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奴隶贸易

非洲奴隶贸易
slave trade in africa
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叶末,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黑非洲掳走大批黑人,将其远程贩运到美洲等地,这就是血腥的非洲奴隶贸易。由于奴隶贸易主要是在大西洋东西两岸进行,西方国家一般称为“大西洋奴隶贸易”。奴隶贸易延续4个世纪之久,使亿万非洲人丢掉生命,给非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是非洲历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时期。奴隶贸易为西欧资本家带来了巨额利润,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在非洲历史上,奴隶买卖很早就出现。公元1世纪的《红海回航记》一书就有关于来自非洲之角(今索马里)的奴隶的记载。7世纪末,阿拉伯人进入北非后,也曾把抓来的黑人贩运到阿拉伯国家以及波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欧洲,14世纪已经有西班牙人贩卖从北非带来的黑奴,尔后葡萄牙人也开始了这项贸易。15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一些大成市还有专门贩卖黑人的奴隶市场。15世纪中叶开始,非洲不断遭到欧洲殖民者的掠夺,奴隶买卖只是一项附带的贸易活动。15世纪末C·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奴隶贸易急剧发展起来,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大陆上进行了有组织的大规模贩卖黑人活动,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奴隶贸易的三个阶段】 在大西洋两岸间进行的奴隶贸易,大体上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自15世纪中叶迄17世纪中叶。这一阶段的贸易主要被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等国垄断。15世纪中叶,葡萄牙航海家亨利鼓励海员沿非洲西海岸由北往南航行,以探索通往东方的海路,并寻找黄金和香料产地。1441年,葡萄牙人A·贡萨尔维斯率领一艘船沿非洲西海岸想南绕过布郎角上岸,从那里带走了10个黑人回到欧洲。从此,葡萄牙经常派出一些船只去西非海岸进行掳掠。1482年,他们在加纳的埃尔米纳城建立了最早的奴隶贸易据点,不久,有在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岛进行殖民开发,建立和扩展甘蔗种植园。当时他们掳走的黑人不多,大约在1000人左右。进入16世纪,随着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西班牙在西印度群岛和美洲大陆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西班牙在征服新大陆期间,杀害了大批印地安人,因此迫切需要廉价的劳动力来开发殖民地,于是公开鼓励从非洲输入奴隶。1510年,最早的一批非洲非洲黑人(约250人)被带到西印度群岛的伊斯帕尼奥拉岛。从此,贩卖黑奴的规模就越来越大。16世纪中叶,非洲西海岸每年输出奴隶达1万人。葡萄牙也像西班牙人一样,不断贩运非洲黑奴到巴西。16世纪是西班牙、葡萄牙在海上称霸的时代,奴隶贸易为他们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因此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竞插手。英国、荷兰和法国力图打破西、葡的垄断。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歼灭,西班牙、葡萄牙的海上优势一落千丈。荷兰乘机取而代之。荷兰从16世纪以来一直是葡萄牙与欧洲进行贸易的最大中间商,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6世纪末,荷兰夺取了葡萄牙在非洲的重要贸易据点和军事要地,紧接着,又成立了荷属几内亚公司、西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等,夺取了非洲西海岸的贸易垄断权。到17世纪中叶,荷兰几乎垄断了海上的奴隶贸易。
2、第二阶段: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下半叶,是大西洋奴隶贸易的高潮时期。此时奴隶贸易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赚钱最多的行业,奴隶成为黑非洲可供输出的“单一作物”,奴隶贸易成为非洲、欧洲和美洲之间的唯一贸易活动。参加奴隶贩运的国家,除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外,还有英国、法国、普鲁士、丹麦、瑞典以及美国、巴西等。他们不仅在西非海岸,还在非洲内地和东非海岸大量猎捕黑奴。到18世纪80年代中叶,从非洲输出的黑奴隶平均每年近10万人。
欧洲殖民者把非洲、欧洲和美洲之间的贸易有机地串联起来,成为当时盛行的三角贸易。三角贸易由三个航程组成:第一个航程为从欧洲国家的港口到非洲西部大西洋沿岸地区。欧洲人以廉价的制成品如酒、军火、棉织品以及各种装饰品等换取奴隶,或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获得奴隶;第二个航程是把奴隶从非洲运到美洲各地,同其交换矿产和农产品;最后一个航程是从美洲回到欧洲,把从美洲带来的工业原料和种植园农产品在欧洲市场出售。
3、第三个阶段: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大西洋奴隶贸易逐步走向衰落。18世纪末,欧洲废奴运动蓬勃兴起。英国于1807年通过了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其他国家也相继宣布禁令,但追求爆利的欲望使奴隶贸易实际上并未终止,走私贸易随之猖獗起来。19世纪上半叶起,美国成为主要贩卖黑奴的国家。在非洲东海岸,阿拉伯经营的奴隶贸易,这时也特别活跃。贸易中心主要在桑给巴尔和奔巴岛一带。大批非洲黑人从那里被贩卖到红海、波斯湾沿海国家,并长途贩运到西印度群岛和美洲大陆。与此同时,葡萄牙、荷兰、法国和美国等过的奴隶贩子,也到东海岸进行贩卖非洲黑人的勾当。19世纪50年代,黑非洲每年向古巴、巴西等地输出的奴隶达5万以上。19世纪下半叶,奴隶贸易基本被刹住了,但并没有最后绝迹,零星的贩卖活动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甚至20世纪初。
【奴隶的来源与遭遇】 欧洲殖民主义者一般是以欧洲的廉价工业品和火药武器为诱饵,收买非洲的一些国王和酋长,并利用部落间的战争掠夺奴隶。有时也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直接捕捉奴隶。被掠的奴隶,在贩运到美洲以前,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从内地贩运到沿海集中地;在集中地接受奴贩挑选;转运在贩奴船上。奴隶从内地送往沿海的集中地,一般都有一段长距离路程,奴隶贩子为了防止奴隶逃跑,给奴隶带上沉重的脚镣,有时还有铁链把奴隶双双拴在一起,也有的奴隶贩子让奴隶扛上几十千克重的商品,如象牙、兽皮、高粱、蜂蜜之类,找不到合适的产品时甚至让他们背上一块大石头或一袋沙土。最后一个阶段是装载贩奴船上。从尼日河三角洲一带起程到西印度群岛,顺风时要七、八个星期。奴隶们挤在闷热的船舱里,卫生条件急差,各种传染病广为传播,一旦发现有病,立刻被扔下大海,因而死亡者很多。
【非洲人民的反抗】 随着奴隶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非洲人的反抗也更加激烈。16世纪初刚果国王阿方索一世写信给葡萄牙国王约翰三世,谴责葡萄牙从事奴隶贩卖活动。刚果郡国思辛加女王与其父亲曾设法阻止葡萄牙人在当地贩卖奴隶。奴隶在海上反抗最激烈。在非洲到美洲的贩奴船上,为挣脱非人的遭遇,奴隶不断暴动。他们宁死不肯当奴隶,在赤手空拳、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往往选择了跳海自杀的道路,或者展开绝食斗争,如1807年美国查尔斯顿港就有两船奴隶绝食而死。
【奴隶贸易的废止】 17、18世纪奴隶贸易即受到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家J·洛克、C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人的谴责,教友派、福音派等宗教团体也纷纷批判其反宗教的野蛮性质。18世纪下半叶,在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反对奴隶贸易同废除奴隶制度的呼吁汇合在一起,形成波澜壮阔的废奴运动。参加这个运动的人,有从人道主义出发的,但也有从经济角度出发的。后者认为种植园努力频繁暴动和过高的死亡率,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制止奴隶贸易,英国派遣海军在海号丧巡逻。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又分别同欧洲主要的贩奴国家,如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签署协定,规定对载有奴隶嫌疑船只可以拦截检查,以惩罚从事奴隶贸易的商人。1862年,美国同意签署这份协议。19世纪80年代,美洲输入奴隶最多的古巴、巴西也宣布禁止奴隶贸易和解放奴隶的法令。在1885年柏林会议和1890年布鲁塞尔国际会议上,西方国家又通过了反对奴隶贸易的总决议,这样,长达4个世纪、使非洲遭受无法估量损失的世界性奴隶贸易才逐步被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