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土
发育于风成沙性母质的土壤。主要特征是土壤矿质部分几乎全由细砂颗粒组成,剖面层次分化不明显,风蚀严重,土壤处于幼年阶段。主要分布于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和多沙暴的地区,包括世界各大洲的沙漠、草原和半荒漠草原地带。中国主要分布在北纬36°~49°之间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沙土的形成过程与流动沙性母质上自然植被的出现、繁衍和演变紧密相关,当由流动性沙性母质构成的沙丘上出现稀疏的植物时,风沙土的成土过程即告开始。风沙土质地粗,细砂粒占土壤矿质部分重量的80%~90%以上,土壤表层多为干沙层,有机质含量低,有盐分和碳酸钙的积聚。根据植被生长疏密和沙性母质流动性大小可分为3个亚类:①流动风沙土。成土过程微弱,风蚀严重,植物难定居。②半固定风沙土,随流动风沙土着生植物的增多,覆盖增大,风蚀作用和缓,土壤表面变紧实并出现薄层结皮,流动性变小,而呈半固定状态。土壤有机质有所增加。③固定风沙土,除有沙生植物外,还掺入一些地带性植物种,地表结皮增厚,沙面更紧实,剖面分化明显,有团块状结构出现,抗风能力增强,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明显。改良风沙土要制止风沙土流动,主要措施是:保护自然植被,建立人工绿色带,覆盖风沙土表面,增施有机肥、种植豆科绿肥,利用化学固沙材料增加风沙土颗粒的固结能力、以减缓风沙土的流动性,有水利条件的可引水拉砂、阻砂、灌淤。改变面貌的关键是发展灌溉业。
主要分布在中国北部的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风沙土的特征是成土作用经常受到风蚀和沙压,很不稳定,致使成土过程十分微弱,土壤性状与风沙堆积物无多大改变。随沙地的自然固定和土壤形成阶段的发展,由流动风沙土到半固定、固定风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只要增加肥分与水分,使植被逐步稳定生长,也能成为农林牧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