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K·巴克斯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24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詹姆斯·K·巴克斯特(1926 - 197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西兰作家中的领袖人物。新西兰文学评论家弗兰克·麦凯称他在新西兰“文学和历史中高耸如一棵大树,空中的飞鸟捡枝栖憩。”巴克斯特生于新西兰达尼丁,曾就读于奥塔戈大学和维多利亚大学。他的经历不凡,从事过体力劳动,当过学校校长、记者和社会工作者;他还曾滞居毛利人的部落,学会了他们的语言,这一点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运用平淡而清澈的语言从容不迫地处理手中的材料;表现出作者在世界面前的深刻思索,因而作品饱含智慧。他既是诗人,又是哲士,又是先知。其主要诗集有《吹着,丰收之歌》(1948)、《坍塌的房屋》(1953)、《秋之书》(1972)、《耶路撒冷十四行诗集》(1973)、《迷宫》(1974)、《骨制风笛》(1976)等。他还著有评论集《目前新西兰诗歌的倾向》(1951)、《新西兰诗歌概况》(1968)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