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0-3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董棕

董棕(Caryota urens Linn),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很早以前,泰国就以出产西米而著称,西米露清凉甘甜,十分爽口,是人们热天最理想的消暑食品。可是有谁知道,西米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米,更不是在田里种出来的,而是由西谷椰子树、董棕树等棕榈科植物髓心所产淀粉加工而成。

董棕树的嫩茎也可食用,比茭白的味道还更好,可谓野菜中的美味山珍,因此,在森林中常遭到大象的破坏,现已渐危,被国家定为二级保护植物。

董棕为棕榈科大乔木,高可达30多米,径粗约50厘米,树形奇异,状如花瓶,为理想的庭园观赏树种;叶片长20多米,宽3—4米,为植物界中最大者;挖去树干髓心所剩下的外壳十分坚韧,是最坚硬的木材之一,如做成水槽,可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做成扁担,则经久耐用,几代人都挑不断,做成筷子,乌黑光亮,俗称“乌木筷”,其价值仅次于象牙筷,堪称赠送亲朋好友的上等佳品。

董棕也是一次花果植物,但它的寿命比象鼻棕更长,约为40至60年(一说20年)。

董棕为棕榈科鱼尾葵属常绿乔木.自然资源稀少,为国家稀有大型棕榈植物属于二级保护植物.其单干笔直,树形优美,四季常绿,是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优良的观赏树种。

形态特征: 常绿棕榈状乔木,高10-20米,胸径30-70厘米,树干中下部常膨大如瓶状,具的环状叶痕。叶聚生于顶部,二回羽状复叶,长5.5-6.6米,宽2.6-4米,叶柄粗壮,叶鞘 叶柄及叶轴上被黑褐色糠秕状鳞片;羽片20-24对,长1.3-2米,每侧有小羽片23-27,成偏斜楔形,边缘具大小不等的啮蚀状缺刻,顶端的一片为宽楔形,具2或3裂。穗状花序长达2.5米以上,下垂,花序轴粗壮,分枝花序多达 400-500,长达 1-1.8米;花极多,每3朵聚生,雌花位于中间,两侧是雄花;雄花萼片3,具纤毛,花瓣淡红色,雄蕊30-102;雌花萼片具纤毛,花冠淡绿色,不育雄蕊3,子房2室,胚珠单生。果为浆果状核果,熟时深红色,圆球形或扁球形,直径2-2.4厘米;种子近球形或半球形。

生长特性:董棕性喜阳光充足、高温、湿润的环境,较耐寒,生长适温20~28℃。以种子繁殖,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

景观用途:董棕植株十分高大,树形美观,叶片排列十分整齐,适合于公园、绿地中孤植使用,显得伟岸霸气。

繁殖与栽培: 采收成熟果实,搓洗去是实和果肉,将种子放在砂床上催芽,经常保持湿润,发 芽后移至苗就要上,适当荫蔽。绿化栽培最好用培育2-3 年生大苗,在雨季初期带上定植, 容易成活。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