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强

一、开国中将【题像】方 强:男,汉族,1912年2月13日生,湖南省平江县长寿街人。原名方鳌轩,别名方长。码头工人家庭出身。读小学4年,后当码头苦工。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9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任湖南平江县献钟工人纠察队区队长,平江青年义勇队区队政治指导员。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革命军,担任平浏游击队宣传队组长。1930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第3师第7团连政治委员。1931年春至1932年4月任红3军团第5军第1师第2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32年8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营政治委员。1933年3月任中革军委警卫团政治委员。领导的所在团被授予“红军模范团”称号。同年春至6月任瑞金卫戍区模范团政治委员。6月至8月任红9军团第3师第7团政治委员。9月任粤赣军区第22师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1月起任中共粤赣省委员会执行委员。率部参加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同年12月至1935年7月任中央军委纵队干部团总支书记。1935年9月奉命随总司令部南下川康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会师。11月奉命编入西路军,参加西征作战。同月至1937年3月任红军西路军第9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7年4月西路军失败后,在突围中被俘。在狱中组织党支部,任支部书记,坚持斗争,后领导组织被俘人员脱险归队返回陕北。全国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至12月任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政治部主任。同年10月至1941年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38年12月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党务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学校管理委员会委员。1939年初任中央军委华北战地工作考察团团长。1941年3月至9月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留守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2年1月至1945年8月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警备司令部副政治委员。1942年5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候补委员,6月起任西北局民兵工作委员会成员,8月起任西北局友军工作委员会委员。1945年4月至6月作为陕甘宁边区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同年12月至1946年8月任合江军区司令员兼第一军分区(亦称依兰军分区)司令员(至1946年4月),1946年1月至1947年2月任合江军区党委副书记,1946年8月至1947年2月任合江军区政治委员。1945年底至1946年6月任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员会委员、军事部部长,1946年6月至1947年2月任中共合江省委常务委员、军事部部长(至1946年8月)。1946年10月至12月任佳木斯卫戍司令部政治委员,同年12月至1947年2月任司令员。1947年5月至8月任东满独立师师长。同年6月至1948年2月任中共吉林省委委员。1947年9月至12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第30师师长,11月至12月任师党委委员。1948年1月至1949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第141师师长、师党委常委。1948年3月至11月任第10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任东北野战军第13兵团第47军副军长、党委常委,1949年3月兼任第141师师长。4月至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第44军军长、党委常委。参加创建和巩固东北根据地的斗争,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广东战役。1949年10月至1950年10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军长、党委常委。1950年10月至1951年4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临时党委书记。1951年6月至1953年1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3年2月至6月任基地党委书记。同年3月至195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三副司令员,1953年至1960年7月任海军党委常务委员。1954年到苏联伏洛希洛夫海军指挥学院学习。1957年10月至195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党委书记。1959年1月至1965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1960年1月至9月任国务院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61年底至1969年12月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副主任(1962年11月起)兼秘书长。1963年9月至1967年5月任国务院中共第六机械工业部部长。1963年10月至1964年10月任第六机械工业部党组书记。1964年10月至1966年8月任中共第六机械工业部委员会书记。“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3年9月至1977年9月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1975年10月至1976年10月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核心小组组长。1979年5月至1982年8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1981年5月至1982年12月任海军党委常务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七大正式代表,中共十大代表,中共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特邀代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均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红军战士话当年》、《为祖国而战》、《为国防而战》、《留苏学习笔记》、《赤诚集》等书。
【相关文章】
[方强:长征路上历经磨难 一把锅灰治好痢疾]
舞剑、背诗,是方强将军离休后每天雷打不动要做的事。“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只要听到有人提起毛主席诗词,方强总会很兴奋地告诉大家,毛主席这首《清平乐——会昌》,写的就是他的部队。
虽已95岁高龄,方强说起长征往事来仍如数家珍。与绝大多数长征幸存者不同的是,方强是背着一口政治“黑锅”踏上漫漫长征路的。
长征前,方强因为坚决贯彻毛泽东军事路线被关进了国家保卫局。“大概我年纪还轻,出身好,是师级干部等等,算是侥幸地把我带上长征了。”方强所在的国家政治保卫营,随国家保卫局行动,被编入第2纵队第4梯队。
身背一个小背包,肩挎一条米袋子,腰挂一只从战场上缴获的搪瓷缸,方强心情抑郁地迈开了万里长征第一步。作为一个失去行动自由的人,方强每天的任务就是跟着部队向前走。
在抢渡湘江后,红军突然改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进军。按照原先计划,红军应该与红二、六军团会合,方强感觉到有些不同寻常,悄悄地问保卫营营长吴烈这是谁的主张。
耙晃缓苡姓铰匝酃獾母呒度宋铩!蔽饬姨哦嫠叻角俊?
“是毛泽东!”方强说,“我当时脱口而出。”
方强重新看到了希望。方强说:“一个晴朗的下午,国家保卫局局长邓发把我们被关押的同志召集在一起,郑重地向我们宣读了遵义会议决议。第二天,我们被放出来,我被分到中央军委干部团工作。”
卸下了政治“包袱”,方强随干部团在刘伯承、宋任穷的率领下,伪装成国民党部队,两天一夜赶了几百公里的路,强行渡过金沙江的皎平渡。“一路上尽管是羊肠小道,崎岖不平,有时还要攀登悬崖峭壁,但部队丝毫没有减低行进的速度。”方强回忆起夺取通安州的情景。
“敌人从山头上不时向我们打冷枪、推滚石。尖刀连的学员有的中弹牺牲,有的被滚石砸伤。后续学员就利用地形地物,贴着悬崖、死角跃进,才避免伤亡。”
干部团一接近通安州,便和刚从西昌、会理方向赶来的川军一个旅遭遇。敌军有两个团和一个迫击炮连,占据易守难攻的地势,企图抢占通安州,阻止红军北进。干部团只有三个营,与敌力量对比悬殊。
冲锋部队在迫击炮、重机枪的火力掩护下,插入敌阵,与敌人展开肉搏战。方强和周士第率领侦察排出击,卫生队长也参加了,一举打下火焰山阵地,歼灭了数倍于干部团的敌军。
夺取通安州的胜利,保证了中央红军主力顺利渡过金沙江,使红军跳出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
方强随干部团抵达懋功后,因食青稞引起肠胃消化不良而拉肚子。尽管如此,他还是强打精神,随中央红军纵队接连翻过了梦笔山、长板山、打鼓山等一座座雪山,到达了川西北的卓克基。
卓克基是个藏民居住区。在红军到来之前,藏民听信了国民党的宣传,把粮食藏到山里,人也躲进了山里。部队得不到补给,只能向毛儿盖行进。
此时方强的腹泻已经转为痢疾,奄奄一息地躺在担架上,由医护人员抬着向前转移。一路上找不到粮食,只能挖野菜和摘豌豆叶充饥。在长征途中,染上痢疾就只有等死了。方强找炊事员把烧饭锅的锅底灰刮下来,用开水调好后当药灌进肚子里。一天三次,一连三天,大把大把的锅灰喝进去,痢疾竟奇迹般地好了。
“我病愈出院后,便转向阿坝寻找朱德、刘伯承和五、九军团。”方强不知道张国焘已经和中央产生了严重分歧,在找到总司令部后,方强将沿途所见所闻不利于红军团结的事情,向刘伯承作了详细的汇报。
此时刘伯承已经丧失了对部队的指挥权,处于张国焘的软禁中。“刘伯承对我说,要注意口紧,党内现在有斗争,你赶快到五军团去,随五军团行动。”
但刘伯承没有能够保护方强,方强第二次被关进了保卫局。不久,方强被一根绳索绑住双手,在警卫人员的押送下,再度翻越千年积雪的夹金山……方强“政治犯”的身份一直持续到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前夕,几乎在一夜之间,方强就由“政治犯”跃升为川康省苏维埃政府秘书长兼内务部长。
后来又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方强,历经磨难。上世纪80年代,方强从海军副司令员的岗位上离休。每当方强锻炼身体时间长了点,受到警卫人员的劝阻时,他总是倔强地说:“这算什么?在我们老家,90多岁了还有人下农田,挑稻谷。我一点也不累。”
二、浙大主任医师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6年10月22日
籍贯:浙江省杭州市
最后学历:医学硕士
职称:主任医师
教育经历:
1978年2月----1982年11月 浙江医科大学医疗系完成医学学士课程
1988年9月----1990年9月 浙江医科大学完成内科学医学硕士课程
工作经历:
1983年1月----1985年10月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任住院医师
1985年11月----1987年10月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内科任住院医师
1987年10月----1988年10月 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进修
1988年11月----1990年12月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任副主任,主治医师
1991年1月----1998年9月 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ICU主任
1993年11月 晋升内科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1995年5月 任浙江医科大学护理系危重病医学研究室主任
1998年9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主任
2002年12月 晋升内科学主任医师
业绩一览表:
一、发表论文:
1.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浙江医学杂志1987:9(4);194
2.34例经静脉心内膜下临时起搏并发症分析。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87;17(6):9
3.IA DSA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浙江医学杂志1988:10(6);261
4.复杂性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型术。中华心血管杂志1988:16(3);152
5.放射性核素心脏造影对COPD病人右心功能评价。浙江医学杂志 1988:10(4);207
6.冠状动脉压力波型分析。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89:18(2);75
7.选择性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治疗口腔肿瘤。浙江医学杂志1989:11(3);139
8.DSA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在颌面外科应用。实用口腔学杂志1990:6(3);195
9.48例DSA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分析。浙江医学杂志1989:11(6);201
10.长期气管插管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中华麻醉学杂志1991:11(1);31
11.天龙要素膳治疗120例恶性肿瘤病人观察。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1:15(7);5
12.长期机械通气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安徽医学杂志1992:13(7);52
13.心胸外科术后血气分析监测的意义。安徽医学杂志1992:13(7);64
14.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手册 浙江科学和技术出版社 1992
15.影响心脏直视手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中国危重病医学杂志1993:3(4);397
16.经鼻罩压力支持通气对急性呼吸衰竭病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第一届全国ICU学术会议 1994。11
17.急救医学教程 浙江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4
18.二磷酸果糖对心脏换瓣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影响。浙江医学杂志1996:18(3);139
19.老年人心脏换瓣术后管理。浙江医学杂志1997:(2);102
20.危重病护理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8
21.黄芨与牛磺酸联用对急性病毒性心肌患者血红细胞超氧话物歧化酶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所载刊物: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发表年月: 2001年4
22.气管内插管非计划拔管的临床分析 所载刊物: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发表年月:2001年11月
23.肝脏移植 专著 2001年4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4.临床心血管疾病治疗学 专著 1999年6月 天津科技出版社

三、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方强陕西方强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首席律师,北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研究员。
男,1936年生于山西省五台县。幼年在四川成都度过。1944年母亲病逝,全家迁居西安。读完两湖小学、东南中学和西安高中,考入西安师范学院(今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修心理学与教育学。1957年毕业离校前被错划为“右派”。1957 – 1981年在西安市30中、40中、43中担任音乐、外语、数学、生理卫生等课教师,同时进行音乐心理学、翻译及外语教学心理学、数学教学心理学研究。四人帮被粉碎后,经彭真同志两次批示,于1981年调入西北政法学院从事犯罪心理学、法制心理学研究与教学工作。连续破格晋升为讲师、副教授;经张友渔、韩德培二位前辈推荐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1年被评定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翌年又被评定为终生领取国家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专家。
经恩师吴元训先生介绍于1986年加入九三学社。
曾任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社会科学界),八、九、十届九三中央委员兼九三中央政法委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理事,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兼性法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咨询委员,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司法厅副厅长、性学会会长,法学会副会长,法医学会名誉会长,法律人才培训中心主任,侨联法制委员会主任,海外交流协会理事、回归研究会副会长、回归儿童村名誉村长,陕西省警卫职业学校校长,西安亚太科学研究院院长,西安电子工程培训学院院长等。
现任西北政法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研究员,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学术顾问,西安市反恐协调小组特聘反恐专家、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特聘首席专家,西安亚太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陕西方强律师事务所首席律师、名誉主任,西安方强电子节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性学会顾问,陕西省性学会名誉会长,陕西省黄河经济文化发展研究会、警察防卫技术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徐继畲研究会、陕西省软科学研究会、老法律工作者协会、客家联谊会、晋商会、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顾问,陕西省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中国和谐司法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企业维权网》特聘专家、上海(同里)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顾问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及《心理学大词典》撰稿人,《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编委兼性法学分支主编。主要论著有个人专著《法制心理学概论》(包括法制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与研究的方法,以及立法心理学、守法心理学、法律宣传教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侦查心理学、预审心理学、刑事审判心理学、刑罚心理学、罪犯改造心理学、被害人心理学、民事诉讼心理学等分支),荣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及教委系统改革开放十七年来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与罗大华、邵道生、曲啸等合著《犯罪心理学》《青少年犯罪心理学》《罪犯改造心理学》《侦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高校试用教材);合译《基础法医学》,独译《印度民间故事》等。66万字的《诤友议政文集》(中共陕西省委张勃兴书记作序,全国政协马文瑞副主席题写书名)被誉为“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见证”和“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虚怀若谷、求贤若渴、从善如流的历史见证”;《文集》收有照片70多张,论文135篇,附录有31篇海内外报道和评论。
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在全国政协和陕西省政协等各种会议上,多次做重要大会口头或书面发言,向中央及省市提供重要建议,同时,不断向中央及省市推荐优秀人才,每受重视,并在海内外享有声誉。例如,提出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提法中省去“下”字的建议;修改宪法,把多党合作写进宪法并制定《多党合作法》和《政治协商会议法》的建议;《系统清理“左”的影响,适当调整各项工作》的建议;《必须高度尊重经济规律和社会心理规律,警惕失误,避免挫折,加快和深化各项改革》的建议;《只有少说蠢话、少干蠢事,才能振兴陕西、振兴中华》的建议;《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法学》的建议;《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必须强化立法后工程》的建议;《科学治国、民主治国、依法治国》的建议等等。
由于在性科学体系中开创了性法学和性未来学两门新的分支学科,荣获中国性学会《开拓奖》和《贡献奖》。
发表政治行为心理学、政治力学、经济行为心理学、犯罪心理学、法制心理学、意象艺术心理学、法学、心理学、性学等学术论文、著作、译作合计二百多万字。曾应邀出席美国心理学会第98届年会(波斯顿),交流论文:《法制心理学在中国大陆的兴起》;应邀出席94上海国际性学研讨会,大会报告论文:《性教育问题纲要》。
应邀赴京、津、沪、沈、渝、杭、武汉、海口、西宁、贵阳等地为国家法官学院、人民公安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法学会、武汉大学等讲学,受到欢迎,上海《文汇报》等进行了报道。
近年来完成和参与完成的理论研究课题主要有:最高人民检察院重点理论研究课题:《职务犯罪侦查机制研究》,与吕效中共同担任课题负责人,田平利、勾玉平参与撰稿,课题研究报告载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检察》第7卷(2004年),题为《公务犯罪侦查机制改革的理性思考》,被认为是“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参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担当、由张斌同志为负责人和编委会主任的《中国西部大开发对策比较研究》课题研究,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并撰稿人,该课题成果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被评定为“国内领先”。
新开创的政治力学是政治学领域中专门研究政治力量的发源与载体、增强与减弱、分解与组合、对立与斗争、冲突与妥协、转化与消亡等现象,探究其原因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政治力量进行政治力学评估,对政治现象进行政治力学解读,对政治发展进行政治力学预测,为实现政治理想和阶段性目标进行政治力学评估、设计、演练、调适与操控的新的学科分支。政治力学是政治学科学体系中以借鉴力学的和量化的以及计算机应用的研究方法为重要特征的新学科分支,是政治学在21世纪初取得的新突破和新进展。(见方强:《诤友议政文集》)。在政治力学研究的基础上,就两岸关系、中日等国际关系、反恐、反腐败、民主与法治、精神文明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建议。
在艺术心理学和音乐心理学方面,有《意象艺术心理学构想》《试论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形象思维》《音乐教育与智力开发》《从意象艺术心理学看作曲家赵季平及其成长》《从意象艺术心理学看歌唱家贠恩凤及其声乐艺术》《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的艺术融合——略论景雯为中国古典诗词谱曲的经验与突破》等论文;
音乐创作有《将进酒》(李白诗)、《江城子》(苏轼词)、《蚕妇》(张俞诗)、《青松》(陈毅诗)、《三杯美酒敬英雄》(王老九诗)等,早在学生时代即发表《亚非青年团结起来》(方强词曲)等作品,并与杨凯元、郭志英、李仁共同创作《黄河赞》大合唱,荣获陕西省高等学校文艺汇演“创作演出优秀奖”和“指挥奖”。
从行政领导岗位退休后,创办陕西方强律师事务所,拥有近30位老中青律师,50位特聘多学科高级专家,设有调查部,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聘有委托代理人,为社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调查服务和中介服务。
执教五十余年,桃李遍神州。在音乐教育和艺术教育工作中发现和培养了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和著名诗人、作家徐剑铭等优秀人才。(见专题片《赵季平与西部教育》)。在法学教育工作中更是付出大量心血,精心培育了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为我国法制建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四、西安邮电学院教授男,1963年4月生。1989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西安邮电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带头人。中科院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会员。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十五”科技攻关等重要科研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的20余篇。
出版专著2部,其中1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支持出版,1部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出版基金联合支持出版。出版教材2部。以第一完成人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
五、山东农业大学 副教授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1982年9月-1986年7月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学习,1986年至今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学系工作。1988年3月-7月在福建农业大学植保系和生物防治研究所进修害虫生物防治,1992年9月-1993年7月在北京农业大学助教进修班进修昆虫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1994年9月-1997年6月在山东农业大学植保学院攻读昆虫生态方向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1年9月至今在职攻读浙江大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博士研究生。 先后承担本科生《农业昆虫学》、《害虫生物防治》、《 昆虫生态及预测预报》、《植保专业英语》、《资源昆虫学》、《文化昆虫学》、《 害虫无公害治理》和硕士生《害虫生物防治》、《昆虫生态学》、《资源昆虫学》的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韭菜迟眼蕈蚊卵黄发生及其激素调控》、山东省教育厅《韭蛆无公害杀虫剂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和泰安市科技局《韭蛆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科研项目3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参加省自然基金2项、山东省科技厅项目1项和校基金项目1项;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苹果害虫生态控制》)、三等奖(《山东省蚜虫、螨类及其天敌研究》)各1项,泰安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韭蛆基础生物学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奖2项;参编著作5部,在昆虫学报、生态学报、昆虫知识、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著作)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研究方向:昆虫生态与害虫综合治理、害虫生物防治、昆虫生理生化。
六、北京渊林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创研班山水画创作室画家,北京渊林画院专业画家。作品《秋暮》入选“中国美协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烟岚》获“建国55周年全国青年国庆书画展”优秀奖、《湖光山色》获“黄河壶口赞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豫南清秋》入选“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艳阳秋》入选2007年全国中国画展,山水画五幅参加“情系大别山中国山水画名家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多幅作品在全国及省级画展中入选或获奖。艺术传略及作品散见于《中国当代美术届名人大辞典》、《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等典籍及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