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奖项名称: 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其他名称: 中国工程科技奖
创办时间: 1996
主办单位: 中国工程院
奖项介绍
“光华工程科技奖”, 1996年首届颁奖,至今已四届。本奖由台湾实业家尹衍樑、陈由豪、杜俊元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共同捐资,经国家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的。
“光华工程科技奖”,由中国工程院管理、承办。其设立宗旨,是对在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中国工程师、科学家给予奖励,激励其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果。
“光华工程科技奖”,面向工程科技界,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设奖的作用,已经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工程科技界引起广泛关注。
光华工程科技奖,是由台湾实业家尹衍樑、陈由豪、杜俊元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共同捐资,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的,旨在对工程科技及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中国工程师、科学家给与奖励,激励其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工作顺利开展,以取得更大成果。光华工程科技奖由中国工程院管理、承办,自1996年首届颁奖,至今已是第四届,共有55位工程师、科学家获此殊荣。
“光华工程科技奖”是由台湾实业家尹衍樑、陈由豪、杜俊元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清华校友朱光亚共同捐资,经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的,前两届的奖励名称为“中国工程科技奖”,第三届称为“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该奖由中国工程院管理、承办,旨在对工程科技及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中国工程师、科学家给予奖励,激励其从事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其工作顺利开展,以取得更大成果。自1996年首届颁奖以来,每两年评选一届,至今已是第四届,共有55位中国工程师、科学家获此殊荣。我校张光斗院士、张维院士曾在1996年首届评选中获“中国工程科技奖”;我校金国藩院士、龙驭球院士、钱易院士在2000年第三届评选中获“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
与前三届不同的是,第四届中成就奖和青年奖是在原来奖项基础上首次设立的。
评奖规则
评奖规则
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管理细则
(第四届)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振兴中华,促进中国工程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根据《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规定,中国工程院接受境内外个人及组织的捐助,设立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奖励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做出贡献的人员。
第二条 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本奖的提名、评审和授奖,特制定细则。
第三条 本奖面向全国符合其宗旨的中国籍学者(含居住在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侨居他国者),不对单位和项目集体。凡在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取得杰出成就的中国籍工程师、科学家,可通过规定程序,经过提名、评审,获得奖励。
第四条 本奖的奖励每两年进行一次。
第二章 奖项、名额、奖金
第五条 本奖参照工程科学技术的主要类别及目前中国工程院现有学部专业领域设奖,奖项分为“中国工程科技光华成就奖”(以下简称“光华成就奖”)、“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以下简称“光华奖”)和“中国工程科技光华青年奖”(以下简称“光华青年奖”)三类。
第六条 本奖奖励名额为:“光华成就奖”1名;“光华奖”不超过16名,每个学部专业领域不超过2名;“光华青年奖”不超过8名,每个学部专业领域不超过1名。必要时理事会可对名额进行增减,实行宁缺勿滥的原则。
第七条 本奖奖励金额为:“光华成就奖”100万元人民币;“光华奖”每人15万元人民币;“光华青年奖”每人10万元人民币。
第三章 提 名
第八条 本奖候选人,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渠道提名,不受理本人申请。
第九条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被提名为“光华奖”和“光华青年奖”候选人:
1、在重大工程设计、研制、建造、生产、运行、管理等方面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有重要贡献者;
2、在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有重要发现、发明,并有显著应用成效,成绩杰出者;
3、应用本人研究成果、发明创造,发展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成效特别显著者。
注:“光华青年奖”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50岁(以提名时为准)。
第十条 候选人可通过两种渠道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提名,本奖理事会理事提名。
每位院士和理事提名“光华奖”和“光华青年奖”各不超过2人,获得3人以上提名的候选人为有效候选人。是院士又是理事的每人提名也不超过2人。
第十一条 提名候选人时,应逐项填写《中国工程科技光华奖提名书》,并按规定提供完备的候选人材料。
第十二条 候选人材料,凡涉及保密问题需经本人单位保密办出示同意参加评审证明。
第十三条 候选人材料,凡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引起的争议、投诉等,后果由材料提供人承担。
第四章 评 审
第十四条 为了保证本奖的公正性、权威性和便于操作,对候选人的评审工作,按专业领域分别委托中国工程院各学部进行初评。评审委员会由不少于11位院士组成。
第十五条 评审委员会对候选人书面材料进行审议。在评审过程中,可向有关专家和单位征求意见,必要时,也可组织答询或现场调查,并以书面形式通报评委会成员。
第十六条 评审委员会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制。参加投票的评委不得少于全体评委人数的三分之二。获得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赞成票的候选人,方能成为获奖候选人,提请理事会终评。初评结果不对外公布。
第十七条 理事会对获奖候选人进行终评。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参加表决的理事不得少于全体理事人数的三分之二。获奖者须获得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
“光华成就奖”获奖者由理事会评审,从“光华奖”获奖者中产生,不单独提名。
理事会于颁奖大会前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公布获奖人名单。
第十八条 评审过程中实行回避制度。回避的范围和办法是:评审者不参加对有直系亲属和主要旁系亲属关系的候选人进行评审(直系亲属和主要旁系亲属是指:父母、夫妻、公婆、岳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婿媳、叔(姑)侄、甥(姨)舅等)。
第十九条 提名和评审中凡有贿赂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该候选人候选资格,同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 颁 奖
第二十条 光华奖颁奖仪式定于2002年6月,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期间举行。由理事会授奖。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细则的解释权属本奖理事会。
历届获奖情况
历届获奖情况
第二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第二届获奖人员名单
王兴治 张炳炎 苏君红 张直中 邵象华 舒兴田 张宗祜 王序森 陈 植 卢良恕 侯 锋 牟善初 宋 干 王寿云
王兴治 飞行器总体设计专家
苏君红 红外技术专家
邵象华 钢铁冶金专家
张宗祜 水文、工程地质专家
陈 植 建筑设计专家
侯 锋 蔬菜育种专家
宋 干 医学病毒专家
张炳炎 船舶设计专家
张直中 雷达工程专家
舒兴田 分子筛制造工程专家
王序森 桥梁工程专家
卢良恕 小麦育种与农业发展战略专家
牟善初 老年医学专家
王寿云 系统工程专家(王寿云先生已因公牺牲)
历届获奖情况
第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第三届获奖人员名单
戚发轫 罗沛霖 金国藩 殷瑞钰 汪旭光 郑绵平 钱正英 龙驭球 刘更另 钱 易 汤钊猷
历届获奖情况
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
第四届获奖人员名单
成就奖
张光斗
光华奖
柳百成 刘友梅 姜汉文 沈昌祥 师昌绪
黄培云 朱建士 钱皋韵 丁大钧 郁铭芳
王正国 刘玉清 张寿荣
青年奖
谢咏山 周万幸 李旺兴 陈德辉 刘志红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