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东京城遗址

遗址历史
北宋东京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市内。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定都开封,改名东京,历时167年,极盛时人口达150万上下,是全国第一大都市。
据史料记载,东京城的外城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公元956年),周长50里165步,城墙高4丈,宽5丈9尺,有12个城门。内城(又称阙城)始建于唐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周长20里155步,共有10个城门,2个水门。东京城的大内,即皇城,始建于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周长2.5公里,共有6门。城墙原为土筑,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为砖砌。政和三年(1113年)在大门内外北边开始兴建一组园林式的建筑群,计有7个大殿,15个阁楼,名延福宫。
自北宋灭亡后,历经动乱,东京城遭受严重破坏,特别是元世祖时为防止汉族人民反抗,将开封内外城全部拆毁。还由于黄河的屡次决口泛滥,泥沙淤积,逐渐淹没地下。20世纪80年代经过7年的勘探和试掘,在今开封城地下8米初步探明北宋东京城东西略短,南北稍长,由内向外依次为皇城、内城、外城,其外城的轮廓、形制和范围,以及一些城门的位置,同床人的记载大致吻合。内城是当时最繁华之处,是衙署、寺观和商业集中的地方。其城墙残宽8至15米,南城墙位于现存明、清城南墙北约300米处,北墙位于龙亭北约500米处。皇城淤没于潘、杨湖一带,周长近2500米,与史载“大内据阙城之西北,周回五里”基本吻合。在皇城的前半部中轴线上,发现东西宽约80米、南北最大进60多米,残留6米左右的宋宫正殿——大庆殿的建筑台基,其位置、规模、深度及出土遗物,均与文献记载相符。皇宫遗址位于龙亭下面,它与内城朱雀门、外城南薰门呈一南北直线,即当时的御街,同今纵贯开封市区的中轴线——中山路基本相对应。
北宋东京城的繁荣,除居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重要地位外,境内水道交通的方便也是主要的因素之一。当时时京畿一带水网纵横,舟楫云集,穿过东京城的河流有蔡河、汴河、五丈河、金水河,架在这些河道上的桥梁即有32座。特别是与黄河沟通的汴河,它“岁漕江、淮、湖、浙米数百万(石),及至东南之产,百物众宝,不可胜计。又下西山之薪炭,以输京师之粟,以振河北之争,内外仰给”。这些河流先后为黄河泥沙淤废。发掘后发现汴河河道遗址在今开封内后河街地下,御街通过汴河的州桥,桥面在地下4.3米处。
北宋东京城在中国城市建筑发展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其城址的探明,提供了研究中世纪中国都城发展史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古代黄河水患、桥梁建筑和开封的演变提供了重要依据。
遗址概貌
北宋东京城遗址
SiteofDongjingCity,theCapitaloftheNorthernSongDynasty

中国北宋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区及其周围。东京城又称汴京。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956),北宋定都于此后,多次修筑。历史上曾多次遭受战乱破坏。明崇祯十五年(1642)李自成率起义军第3次围攻开封时,周王朱恭枵串通官军掘开黄河堤,全城尽为泽国,自此故城大部被泥沙深埋地下,仅余外城残基址。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黄河决口,外城残基复被淤没。1981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开封市博物馆联合组成开封宋城考古队,进行了多次调查、钻探和发掘,初步揭示出东京城遗址的面貌。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京城平面呈东西略短的长方形,由内向外依次筑有皇城、内城、外城,并筑有护城壕沟。
外城又名新城、郭城、罗城。周长近30公里,其中西墙长约7.5公里,东墙长近8公里,南墙和北墙长约7公里。城墙一般埋在今地面下约4米深,底宽30米左右,高6~9米,顶部残宽近4米。城墙夯筑,夯层厚8~14厘米,夯面上有较密的圆形夯印,位于高屯村和三间房村之间的西南城角保存最好,尚高出地面1米左右。据文献记载,外城有12座城门和9座水门,现已探明10处,包括著名的南熏门(南墙正门)、新郑门(西墙正门)、新曹门(东门)、汴河下水门等。其中5处有瓮门,有的瓮圈面积达1.3万平方米,为历代都城所少见。外城四周有护城河,宽约40米,距今地面深11米左右。
内城又称阙城,是衙署、寺观和商业集中的地方。周长9公里,城墙宽8~15米,南墙位于现存明清城南墙北约300米处,北墙位于今龙亭大殿北约500米处,已探出朱雀门(内城正门)。内城朱雀门直通外城南熏门的大道是御街,为南北中轴线,向北与皇城相连,与今中山路基本重合。御街与汴水交汇处有著名的州桥,明初曾重修,1984年已发掘,为砖石结构的拱桥,桥面宽约30米,残长约16.05米。
皇城即大内,又称宫城,位于内城北部稍偏西处,即今龙亭大殿北侧到午朝门一带,周长近2.5公里,南门和北门已发现。宫城东半部(即今潘家湖底)已发掘出在宋宫城基础上所建的明代周王府的宫墙、殿基和庭院。在宫城南半部中轴线上,发现一处平面呈凸字形的夯土建筑台基,应是北宋皇宫内的正殿──大庆殿。基址东西面阔约80米,南北进深60多米,残高6米左右。台基四壁均用青砖包砌,四周环有宽约10米、长近千米的包砖夯土廊庑基址,各面有门。
北宋东京城遗址发现之后,当地政府对重要遗迹附近的建设工程严加控制。1989年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并建立石质保护标志碑。