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节文字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音节文字(Syllabary)是表音文字的一种,以音节为单位的文字。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能够自然辨别出的最小的语音片断。音节文字的每个书写符号记录语言中的一个音节。

日文假名就是最典型的音节文字。彝语、梵文和采用梵文字母的印地文等,都属音节文字。因为语言中不同音节的数量很有限,大大少于词和词素的数量,所以音节文字要比表意文字简省得多,如日文的假名只有51个。汉语中每个汉字的字音正好是一个音节。在连绵词和译音词中,一个汉字所记录的正好是一个音节,如“徬徨”、“参差”、“逶迤”、“扑克”、“沙发”、“咖啡”等等。但就总体上来看,汉字的每个符号大多是记录汉语中的词或词素的,所以汉字的性质是表意文字而不是表音文字。

代表性的有日语的假名。像假名一样并非音素的组合,各音节有独自形状的音节文字称做纯粹音节文字,在世界上也是相当稀少的。至于谚文则是将表示音素的字母以各个音节组合起来记载,有人称这种文字为音素音节文字或结合音节文字,但它并不属于音节文字,而和拉丁字母一样属于全音素文字,只不过它的字母排列不是线形拼写,而是依照音节块形拼写而已。

而在广义上,汉字也可以被称作音节文字,因为汉字本身亦为一形一音,只不过数量庞大而已。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