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龙角
百龙角,就是芦荟。又名蕃拉、油葱等,为百合科多年生肉质草本。我国产斑纹芦荟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地。芦荟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酚性物质、萜类、甾体、糖类及生物碱等,其中最常见的是芦荟大黄素及芦荟甙,后者为我国药典指定的芦荟成分含量的标志物。其药理活性有健胃、通便、清热、消炎、杀虫、抗肿瘤、润肤、治烫伤等。味苦、性寒。
(一)植物征特及品种简介
1.植物特征芦荟叶肥厚多汁,簇生于短茎上,呈莲座状。叶长披针形,边缘齿状刺,有或无斑纹,总状花序腋生,花橙红色,花被筒状、上端6裂,雄蕊6,子房上位,3室,花柱线形,蒴果,种子不育(图10-10)。
2.品种简介药用芦荟有以下品种:翠叶芦荟(A.veraL.),又称美国芦荟、库拉索芦荟,是产量高、用途广的首选品种。木立芦荟(A.arborescens Mill.)在日本大量种植,最为耐寒,口感稍好。中华斑纹芦荟 (A.vrra L.var.chinensis)是库拉索芦荟在中国云南红河河谷地区的变种,喜暖忌寒,口感好但健胃效果差、苦味小,与皂质芦荟(A.saponaria)一样多用于护肤美容或食用。好望角芦荟(A.ferox Mill)是开普芦荟的代表种,是欧洲药典中记录使用的种。
(二)生物学特性
1.生长发育芦荟12月至翌年3月开花。目前药用品种均不结籽,只有好望角芦荟用种子繁殖。从地下茎形成植株或从老茎叶腋处产生侧芽繁殖。一般取下部老叶药用,幼叶基本无有效成分。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芦荟喜温暖、怕寒冷,应选终年无霜地区种植、如有霜期,冬季栽培温度不低于5℃。芦荟喜光、耐旱,要求土壤潮湿、肥沃,疏松透气,忌涝,忌黏土。
(三)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宜选阳光充足、排水良好、肥沃的地段。定植前翻耕土地,每666.7平方米施腐熟有机肥22500千克作基肥。畦宽0.8~1米,长视地形而定。
2.繁殖方法
(1)有性繁殖芦荟一般白花授粉不结实。药用芦荟中只有好望角芦荟分蘖差,靠种子繁殖。春季收种子晾干后秋季点播于苗床并盖膜保温保湿,播后1~2个月出苗,苗床见干见湿,薄施磷钾肥或奥普尔800倍液。苗长至10厘米以上或5片真叶以上时可移栽。
(2)无性繁殖
①分株繁殖根茎萌芽分离后定植于素沙床上注意保湿防涝,3周至1个月可生新根。
②扦插繁殖茎生侧芽或茎段(含3~5节),顶芽均可扦插于素沙床(切口晾干),保温保湿防涝条件下1个月可生新根。以上管理同种子苗。
③组织培养育苗取顶芽或侧芽经常规消毒后无菌接种于生芽培养基内,2月后可成丛生芽,转移至生根培养基后1个月可形成根。完整苗移栽于沙、蛭石等基质。注意控制含水量不得高于50%,半遮荫。
3.田间管理芦荟苗定植于大田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排水在保持土壤湿润的情况下注意排水防止烂根,及时摘除烂叶。
(2)松土除草松土可保滴防涝,及时除去杂草以保证田间通风及透光。
(3)施肥每公顷施60000千克腐熟有机肥作基肥。无机肥500~800倍液每季度叶面喷洒1次,氮:磷:钾大致比为5~10:20:20。
4.病虫害防治
目前国内发现四种芦荟真菌病害,它们是褐斑病(Ascochyta tini Sacc.),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叶枯病(Leptosphaeria sp.),白绢病(Sclerotiumrolfsii Sacc)。其中前三种为害叶,后一种为害全株。各种病害均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生。预防可增施磷钾肥、喷洒波尔多液、治疗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偶有红蜘蛛、棉铃虫、介壳虫为害,但一般发生量小,不用防治。个别大量发生时可对症下药。
5.良种繁育芦荟属植物中多自然杂种或人工杂种、许多种近交或自交不育。利用不结实的雄性不育系作母本,利用结实的种作父本,可进行人工杂交育种,其后代如可结实,可利用花药培养技术进行单倍体育种。目前较好的药用品种多为不结实的种类,不易进行杂交,可通过选择优秀的芽变进行快速繁殖来获得优良品种,其中库拉索芦荟单叶产量最高,木立芦荟最耐寒,斑纹芦荟最耐热,皂质芦荟最抗病。应首选大量繁殖库拉索芦荟和木立芦荟。
(四)采收加工芦荟种植年限越长,其老叶成分含量越高。一般2~3年后收获。取生长饱满的叶,由下自上收获2~3片叶,收时连同叶鞘一起剥下。加工方法很多。将叶切口向下竖立于容器中,取流出液干燥即可。另有将叶切片水煮过滤后浓缩成膏的方法。其他深加工方法可得口服液、饮料、护肤膏霜、粉末、浴液、洗发精、防晒乳、面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