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性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异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正常组织成份的差异程度。正常情况下,自身组织和细胞不引起免疫应答,只有异种物质才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所以,异物性是一种物质成为抗原的重要条件。通常抗原来源与宿主种系关系越远,免疫原性越强;反之,种系关系越近免疫原性越弱。如鸭血清蛋白对家兔呈强免疫原性,而对鸡则呈弱免疫原性。但异物性并不仅指异体成份,自身成分在胚胎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或自身成分发生改变与修饰能被自身免疫系统识别的物质也可被视为异物。

异物性物质通常可分为以下三类

1 .异种物质 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异种动物血清、植物蛋白质(花粉、孢子等)。

2 .同种异体物质 如人类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 A 、 B 、 O 、 Rh );组织相容性抗原等。

3 .改变与修饰的自身成份及隐蔽的自身成份的释放 主要在外伤、感染、电离辐射及药物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下,使自身正常组织结构发生改变,以及隐蔽的自身抗原(甲状腺球蛋白、眼晶状体蛋白、精子等)释放人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