自1958年建成投产以来,“两兰”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08年底,累计加工原油1.71亿吨,生产乙烯476万吨,上缴税费147.77亿元;先后从这里诞生了多套国内炼油化工生产装置第一,多项炼油化工先进技术,开发生产了一系列国家急需的石油化工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向全国各地输送优秀管理及技术人才3万多名,有31名同志担任了省部级以上领导职务。被誉为新中国石化工业的“摇篮”,素有“共和国长子”之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等先后来企业视察,给予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

1998年,“两兰”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整体划转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从1999年开始,“两兰”按照中国石油的总体部署,在八年时间先后经历了“四三二一”重组整合的历程。1999年8月,在上市与未上市主辅分离中,兰炼被分为兰州炼化公司和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兰化被分为兰州石化公司和兰州化学工业公司,产生了“四兰”;2000年10月,上市的兰州炼化公司和兰州石化公司整体合并,组成上市部分的兰州石化公司,“四兰”变成了“三兰”;2005年5月12日,未上市的兰州炼油化工总厂和兰州化学工业公司整体合并,成立了兰州石油化工公司,“三兰”变成新“两兰”;2007年6月12日,兰州石化公司和兰州石油化工公司重组整合,成立了新的兰州石化公司,实现了中国石油在兰州地区炼化业务的一体化管理。

进入新世纪,在中国石油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兰州石化公司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实现了兰州地区炼化业务的跨越式发展。通过新建、改扩建一批装置,公司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05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达70万吨/年,化肥、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炼油催化裂化催化剂产能分别达到52万吨/年、124.5万吨/年、17.5万吨/年和5万吨/年。现有炼化生产装置90套,加工7种原油,能生产汽煤柴油、润滑油基础油、化肥、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炼油催化剂、精细化工、有机助剂等多品种、多牌号、多系列石化产品。拥有汽油加氢、丁二烯抽提、丁苯橡胶、丁腈橡胶、C5加氢石油树脂成套技术,炼化主要工艺技术和炼油催化裂化催化剂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装备制造优势技术,拥有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大型炼油化工施工能力,工程设计的成套技术,以及完备的矿区配套系统和综合服务业务。可生产2000-33000千瓦8个类别的烟气轮机、5大类11个系列的石油化工机械产品、6大类100多个品种的仪表产品。重组改制以来,申请专利266项,获授权专利181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2项。

长期以来,兰州石化公司秉承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宗旨,继承“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优良传统,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为人先,超越自我”的精神和“高严细实”的作风,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积极推进科学管理、和谐管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不断夯实,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企业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先后荣获全国“勤俭办企业五面红旗”、国家质量管理奖、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设备管理优秀奖、全国环境优美工厂、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基层先进党组织等100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荣誉称号。

展望未来,兰州石化公司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总纲,按照中国石油的总体部署,全面实施技术进步、资源节约、员工发展、人员转移、企业文化建设五大战略,围绕“做好做强,做大做精,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的总体目标,统筹炼化主营业务、矿区服务业务和多种经营业务协调发展,不断追求装置规模化、生产清洁化、产品差别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和环境优美化,全面建设“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科学发展、充满活力、环境友好”的和谐企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