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狐口
飞狐口今名北口峪,也称四十里黑风洞,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宋家庄乡北口村南500米,是太行山脉的最东端,恰当太行山脉和燕山、恒山山脉的交接点。平均海拔1500到2500米之间,山的北坡,紧挨着开阔的蔚县壶流河盆地,山的南坡则是乱石横卧,浊流湍急的涞源县拒马河上游河谷。飞狐峪最宽处只有七、八十米到一百米,最窄处,只有二米到三米,仅可错过一辆牛车骡驮,它的制高点是小岭鞍。几千年来,飞狐口一直是华北大平原与山西高原、蒙古太原的要隘,关内通往关外的重要孔道,出了这条大山峪,北面可以东去辽东,西去甘绥,北上太原,越过沙漠大碛,直达蒙古和贝加尔湖,南面可以东下江浙,南去中州湘楚,西赴陕川。
飞狐口的直正山口,就是现在的北口。出北口,便是壶流河盆地,山势转平,无险可据。所以,历朝历代,一般都在北口设置管理关卡。之所以叫做飞狐口,据《辽史》的“地理志”记载说:“相传有狐于岭,食五粒松子,成飞狐,故此处名飞狐口”。飞狐口是历史上名闻遐迩的古战场。古籍上称飞狐口“襟带桑乾,表里紫荆”,“撮乎云谷之间,吭背京鼎,号锁钥重地”。所以,古来许多大的战争都与这重山竣岭中的飞狐口有密切的关联。最早有记载的一次战争,是春秋末期赵襄子征服古代国的战争。飞狐口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汉初,公元前204年刘邦与项羽逐鹿中原,被项羽打了个落花流水,想退守到关中去。他手下的谋士郦食其分析了天下形势,反对西逃,提出东塞太行之险,北距飞狐口,南守白马之津,便可以在战略上形成在包围的形势压倒项羽的建议。刘邦执行这一战略,果然最终击败了项羽。
东汉光武帝刘秀东征冀州群雄直到拿下代上谷,一举控制了飞狐口这条关隘孔道,无后顾之忧了,才宣布了登基。公元前36年,刘秀深知飞狐口的重要,下令让自己的大将杜茂、王霸正式领兵治理飞狐口,即现在的黑石岭。历史上还有多少战争于此发生亦不可估测。
赵长城位于的飞狐口直正山口的西山岭上(东山岭因地形险峻,无长城),石灰岩块石垒砌,形制同张家窑、西庄头赵长城一致。现残存200多米,宽3米,现存最高处仅有30厘米,其余部分仅能看到遗迹,在现存的地段残存着解放时期砌筑的防御和水利设施工事,防御工事用青砖砌筑,根据现存的遗迹和村人的介绍,是将村里的民房拆除后建起来的一座碉堡。水利设施也是在解放初期村里人将长城拆除后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