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鲳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白鲳科

白鲳科 Ephippus orbis

分类学地位 taxonomy

|__真核生物域Eukarya

|__动物界Fauna

|__脊索动物门Chordata

|__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__有颌上纲 Gnathastomata

|__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鱼纲Pisces__硬骨鱼系)

|__幅鳍亚纲 Subclass Neopterygii

|__棘鳍总目Acanthopterygii

|__鲈形目Perciformes

|__鲈亚目Percoidei

|__鲈总科 Percoidea

种类:台湾地区计有鱼种4种

生态:中下层群游性鱼类,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浮游动物为食。

体菱形至圆形,高而短。头高大于头长。眼大。口小;吻短,圆钝;上下颌约等长;颌齿尖细,呈刷毛状,或齿大,门齿状;腭骨无齿。鳃盖膜与峡部相连。鳃耙细短,具拟鳃。体被中小型栉鳞;眶前骨与前鳃盖缘裸出;奇鳍亦被鳞;侧线弧形。背鳍与臀鳍高立或一般,硬棘与软条间或具缺刻,或无;尾鳍双凹形或截形。全世界计7属,粗估有20种(Nelson, 1994)。主要栖息于礁区上方或在外围砂泥底中下层之水域群游,或居住于具遮蔽或更靠外海之礁区。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浮游动物为食。燕鱼属(Platax)鱼类易于驯服且性好奇,常可见他们在潜水夫四周悠游,有时更可以用手喂食。在自然状况下,部分种类之幼鱼会拟态为漂流之枯叶或拟态有毒之扁虫。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之热带及亚热带海域。

体侧扁,呈菱形或圆形,体高而身短,头部轮廓陡斜,头高大于头长。吻短,口小而圆钝。上下颌约等长;颌齿尖细,呈刷毛状,有些具如门齿状的大齿;腭骨无齿。鳃盖膜与喉之峡部相连,鳃耙细短,具拟鳃。体覆鳞片,为中小型的栉鳞;连奇鳍亦覆有鳞片;眶前骨与前鳃盖缘部分光滑无鳞。有些鱼的背鳍与臀鳍甚长,高耸而直立,硬棘与软条间有时具深缺刻,尾鳍为双凹型或截形。

白鲳科分布于世界三大洋之热带及亚热带海域,主要栖息于沙泥底质的中下层水域或是礁区上方,或是居住于更靠外海之礁区。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及浮游动物为食。其中燕鱼属(Platax)鱼类易于驯服且生性好奇,常可见他们在潜水夫四周悠游,毫不畏惧,有时更可以用手餵食。在自然状况下,部分种类之幼鱼会拟态为漂流之枯叶或拟态有毒之扁虫。全世界计7属,粗估有20种,台湾纪录2属5种。

如:白鲳、燕鱼、圆眼燕鱼、圆白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