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
阿拉斯加级大型巡洋舰最初设计计划可以追述到1930年代,当时美国海军获得情报,日本海军正计划建造类似德国海军德意志级装甲舰的“超级巡洋舰”,虽然日本海军最后没有实施建造计划,1938年美国海军仍然决定设计一种较强火力的巡洋舰,计划作为巡洋舰分舰队领舰。设计方案经过数次变更。1941年阿拉斯加级预算获得批准。阿拉斯加级采用平甲板舰型,设计标准按照重巡洋舰制定,船体水线长/宽比较大,舷侧水下只有1道防鱼雷隔舱,动力系统输出功率要高于同期建造的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安装三座三联装9门12英寸口径主炮,比美国海军之前建造的重巡洋舰大幅度加强了防御装甲。
阿拉斯加级原计划建造6艘,舰名以当时美国管辖的美属海外领地命名。同级舰:阿拉斯加号(Alaska、CB-1)、关岛号(Guam、CB-2)、夏威夷号(Hawaii、CB-3) 。阿拉斯加号1941年12月开工,1943年8月下水,1944年6月服役。二号舰关岛号1942年2月开工,1943年11月下水,1944年9月服役。三号舰夏威夷号1943年10月开工,由于战争的结束,下水后停建(完工程度80%),后三艘菲律宾号、波多黎各号、萨摩亚号建造计划被取消。
阿拉斯加级在太平洋战争中主要充当巡洋舰分舰队的旗舰,伴随舰队航空母舰作战承担护航任务。曾经参加炮击舰队炮轰过日本本土。战争结束后,在大幅削减军费的冲击下,耗费昂贵的阿拉斯加级相继在1940年代末退役拆毁。
阿拉斯加级美国海军称为“大型巡洋舰”(large cruiser)。其设计介于新型战列舰与重巡洋舰之间,最初的思路是专门用于对付敌方重巡洋舰,比较近似于以前的战列巡洋舰。但是在船型、武备和防御装甲以及运用思想方面不尽相同。阿拉斯加级的造价比美国海军的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高出近一倍,相当于依阿华级战列舰造价的70%。有限的用途,昂贵的耗费决定了阿拉斯加级战后的命运,注定是一种特定条件下带有很强实验性色彩的军舰。
性能数据:
设计排水量:27000吨,满载排水量:34253吨
尺寸:全长246.3米/型宽27.6米/最大吃水9.2米
动力:8座锅炉,4台蒸汽轮机,主机功率150,000马力;最大航速:33节
续航力:11350海里/15节
武备:9门三联装12英寸/50倍口径主炮;12门双联装5英寸口径高平两用炮;40毫米高炮56门,20毫米高炮34门.
装甲:舷侧装甲带(最大)241毫米(倾斜角10度),主甲板(最大)122毫米,炮塔(正面)325毫米,炮座330毫米,司令塔(最大)269毫米
舰员:设计编制151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